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贾和贾谊都是汉初重要的思想家,通过对陆贾和贾谊思想的分析,我们得出汉代儒家思想间的多元、融合是在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创新基础上而来的。新学说总是对原有的旧学说继承的要比发展的更多一些。陆贾和贾谊对先秦儒家思想的理解是建立在对汉初现实情况和对先秦历史经验的总结基础之上的。他们的思想代表了他们所处时代的特征.也代表了一种区别于先秦儒学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2.
陆贾是汉代第一位倡导教化的政论家,也是复兴儒学的先驱。他继承了先秦儒学以民为本的教化思想,从性善论的立场出发提倡学习儒家经典。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使陆贾认识到只有对百姓进行道德教化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并进而实现儒家不断追寻的大同社会的和谐景象。陆贾的以仁义为体而以刑罚为用的教化思想充满了时代的气息,特别是他所总结的教化原则与方法,为汉初统治为政理念的建构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陆贾是汉初复兴儒学的先驱,其代表作《新语》以儒家仁义道德为本,同时吸收了道法家的某些因素,提倡无为而治、求圣贤和重民的政治主张,为汉初统治者构建以道德为基础的统治提供了比较坚实的价值支撑,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包含有较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并具有较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陆贾是汉初复兴儒学的先驱,其代表作《新语》以儒家仁义道德为本,同时吸收了道法家的某些因素,提倡无为而治、求圣贤和重民的政治主张,为汉初统治者构建以道德为基础的统治提供了比较坚实的价值支撑,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包含有较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并具有较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肖宏丽 《现代语文》2007,(12):21-22
汉文帝以文治国,十分重视儒学。在汉文帝时期的治国思想中,儒学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汉文帝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汉初儒学的复兴与发展。而儒学亦充分发挥其优越性,造就了文帝一朝的显著文治。  相似文献   

6.
史学界认为,西汉伊始,黄老思想就与社会现实结合;汉初“与民休息”政策,产生于黄老思想的指导,而黄老“无为而治”理论,则来源于陆贾的主张。本文以新的视角,具体分析了陆贾思想的倾向、影响及黄老思想在汉初的实际流行,对汉初“与民休息”政策的产生,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7.
西汉初期儒学的复兴,既与当时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又是儒学自身发生变化的直接结果。经过陆贾、贾谊及董仲舒等儒生的改造工作,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学吸收了大量阴阳家和法家思想,与先秦儒学比较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孔子周游列国及儒学发展的初期,儒学并不被统治阶层所接受,秦国统一天下后,儒学更是遭遇了其发展的最低点。汉初儒家信奉者与统治者互相看到了彼此的重要性,叔孙通、陆贾、贾谊等人用儒家学说说服统治者,而统治者也逐渐乐于用儒家学说来作为统治之术。儒学与政权相结合,逐步成为王朝的统治理论。  相似文献   

9.
西汉初期,叔孙通虽以儒学为高祖制礼仪,但也不过是点缀升平,并未被真正重视;陆贾著《新书》宣传文武之道,高祖忙于削平异姓侯王,儒学分封诸侯的思想,自然不适用。文帝喜"刑名,"景帝不任儒者。可见,儒学在西汉初期处于不得重视、暗中发展的情形。可是,黄老之学由于主张休养生息,清静无为,以及其"形名相实"的理论,最能适应西汉初期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黄老之学成为汉初70余年间的基本统治思想。这种局面的打破是武帝即位以后的事,从此儒学便被奉为官方哲学,走上了神坛。  相似文献   

10.
儒士是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儒士们以六经为务。汉初儒士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兢兢业业钻研儒学,弘扬文化。汉初儒士基本由三类人构成:第一类是儒学实践型,以叔孙通及其弟子为代表,他们着重继承和改革先秦儒家礼仪,为汉立法;第二类是理论型,以陆贾、贾谊为代表,他们居官为政,直接从事儒家政治和理论文化建树;第三类是教师型,从事学术义理的研究,并开门授徒,薪火相传,以专门的学术集团为代表。儒士们的努力,为武帝时代经学昌明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秦王朝以法家学说为指导思想,禁止其它学说,使得秦朝儒学暗淡沉寂。西汉初立,在高祖君臣对秦亡的反思过程中,经儒士叔孙通、陆贾等人的努力,儒学得到了初步复兴。但是,由于当时深刻的社会、思想根源,儒学并未立即被定为一尊,取得主导地位的是黄老学说。儒学经历了与黄老学说的长期激烈斗争之后,直到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  相似文献   

12.
在儒学意识形态化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只注重董仲舒的重要作用,而忽视了陆贾的应有地位,陆贾实则是汉代尝试建构儒学形而上宇宙论支持系统的第一人,也是汉代尝试以儒学统一思想(独尊儒术)的第一人,同时也是汉代促使儒学与王权政治磨合并产生深远影响的第一人,因此,其书《新语》实则是汉代儒学意识形态化的先声。  相似文献   

13.
《儒林列传》梳理了先秦至汉初的儒学发展脉络来考辨儒学六艺的师承沿革,同时又以春秋笔法对异化扭曲的儒林进行讽刺和批判。本文还进一步探究汉武帝时期儒学复兴的具体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司马迁的儒学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陆贾是汉初安邦治国的奠基人,对陆贾所起的作用作了应有的肯定。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从汉初到武帝前经历过一个长期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先秦儒家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时期。虽然焚书坑儒给儒学造成了极大打击,但秦统治者并未完全放弃儒家思想,而且汉初的黄老思想中也渗透有很多儒家的观点。此外,儒学在民间的传承也从未中断。在这一时期,一些儒家学者积极地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使儒学适应了汉代现实政治的需要,取得了独尊的地位,这一切与儒家思想在汉初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新语》:汉代儒学意识形态化的先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儒学意识形态化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只注重董仲舒的重要作用,而忽视陆贾的应有地位,陆贾实则是汉代尝试构建儒学形而上宇宙论支持体系的第一人,也是汉代尝试以儒学统一思想(独尊儒术)的第一人,同时还是汉代促使儒学与王权政治磨合并产生深远影响的第一人,因此,其书《新语》实则是汉代儒学意识形态化的先声。  相似文献   

17.
地主阶级自战国时期登上政治舞台后,在选择统治思想的历程中曾长期徘徊摸索。汉代大体完成了这一过程,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汉代统治思想的演变、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一、儒家陆贾的“无为”思想;二、贾谊的儒家思想和文景时代的黄老思想;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统治思想选择过程中,陆贾不仅在理论上开了汉初“无为而治”的先河,也奠定了贾谊、董仲舒等封建统治思想的倡导者,集大成者的基础。陆贾曾为刘邦“祖述存亡之徵,凡著十二篇”,即《新语》。在平定诸吕以后,陆贾又向陈平献策:“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表现了陆贾是个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陆贾在当时政治和思想  相似文献   

18.
陆贾新儒学思想秉承了先秦儒学中的化独尊性与惟我性一面,以儒家“仁”礼”思想为本,对汉代化思想建设提出了与法家相一致的具垄断性特征的意见。与法家不同的是,陆贾秉承的儒家独尊性传统,是以“礼”为中心的、至上的道德本体论为形式,它具有更为思辨的内容。通过分析先秦孔、孟、苟在化思想上所蕴涵的惟我性传统与内涵。认为以陆贾为中介,奠定了汉中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陆贾是西汉率先提出"教化"思想的政治家,他在继承先秦哲学特别是荀子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汉初社会实际情况,从"设辟雍庠序之教"和"君主自身道德行为感化"两个角度,就"如何推行教化"提出自己独有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陆贾是汉代儒学改造的先驱,他面对秦汉间新的政治形势,积极提倡儒学,自觉对儒家思想做出调整,并在调整的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使儒学的宗旨与功用逐步为刘邦朝廷所认识,促成了儒学与君主权力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