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项背景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国内外小麦生产发展与市场需求表明,实施优质小麦生产战略,是解决我国小麦产品结构性紧缺矛盾、维护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关键。而优质小麦生产发展的核心是在深入研究和确立小麦优质生产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实施专用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优质专用小麦(主要分弱筋、中筋、强筋三种类型)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立项背景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国内外小麦生产发展与市场需求表明,实施优质小麦生产战略,是解决我国小麦产品结构性紧缺矛盾、维护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关键。而优质小麦生产发展的核心是在深入研究和确立小麦优质生产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实施专用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优质专用小麦(主要分弱筋、中筋、强筋三种类型)的生产取决于优良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3.
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评价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2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籽粒硬度评价,并用最长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强筋小麦占24.5%,中筋小麦占32.4%,弱筋小麦占43.1%.当遗传距离为28.42时,可将102个小麦品种聚为6群.筛选出一批高蛋白质、高硬度、高沉降值的优质资源, 为小麦生产和品质育种提供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生产出符合粮食和面粉加工企业要求的优质小麦,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经过近几年的科学试验,根据我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总结出一整套适合我区优质专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为优质专用小麦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麦是河南省的首位粮食作物,在河南省的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豫中南地区的小麦面积占河南省的50%以上,该地区的小麦生产对维护河南省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该地区粮食生产取得了稳步提升的突出成绩,但同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如良种良法未充分配套使用、播种偏早、播种量偏大及农药与肥料投入不合理等。总结了近10年豫中南地区小麦生产现状及育种的主要进展,旨在加强小麦新品种利用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加快小麦优质专用生产生态区域划分的研究,制定小麦生产标准化规程,确保豫中南小麦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一种新的小麦病害--小麦黑胚病(又称小麦籽粒黑点病)在我省不少地区已有发生,直接影响到我省的小麦生产.为了进一步了解小麦黑胚病在豫北地区的发病情况及感染该病后籽粒的症状表现,为今后的防病治病、引种育种提供一些依据,笔者于2000年小麦收获后,对所引种的8个小麦品种进行了观察研究.这8个品种除豫麦49(温麦6号)为普通高产小麦品种外,其余7个均为优质专用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市场上对优质小麦的需求,分析了小麦品质现状及存在问题,对旱地小麦优质化生产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旱地高产小麦品质育种的总体目标和选择方向,以及小麦抗旱、高产、优质育种的途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大力发展小麦生产,对于提高粮食产量,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衡水市的粮食产量,探讨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对促进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实现小麦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部发布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划定了35个优势区域,重点发展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菜、“双高”甘蔗、柑橘、苹果、牛奶、牛羊肉和水产品等11种优势农产品。优势农产品,是指在我国的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商品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市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含量是小麦品种品质划分的重要指标之一.以3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了不同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的常规化学测定方法和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方法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点、不同年度均表现为近红外法测定结果高于化学法;不同生态地区进行强筋小麦育种时可以比较有把握的用近红外检测法对后代群体的蛋白质含量进行快速无损检测来辅助选择;中筋小麦由于两者相关性不稳定,育种早期世代选择时可以应用近红外检测杂交后代的蛋白质含量大致情况,在后续种子量较大的世代需要进行化学法精确测定来辅助选择.研究结果可对小麦新品种培育,尤其是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培育中品质分析方法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郑麦1860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许为钢院士小麦分子育种团队培育的国审优质中强筋小麦新品种.2018—2022年度,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小麦玉米两熟超高产栽培技术创新团队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三河种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密切合作,通过实施郑麦1860超高产栽培攻关示范,不仅连续5年实现了超高产目标,而且取得了单产800 kg/667m2以上的重要突破.根据郑麦1860“一突出三高效”(高产性突出,优质高效、生产高效、加工高效)的特征特性,有针对性提出了“一强化三跟进”(即强化播种技术基础,春季追施氮肥跟进、拔节至孕穗期灌水跟进、后期绿色防控病虫害跟进)的超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为优质小麦良种良法良田相结合、农艺农机配套技术相结合、产量与品质相兼顾的超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论优质学校的内涵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实施优质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历史使命,而创建优质学校则是实施优质教育的基础和保障.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优质学校的内涵与特征尚存争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优质学校办学实践的探索.为此,清晰而科学地界定优质学校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对引导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推动中小学薄弱学校改进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立项背景 小麦白粉病、赤霉病、黄矮病与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随着肥水条件的改善和矮杆、半矮杆品种的推广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在我国用作白粉病抗源的Pm8(携有1R/1B代换的洛类品种及1RS/1BL易位的高加索、阿芙乐尔、山前等)丧失抗性,白粉病对我国小麦生产危害有加重趋势.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南方麦区和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通常3-5年流行一次,中等流行年份减产10-15 %,大流行年份减产达20-30 %,病麦粒含有的真菌毒素对人畜有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4.
论生态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还很落后,改变这一状况的现实出路就是要建设生态农业、实施产业化经营,走"特色-优质-高产-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笔者分析了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特点与优势,提出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行距配比和播期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的是不同行距配比对优质强筋小麦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和播期对不同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沉降值、产量及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优质强筋小麦密播时产量和品质均偏优。播期的影响是:晚播有利于优质强筋小麦品质的提高,早播和中播均降低优质强筋小麦品质;但晚播产量偏低。因此,在晚播密播均能提高优质强筋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小麦赤霉病是世界性的麦类病害之一.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的重要产地,近年来小麦赤霉病的加重对小麦的生产构成了较大的威胁.综述了近年来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特点与规律,分析了小麦品种抗性、菌源数量、气候条件、栽培条件等赤霉病发病的成因,指出了今后的流行趋势及应对措施.浅析了当前河南省对小麦赤霉病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市场相对优质小麦的需求,分析了小麦品质现状存在问题,对旱地小麦优质化生产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旱地高产小麦品质育种的总体目标和选择方向,以及小麦抗旱,高产,优质能种的途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立项背景小麦白粉病、赤霉病、黄矮病与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随着肥水条件的改善和矮杆、半矮杆品种的推广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在我国用作白粉病抗源的Pm8(携有1R/1B代换的洛类品种及1RS/1BL易位的高加索、阿芙乐尔、山前等)丧失抗性,白粉病对我国小麦生产危害有加重趋势。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南方麦区和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通常3—5年流行  相似文献   

19.
为引导职业院校借鉴和引进企业优质教学资源,丰富实训教学内容,推进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实施,作为国内专业生产研发汽车电脑诊断仪和汽车专用示波器的知名企业,深圳威宁达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宁达公司)与教育部合作选定部分职业院校培养电喷汽车维修人才。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1月21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南粮食核心区高产、稳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与示范"在郑州启动.该项目课题之一—"河南粮食核心区高产多抗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与示范"课题由我校主持,主要参加单位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山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