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洁 《现代企业教育》2013,(14):137-138
混合式教学是在网络背景下,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化教学两种教学方法有机整合,集两者优势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方法,也是顺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建构主义理论是混合式教学方法最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陈贺丽 《文教资料》2013,(26):195-196
建构主义理论彻底颠覆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促进者.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浅析了如何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基础日语教学的具体问题,以期达到建构主义理论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哲学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就是告诉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到中学政治教学中,要强调教学设计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同时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回顾与英语课堂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内容,并结合中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而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相似文献   

5.
甘阳 《海外英语》2012,(14):83-85,91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的混合式学习方法正日益受国内外教育的关注,混合式学习方法(Blended Learning)结合了基于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和以教师为协助者的课堂教学的优势。该文通过教学实践来探究写作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此次研究通过测试收集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接受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生通过写作课堂教学后在认知学术语言水平(CALP)方面优于接受传统教学法的学生。笔者期望本研究能对教师在日常写作教学中设计和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赵丹 《双语学习》2007,(4M):13-14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内容,并结合中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而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相似文献   

7.
混合式(blended-learning)学习模式是将校园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教学的优势与传统教学优势进行充分的整合,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形成了应对信息技术时代对传统教学模式挑战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本文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分析了目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该课程的现状并根据混合式学习模式提出了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流行的学习理论,它是在吸取了众多的学习理论尤其是皮亚杰、维果斯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其观点对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许多学者认为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本文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分析传统生物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生物教学的设计原则和策略,对促进生物教学改革,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原则建构主义否认知识的客观绝对性,强调知识的相对性、个人性、情境性、文化性等属性,否认知识可以由教师原样不变地传输给学生,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主动建构而获得的.所以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不同,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而传统教学设计是以教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学习,认为教学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本文分析了影响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问题和原因,并结合作者的课堂实践,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英语口语训练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宏伟 《教书育人》2012,(21):54-55
一"讲读写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基础高校文科理论课教学中"讲读写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活动相比,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均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师必须彻底摒弃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与建构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与同学的帮助和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进行刺激,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由"情  相似文献   

11.
《商洛学院学报》2019,(1):93-96
混合式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将ICT为媒介的网络教学和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利用ICT工具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和反馈的能力。课堂上主要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从而促进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以学习金字塔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建设混合式金课为目标,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加以改进。尤其在课堂教学方面,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多样的互动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以增强互动为核心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可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技术、互联网等的帮助下,以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优势深度融合,优化、组织、重整教学资源,以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拓宽教学维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的现代学习理论,它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再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中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比较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传统教学理论的不同,探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学生参与和协商;教学活动从"双力"向"多边互动"转移;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过程;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6.
赵琼 《教书育人》2006,(9):58-59
一、建构主义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引领 建构主义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它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新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于基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作为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建构主义理论对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一对一个别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把学习者看作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李柏令2004)在语言教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观点,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以"教师传播和灌输为主"的教学观.这个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是知识的领航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笔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探讨它对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学习不是单纯的从传授者到接受者被动刺激的知识传递过程,是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0学习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而是通过新旧经验的同化和顺应来建构意义的过程。该理论强调教师讲授应忽略知识传递,转为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为主,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为主,以学生为中心。两种教学理论有很大的不同,但各有其优点,只有把两种教学理论结合一起应用于《计算机维修维护》教学中,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周敏 《教书育人》2012,(36):104-105
一理论基础新型建构主义(Neo-Constructivism),是指与以"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三大理论为基础的奥苏贝尔理论相结合的建构主义,其区别于上世纪90年代以戴维·乔纳森(David H.Jonassen)为代表人物所鼓吹的,那种建立在主观主义认识论和片面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极端建构主义。新型建构主义不仅传承了西方建构主义在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进而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等方面的优点,并且通过利用奥苏贝尔教学理论的优点规避了建构主义在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忽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缺点,是当代最有影响的两种"学与教"理论互相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结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建构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