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范铁权 《科学学研究》2010,28(9):1302-1307
20世纪30年代初,随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科学救国"思想一度升温,科学化运动在中国悄然兴起。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拟定科学化运动的宗旨、方针和最终目标,在这场运动中担当了"旗手"的角色。而中国科学社、中华自然科学社等科学社团也积极配合,倾力投入,为运动的深入开展推波助澜。科学化运动促成了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的一个高潮,取得了较好效果。但运动中亦存在着一些"美中不足",表明民众科学素养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科学普及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科学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由科学家发动的民间科普运动,但不幸被作为"科学救国论"以贬义的科学主义载入中国近代的历史史册.科学化运动的目的是养成国人科学的态度与习惯,反对只把科学技术当成满足某种实际需要的工具.它倡导的科学既不同于洋务运动,也不同于五四运动,科学化运动有具体明确的目标和实际操作的办法,奠定了中国社会科学化基础.  相似文献   

3.
生机勃勃的软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新时期,中国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发展目标,提出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优质、自主创新、社会和谐的全面小康社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优质、自主创新、社会和谐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软科学的发展。软科学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的学科群,在推进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协调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文关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和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作为默顿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伯纳德·巴伯一方面遵循了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研究范式,促使科学社会学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巴伯在"默顿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科学与社会关联的维度,超越了默顿对科学的社会学理解.与默顿不同的是,巴伯所提到的科学精神特质本质上是一种先在的客观的社会文化,这种文化先于科学而存在,这与默顿的被视为是一种科学社会共同体内生物的科学精神价值有着本质的区别,巴伯的这一社会文化指向也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一种新视野.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对现代科学的体认经由传统"格致"到一般意义"科学"再到广义"科学"的观念演进历程.在沟通格致与科学,厘清"学"与"术",从学理与实践深化科学概念的基础上,以政治与致用为关切的梁启超科学观念,与中国格致学传统、日本"科学"统一观及其政学兼顾的独特身分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大众化、大众科学化"为办刊宗旨的<科学大众>杂志迈过了60年的历程.1997年12月27日,江苏省有关领导、科学家代表和各界人士欢聚一堂,喜庆<科学大众>60华诞.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以降,传统中国社会遭受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士绅社会身份群体的组成成分和角色发生了变化。至洋务运动时期,以徐寿为代表的新兴知识职业群体运用西方科技发挥社会功能,并因此取得"科学士绅"社会身份群体成员资格。这一社会身份群体的形成同时也是西方科技在传统中国社会的体制化发展开端。"科学士绅"亲身实践科技以整合社会、领导公共事务,西方科技由此借道于中国传统行为规范、文化价值乃至社会体制,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对社会成员具有规制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虽不否认西方文化的影响作用,但张灏认为在近代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有其"自变"的充足活力和丰富内涵,并以此构成《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的行文主调。该书揭示了1890—1907年的梁启超在受容中西文化的过程中,对儒家核心观念"仁"所走过的"知受—避谈—疏远—弃换"的心路历程,实现了在秩序追求上由"三纲"到"平等"、在人格理想上由"圣人"到"新民"、在政治理想上由"仁政"到"现代政治参与"、在社会理想上由"天下大同"到"国家主义"等思想层面的过渡和转换。这种转变使梁启超思想的精华既成为20世纪中国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和持久的组成部分,亦可为当下中国文化建设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实证主义科学观将科学独立于政治之外,并预设了科学知识全人类共享的科学普遍主义,这为科学的国际合作提供了理论基础。但这种科学观在当今国际科研合作中却受到了挑战。分析NASA科研"排华"事件可发现,美国政府采取了立法、财务等多种模式对科研合作进行管控与干预,以"国家安全"为名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崛起国进行遏制与封锁,为科技合作设置重重障碍。面对挑战,我们应增强对全球化时代科学政治化的自觉性,在参与科研合作时既合作又竞争,更要切实维护国家安全,通过自主创新增强国际合作中的科学话语权,真正打破西方国家在科技上对中国的限制和封锁。  相似文献   

10.
风险社会中的科学技术经历了由初级的科学化阶段到自反性科学化阶段的发展过程。正是自反性科学化的过程才使得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的截然区分不再可能。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应当建立在科学与社会多元理性共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