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茶马古道题解 在喜马拉雅山和滇藏川横断山深处.至今还行走着马帮.其规模和出没频率在世界上其它马帮活动地带已经难以见到了。1990年春天.木霁弘结束了中旬县志汇编调查工作.风尘仆仆地赶回昆明.约我和徐涌涛等一起考察马帮古道。我们多次长谈,阅读了大量关于马帮和茶马互市的文献.制订了详细的考察计划.于1990年7月至9月跟着马帮.带着行李、干粮,首次徒步考察了这些马帮古道。  相似文献   

2.
茶马古道在翻越横断山腹地的过程中,烧酒(蒸馏酒)的出现起了很大的作用。吐蕃有饮酒习俗。根据我们多次和马帮同行的考察结果,烧酒不仅是一种使茶马古道繁荣的重要商品,而且是翻越高寒地带的远征马帮的必须品。  相似文献   

3.
1990年秋夏.木霁弘、陈保亚、徐涌涛、李旭、王晓松(藏族)、李林(藏族)六人徒步三月.考察了滇藏川深山峡谷中的马帮古道.就马帮古道的性质首次提出“茶马古道”的概念.由此拉开了茶马古道考察研究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正>1990年秋夏,木霁弘、陈保亚、徐涌涛、李旭、王晓松、李林六人徒步三月,考察了滇藏川深山峡谷中的马帮古道,就马帮古道的性质首次提出"茶马古道"的概念,由此拉开了茶马古道考察研究的序幕。20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游客纷纷踏上茶马古道,曾经在沟通欧亚大陆上起过决定性意义的神秘古道网络及其来龙去脉越来越清晰地显露出来,六位考察和命名者因此被称为"茶马古道六君子"。  相似文献   

5.
《知识窗》2013,(23):12-13
群山苍莽,雪岭连绵,在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之中,唐宋以来,就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化传播之路——滇藏茶马古道。  相似文献   

6.
题记行走在茶马古道上的马帮并不需要去争夺人类茶树发源地初始权和最早栽培茶树的初始权,他们知道茶马古道伸向的主要茶山一定是最古老的茶山,一定有茶源。在两条最为古老的原生茶马古道中,滇藏茶马古道伸向云南普洱一带,川藏茶马古道伸向四川雅安一带,都没有伸向印度或世界其他地方的茶山。滇藏茶马古道是最为古老的茶马古道之一。这条古道翻山越岭伸向了古人称之为银生茶山的地带。(唐)樊绰  相似文献   

7.
今年夏天,我们计划在中国西部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考察,就《科学中国人》记者刘青提出的问题,及其他关注此次考察活动的读者感兴趣的问题,在此一并作答。问:您们今年夏天计划在中国西部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考察,这是一次什么性质的考察。答:谢谢《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对茶马古道研究的长期支持。这次是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的联合考察,可以简称为丝茶古道联合考察。  相似文献   

8.
王银凤 《科学中国人》2011,(10):10-13,F0004
2011年4月16—17日,由茶马古道研究网和《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联合主办的”茶马古道与剑南春酒文化研讨会”在四川绵竹剑南春集团公司隆重召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保亚、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所长木霁弘这两位”茶马古道”的命名者和来自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相似文献   

9.
金秋时节.我因参加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来到川西山城雅安。因了这“一会一节”.山城被装扮得格外亮丽.红灯彩门,花团锦簇.一派欢腾的节日景象。连穿城而过的青衣江也逐浪扬波.轻歌曼舞。  相似文献   

10.
扎西达吉 《西藏科技》2013,(10):19-20,35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实现资源共享,市场互动,效益共赢为目标的区域联合,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文章在探讨了川滇藏茶马古道跨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川滇藏茶马古道旅游合作构想.  相似文献   

11.
川藏茶马古道沿线传统聚落是古道文化生态走廊的重要构成部分,利用"空间结构"和"空间意象"理论体系,从结构形态、结构方式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川藏茶马古道沿线藏族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实现对藏族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的结构性认知和总体抽象。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中国人》2011,(2):F0003-F0003
2010年12月15日,“茶马古道首次徒步考察和命名20周年纪念暨网站发布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二十多位学者和媒体代表到会并发言,充分肯定了”茶马古道“的学术和社会价值,一致评价茶马古道网(www.teahorsetrait.org)是一个推动、推进和推广茶马古道研究的专业学术网站。  相似文献   

13.
汪锋 《科学中国人》2011,(10):37-41
语言上的关联可以反映文化上的关联,本文从汉藏语言中‘茶’、‘马’、‘酒’三个词的比较出发,探讨其中反映出的不同语言群体在‘茶’、‘马’、‘酒’上的关系,并进而探讨其中反映的文化传播关系。结合民族语言的分布,本文认为在汉藏各民族之间存在一个共同的‘茶’‘马’文化圈,而酒文化圈则有多个。本文从语言的角度论证了茶马古道网络的客观存在,以及酒在该网络上发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4.
"茶马古道"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是一条政治、经济纽带;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在新时期"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茶马古道对促进各个国家、地区、民族间的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更为突出。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很多成果。在此,对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梳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切入点是茶马古道的文化精髓,从茶马古道的设计元素出发,结合茶马古道的元素如何融入现代企业文化进行分析,对企业的办公装饰方面引入茶马古道的元素进行探究。笔者认为将茶马古道中特有的传统文化融入到企业办公空间中创造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办公环境,不仅能够让企业办公空间看起来更加美观更加令人舒适,同时还能够增强企业的人文精神,企业办公环境也可因此变得古色古香。  相似文献   

16.
正题记:为了进一步研究茶马古道及其和丝绸之路的关系,在《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和阿坝州政府的支持和协助下,北京大学-云南大学茶马古道联合考察基地、四川师范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将于5月下旬考察阿坝茶马古道及周边语言文化。考察队成员和关心这次考察的同行就这次考察的性质、意义等提出了问题,北京大学陈保亚教授就阿坝茶马古道对整个茶马古道和丝绸  相似文献   

17.
<正>题记祁连山南北古道在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演化过程中占有关键位置。2015年10月上旬,北京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茶马古道联合考察队环绕祁连山考察了祁连山北路古道和南路古道,其后又几次对连接祁连山周围的古道做了考察。在茶马古道兴起以前,北方丝绸之路分两支出西域:祁连山北路和祁连山南路。这两条道路独立  相似文献   

18.
<正>题记:陆路茶马古道不仅仅通过西南和西北在欧亚大陆上延伸。唐代已经有塞外回鹘大驱名马市茶而归的记录,饮茶习俗从唐代开始向塞北传播。唐代地理学家贾耽提到通往塞北有两条古道,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和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为弄清草原茶马古道的传播线路和语言地理分布,20多年来我们围绕这两条古道对陕北、秦晋黄河两岸、河套地区、汾河流域、桑干河流域、洋河流域做了多次考察,大量证据把我们引向了张家口。2014年夏,为纪念茶马古道首次徒步考察25周年,我们考察队一行在张家口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高戈毓先生的帮助下,对张家  相似文献   

19.
题记丝绸、陶瓷、茶为古代海路传播的三大物质,茶最终以最大贸易额的比例在远征海路上传播,当时的始发点是在广州。25年前,我和木霁弘等徒步三个月首次考察了滇藏川茶马古道,开始注意到很多古道分支突然在江边中断。茶马古道如何连接水路走向海路,一直困扰着我们。12年前,我和木霁弘、杨海潮考察了滇桂交界处的剥隘古镇,那里很深的马蹄印突然在剥隘江边中断,昔日的码头已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