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做好任何事物的基本保证。要让小学生学好数学,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认知特点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注重并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一方面为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架起了桥梁,有助于他们理解掌握新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在积极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可先通过摆一摆学具、想一想算理、说一说解题思路等,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  相似文献   

2.
一、在课的引入中运用学具动手操作,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在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往往要通过一些准备题进行过渡。因此,新知识引入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就要设计一些紧扣新知、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的学具操作内容,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例如,在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时,我就是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的方法,设计准备题的。首先让学生在第一排摆2根小棒,第二排摆的根数是第一排的5倍,第二排摆多少根?为什么?摆后学生回答:“求第二排摆多少根,就是求5个2是多少,所以摆10…  相似文献   

3.
陈莹 《湖北教育》2000,(9):38-38
心理学家认为:人最初阶段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思维离不开形象和动作。现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编排了“摆一摆”、“折一折”、“量一量”、“剪一剪”等多种操作活动,突出了“动手操作”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动手,把抽象的知识物化为视觉的对象,内化为学习的智能。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 :“要研究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创造参与条件 ,注重学法指导 ,努力把素质教育引进课堂 ,最终达到授之以渔 ,提高素质的目的。一、注重操作演示 ,让学生动手学教师在课堂上创造条件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演一演、做一做 ,使之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如教学“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时 ,事先准备好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圆锥各一个 ,让学生用圆锥装满细沙倒入圆柱体内 ,三次正好装满。这样反复操作演示 ,从而得出 :圆柱体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三倍 ,圆锥体体积是它的三分…  相似文献   

5.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学具,制作学具,调动学生学、做的两个积极性,能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知识出在人的手指尖上”。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动手操作能有效地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道理。只要教师能科学地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学具,指导学生正确地制作出学具,把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都认真耐心地教给学生,给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通过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用脑想去获取知识。如我在教学余数的概念时,让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摆一摆:然后引导学生思考:(1)把7个梨平均分在3个…  相似文献   

6.
加强实际操作活动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教材中有目的地安排了“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做一做”、“分一分”等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达到九义大纲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一、利用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操作的内化是思维,思维的外化可以通过操作来反映。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操作,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的能力,以及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如一册教材28页教学…  相似文献   

7.
非智力因素是智力行为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人的智力活动有着强烈的影响。非智力因素中的兴趣是最直接最活跃的动力。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兴趣高的学生成绩往往优于兴趣低的学生。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就可以不成为负担,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那么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1、寓教学于操作之中动手操作是儿童非常感兴趣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利用直观教具,在示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如教学“同样多”的概念时,让学生摆实物:第一行摆6个圆片,第二行摆6朵小花。…  相似文献   

8.
周辉霞 《成才之路》2014,(20):36-36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很抽象,比如“倍”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下面我借助自己执教的课例“倍的认识”,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想。一、在操作、观察、演示中,初步感知“倍”的模型 本节课共有三次操作。第一次学具操作:用学具把王丁和李飞的贝壳数摆出来。学生操作学具,交流展示摆法。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李飞拾的6只贝壳和王丁拾的3只贝壳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和学生讨论比较“个数”时,自然渗透了“对应”的思想,让学生摆学具要注意“一一对应”。这就在倍的建模上成功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次学具操作:请你再动手摆一摆学具,看谁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教师在学生展示时追问:为什么要3个3个地摆?是根据谁的只数摆的?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量,沟通了“同样多”和“标准量”的联系。第三次学具操作:王丁把贝壳送给朋友一只。王丁现在有2只贝壳,那么李飞现在的贝壳数还是王丁的2倍吗?引导学生再摆一摆,摆的时候先想一想,根据谁的只数来摆?要几个一份,几个一份地摆?学生摆后展示交流,追问:为什么要2个2个地摆?并配合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和倍交上“朋友”。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发现倍数会因标准量改变而改变,打通了“几个几个地摆”和“倍”的联系,使学生成功建立“倍”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动手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做一做、想一想等活动中,亲身体验,理解新知识,使操作活动真正起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1.“摆一摆”、“做一做”,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时,教师要让学生利用学具小棒,亲自动手去摆一摆:个位不够减的应该怎么办呢?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手实践,很容易理解学习内容。 2.“拼一拼”、“剪一剪”,使学生认识事物 在教学“拼组图形”时,教师指导学生把不同的圆形剪一剪、拼一拼。这个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学科之间的相互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实践和观察,利用感官去感知外部世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清晰的表象,可以为概括知识的学习活动提供素材,也是进行知识的抽象学习活动的依托和支柱。因此,在数学…  相似文献   

12.
让低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手“摆一摆”,进行操作训练指导,不仅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可以培养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使“摆一摆”达到较好的效果,应当注意:1.要让所有学生有较充分的操作时间,不能只让少数学生甚至个别优等生“摆一摆”,而使多数学生旁观或走过场。2.在“摆一摆”的关键处,要善于让学生“想一想”,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不能只让儿童对教师的操作示范进行模仿。下面结合两个教  相似文献   

13.
在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现行教材,非常注意学生动手操作这一活动。以统编五年制第七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为例,共安排练习、复习题计92道,其中要学生动手量、画、折、剪、拼、摆等操作题就有40道,占43.5%。修订后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增写了“几何知识的教学,要通过观察、测  相似文献   

14.
从小学新教材的编排特点看,操作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人教版《数学》第一册,不但要求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而且辟有“做一做”、“摆一摆”的章节,目的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因为离开了操作,刚满?周岁的儿童认识图形就有困难。 明确意义,重视操作。从教学的发展功能看,教学在传递知识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操作(实践)。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形成动手能力,而且还会形成概括模式、分析模式、比较模式的思维逻辑。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看,学生的感知离不开观察,而观察离不开操作。儿童年龄越小,越需要观察与操作;新概念、新原理越抽象,越需要观察与操作。如:一年级学生通过操作,就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从学生的认知过程看,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既要遵循“实  相似文献   

15.
“思维是数学的体操”,小学数学就是要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不面试从”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教学,谈谈我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找让他们动手摆一摆、拼一拼,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知识,寻找解题的规律的方法。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时、我首先引导他们复习已学过的五种基本图  相似文献   

16.
辛闯 《宁夏教育》2000,(1):42-43
动手操作是小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放手让儿童去动脑、动手,探索新知识。如,教师可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圆形,用圆纸片摆“点子”图等,看谁摆的形式多,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主动获取新知。以此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看、多表现,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均衡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让学生多动   多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学习,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从低年级学生思维的规律来看,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多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具、学具,多安排学生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摸一摸等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如教学“ 5”…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下一个有效的知识。我国课程改革目标也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符合上述要求,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力求展现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过程,为学生提供动手探究的机会,把“学知”和“学做”紧密结合起来。本文结合立体几何教学实践谈谈是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领悟数学的。  相似文献   

19.
一、利用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能力动手操作是小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放手让儿童去动脑、动手,探索新知识。如,教师可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圆形,用圆纸片摆“点子”图等,看谁摆的形式多,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主动获取新知。以此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可活跃课堂气氛。1在操作中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的复杂过程,要顺利完成这一过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充…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几何知识的教学,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动手操作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几何形体的认识,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我们在教学中,就是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及其认识规律,让他们既动手又动脑,在愉快的环境中进行教学,通过摆一摆、拼一拼、想一想、练一练获取新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