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一、学法回顾平时我们学习课文都有哪些方法?《山雨》是一篇写景的课文,用什么学习方法更能体会出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读一读,画一画,边读边想等都是学习的好方法)二、自读课文,感悟探究(一)欣赏山中雨声,学习第二段。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想,在这段话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2.4人小组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3.全班交流学习收获。根据学生汇报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①指导读好第4自然段。请学生模拟远处雨声及近处雨声,体会雨声的变化。练读,师生评议。②引导体会句子:飘飘洒洒的雨丝是…  相似文献   

2.
教例:《爬山虎的脚》第3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读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一下其中具体描写爬山虎脚的语句.待同学们读好后,请一位同学将爬山虎的脚画出来.  相似文献   

3.
教例:《爬山虎的脚》第3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读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一下其中具体描写爬山虎脚的语句.待同学们读好后,请一位同学将爬山虎的脚画出来.……  相似文献   

4.
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5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1~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 ,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二)教学要求1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2 读懂课文 ,了解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有关爬山虎的特点写清楚的。3 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4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三)教学重点1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2 …  相似文献   

5.
一、读题质疑,明确目标1.板书课题,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2.指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整合为四个学习目标:“穿山甲”是什么?穿山甲为什么要问路?向谁问路?问到路了没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尽量自己读懂课文,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同时圈画出不懂的词句。2.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目标引路,指导学习(一)“穿山甲”是什么?1.猜一猜。对照名称说说想像中的穿山甲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2.比一比。出示穿山甲的图片,说说与自己想像中哪里一…  相似文献   

6.
吕虹 《小学语文》2007,(10):47-47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课《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他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绿意盎然的爬山虎。其中的第3、4、5自然段,作者以细腻地观察、细致地描写展现了饶有趣味的爬山虎的脚。教材中有一个学习提示:“我来画一画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备课中,我初读课文后也打算运用这个学习提示,目的很明确:利用画一画来形象化爬山虎“爬”的动作,来趣化学生学的方式。可是顺着“画一画”的学习设计思路,我在接下来的备课中却犯难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爬山虎的脚     
六年制第七册第25课【简笔画设计】【应用说明】一、应用原因学生对爬山虎缺乏认识,对隐藏在叶子后面的爬山虎的脚更不了解。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形象性,降低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内容的难度,本课运用了两幅简笔画辅助教学。二、应用过程1.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时,画出爬山虎的脚,理解段中第三、四、五句。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位置第三、四句;爬山虎的脚的形状、颜色第四、五句。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时,边理解课文边画出爬山虎的脚在爬墙时的变化。这段的难点是前两句。教师可边讲解边画出图: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  相似文献   

8.
训练重点: 1、学习课文内容,知道植物的神奇,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2、学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怎样抓住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进行具体描述。 [预习课文] 一、读一读,说一说,查一查,做一做。 1、本文的作者是谁?你知道有关他的事吗?说给大家听听。 2、你见过爬山虎吗?把它的样子说给大家听听。 3、读读课文,查查带点字的意思。 空隙 漾起 叶柄 拂过 萎了 4、默读全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再填空。 这篇课文的第( )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第( )自然段写了和爬山虎的脚有关的内容。 二“、读一读课文,根据描述内容不同,给课文分成三段。  相似文献   

9.
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说一说:“爬山虎的脚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我设想:“奇特”“生命力强”“顽强”一定是学生对爬山虎的脚的初步印象。  相似文献   

10.
教例:《爬山虎的脚》第3自段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读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一下其中具体描写爬山虎脚的语句。待同学们读好后,请一位同学将爬山虎的脚画出来。(学生自读完毕。教者打开投影仪,屏幕上即出现爬山虎有茎有叶,但没有脚的画面。接着,教者准备好几支彩色画笔)  相似文献   

11.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第七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内容具体 ,条理清晰 ,文字浅显 ,学生较易理解。本文的教学要求是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学习作者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教学时 ,我采用商讨式教学和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 ,围绕重点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一、商讨重点学什么与学生商量先重点学“叶”段还是“脚”段 ,并让学生说说理由。二、重点学“脚”段1 学第三自然段。①商量用什么方法学。②在与学生商量的基础上 ,确定学法 :“读一读、看一看、画一画、议一议”。③自读写“脚…  相似文献   

12.
一、充足时间是感悟的保证在课堂上,老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自读去自悟。对于课文里的重点字、词、句,需反复推敲、琢磨,才能悟出其真谛,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和精美;对于作者的写作技巧,也需认真揣摩,细细品味,才能习得。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的三、四自然段时,可采用如下步骤:①学生默读,在课本上划出写爬山虎的句子。②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嫩茎、叶柄、嫩叶,然后让学生用色笔在准确位置画出爬山虎的脚。③根据课文,评议画得怎样。④口述爬山虎的脚的形状、颜色以及长在什么地方。⑤讨论“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能不…  相似文献   

13.
《爬山虎的脚》教案○王铧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生长特点及其变化,把意思写清楚的方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学习背诵方法,背诵课文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5.学习“读、画、思、议”的读书方...  相似文献   

14.
《爬山虎的脚》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作品。叶老对事物的观察可以说是明察秋毫,入木三分,因此写出的文章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就拿《爬山虎的脚》来说吧,他通过仔细观察爬山虎的脚,发现了它的秘密,于是文章就围绕“脚”来写。全文有5个自然段,讲了三个意思:一是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二是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三是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文章的重点是讲爬山虎脚的特点(第3-5自然段),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它怎样在墙上爬,最后讲它必须“触着墙”才能生存。叶老仔细观察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它的脚长在爬山虎的“茎上”,在“茎上长叶柄…  相似文献   

15.
熊伟 《福建教育》2010,(7):77-77
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在引导学生理解了爬山虎的脚究竟是怎样爬以后,我准备转入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突然,一个学生举手质疑:“老师,平常我们都说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为什么作者会说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呢?”  相似文献   

16.
一、整体感知。 1.师:课文告诉我们,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了敌人。他是怎样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 2.自读2~6自然段。思考:这部分讲的是什么?读了这一部分,你觉得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先自读,然后同桌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王二小的确是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好孩子。那么这部分中哪个地方最能体现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 多媒体显示第3自然段文字: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师: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你认为这段话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  相似文献   

17.
教学要求:1.通过理解课文的词句,了解爬山虎的叶和脚的特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舒服”“均匀”造句。4朗读课文。背诵第3~5自然段。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体会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具准备:投影片、挂图、录像带。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介绍植物的课文——《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一看课题,有的同学就要问了:人有脚,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它怎么会有脚…  相似文献   

18.
一、设疑激趣 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都在动物园或电视中看到过狮子,(板书:狮子)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2今天我们学习的21课,是讲两只小狮子的故事。(在“狮子”前面加上“两只小”三个字) 3.齐读课题。 过渡:在一座大森林里,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你们想知道这是两只是什么样的小狮子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用铅笔勾画生字。 3.同桌齐读,标出共有几个自然段。 4.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甲读1-2自然段,乙读3-6自然段,丙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19.
《中彩那天》是人教版第五册一篇新选的记叙文。文章通过父亲解决“道德难题”告诉学生:“诚实+信用=财富”这一道理。备课中,我对本课作了如下教学设计:一、略读课文,初知文章大意首先板书课题,从解题入手:同学们知道彩票吗?什么叫“中彩”呢?如果你家中了头彩,你和你家人会是怎样的心情?可是文中的父亲中了彩之后,却没有一丝喜悦,为什么呢?在学生轻读课文,克服生字词障碍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让学生标画出哪些自然段是写中彩“那天”的事情的;哪些自然段写的不是中彩“那天”的事情。学生带着问题略读课文…  相似文献   

20.
《爬山虎的脚》(第七册)第二自然段,作者主要写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通过对叶子的颜色、排列和动态三方面的具体描述,向我们展现了爬山虎那充满生机的绿叶美,从而让人感知到爬山虎这种植物的整体美。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师:(出示放大的插图)满墙绿绿的爬山虎,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