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袁枚(1716—1797)为清代乾嘉年间之一代骚壜主,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氏,祖籍慈溪。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选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反改任溧水、江浦、沐阳、忆宁等地知县。乾隆十三年(1748)购得江宁一片荒地即旧“隋织造园”,改为“随园”;同年辞官归养于小仓山随园。除乾隆十七年(1752)一度短期改官秦中外,终生绝迹仕途,世称随园先生,晚年自号仓山居士,并自称随园老人或仓山叟。袁枚近五十春秋称雄于诗坛文苑,不菅无冕之王,舒位《乾嘉诗坛点将录》推其为“及时雨”宋江,坐第一把交椅。袁枚  相似文献   

2.
1928年,年仅23岁的戴望舒以一首脸炙人口的《雨巷》横扫20年代中国现代派沉闷怪异的诗风,奠定了他日后作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现代诗派代表的地位。《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雨巷》的发表引起整个诗界的关注,为戴望舒赢得“雨巷诗人”的桂冠。  相似文献   

3.
秦少游以词名家,他的婉约词被称为“词之正宗”(清先著《词洁》),又有“词坛颇袖”。(清陈廷掉《白雨斋词话》)之誉。其实他的诗也写得很好,只是为词所掩,人们重扣了他的词却忽略了他的诗,少游观存诗二百四、五十首。分析研究他的诗歌创作,探讨他匍后期的诗风,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他整个文学创作基本特色的认识。陈师道《后山诗话》说:“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这是就地前期的诗歌而言的.秦观早年的诗风十分鲜明,在他的师友间得到了异口一词的品鉴。张来在评论苏氏及同门友人的一首诗中说:“黄郎萧萧日下鹤,陈子鹏峭霜…  相似文献   

4.
袁枚骈文试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枚是清乾隆朝最具声望的骈文作家,其骈散观简洁明当、质实新颖,加之他一生学问广博,识见超卓,所以其骈文艺术极具特色。从“《小仓山房外集》的版本与流传”中可以看出袁枚骈文在清代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间出议论、长联纵横,体格创新、生面别开,用典博丽、属对精整和骈散并重、意致疏爽是袁枚骈文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5.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风雄浑豪放。他把这种诗风也带到送别的写作中来,一扫送别诗霸桥折柳的缠绵与渭城朝雨的惆怅。《别董大》(原诗见卷首)是一首赠别诗。董大,可能就是董庭兰,是唐玄宗时代颇为有名的音乐家,善操琴。有人说他“高才脱略名与利”,可是他既有才气,又很清高。正因为如此,高适才与他相交甚厚。《别董大》之二云:  相似文献   

6.
蒋士铨,字心余,号苕生,又号藏园,江西铅山人。生于雍正三年(1725),卒于乾隆五十年(1785)。清乾隆年间著名戏曲家、诗人,诗与袁枚、赵翼齐名,号称“乾隆三大家”,又与杨垕、汪韧、赵由仪并称“江西四才子”。著有《藏园九种曲》、《忠雅堂诗集》、《忠雅堂文集》。蒋士铨才华卓越,作诗不立门户,独抒胸臆,自成  相似文献   

7.
袁枚由翰林散馆外放江南知县,因其试清书最下等,更有其前馆课作《清说》等原因;但是,袁枚却归之于乾隆“强派”其如此。其33岁致仕,实与失望于乾隆皇帝有关。进而有在乾隆第二次南巡时,袁枚婉拒尹继善葺随园接驾之议。就出处大节而论,袁枚不愧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尚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8.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四川遂宁人,乾隆时进士,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四川乡土诗人。他主张诗歌应写性情,有个性,反对摸拟,是袁枚“性灵说”的有力支持者。他半生住在北京,多次往返于京蜀之间,写了大量的山水纪游诗,其诗笔所触,无论是秦岭栈道的万壑千峰,还是夔巫巴峡的浪声帆影,都有十分浓厚的乡土特色,能够引人入胜。他在一七九八年写的《戊午二月九日出栈宿宝鸡县题壁十八首》组诗,是他最后一次返回故乡,安葬父亲张顾鉴后回返北京途经宝鸡所作。他回四川是一七九七年九月,营葬父亲后在成都小住,  相似文献   

9.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不同于晚唐柔糜的文风,他的诗立意高远,跌宕豪放,高丽健朗。“拗帩”是其律诗的主要特色。本文将从杜牧的一首律诗入手来研究杜牧“拗帩”诗风的表现,然后再从杜牧的身世经历、文学思想等几个方面来研究形成这种诗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随园诗话》包括《补遗》共二十六卷,是清中叶著名诗人兼文学评论家袁枚论诗的主要著作。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乾隆四年进士,曾任溧水、沐阳、江宁等县知县,三十三岁时辞官归隐,卜居于江宁小仓山,号随园,崇饰池馆,自是优游其中者五十年。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袁枚以诗文名于当时,交游甚广,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诗论的主要观点是“性灵说”,主张在创作中讲性情,求自然,著自我,反对格调说,也反对盲目摹仿古人,分门别派,相互诋毁。对当时流行的厚古薄今尤其是在诗文创作中独尊杜甫、韩愈的观念,袁枚是坚决反对的,并就此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特别是他在对杜甫的评价方面,极富个性,不但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即使对我们今天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11.
从姚贾异同谈到晚唐山林隐逸诗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才济济的元和诗坛,贾岛无疑是一位颇具特色的著名诗人。然而,他又常因某些与同时代诗人的共同之处而与孟郊并称“郊岛”和与姚合并称“姚贾”。前者是指他的诗风有与孟郊相似的奇险僻涩之处,它无疑带有元和诗坛“尚怪”的时代特色,二人的同中之异,自有苏东坡的“郊寒岛瘦”作出分别;而后者则是指他与姚合所共有的那种清幽寂苦的艺术风格,它不仅开启了以清静寂苦为特色的晚唐山林隐逸诗风,而且对后世的“四灵”“江湖”“竞陵”以至“同光”等派诗风也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本文拟  相似文献   

12.
袁枚是清代文学史上一位影响深远的重要作家,他的生平也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注意。笔者所撰之《袁枚年谱新编》,尝试在前人基础上作进一步深入与创新。年谱以追索谱主著述尽可能早的文本并将其作为年谱编纂基础文献的方式,为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作了新的尝试。同时,年谱亦未局限于袁枚的作家身份,而是从多个角度反映了他丰富多彩的一生。今选取袁枚辞官之乾隆十三年(1748)这一段谱文,以为示例。  相似文献   

13.
心窗  符帅图 《中学生(作文版)》2011,(12):F0003-F0003
袁枚(1716-1798),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是乾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他为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相似文献   

14.
论朱筱园《论诗绝句五十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筱园《论诗绝句五十首》,“论”与“诗’并重,开端有总论,末尾有总结,篇幅宏伟,结构严密,论述精辟。处处不乏真知的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地位当在王士祯、袁枚仿元遗山的论诗诗之上,可与元遗山《论诗三十首》相媲美。  相似文献   

15.
袁枚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诗论家,其主张的性灵说在清代诗坛影响巨大。可贵的是,袁枚自觉地在诗歌创作中实践了他的主张,他的抒情诗创作“以真达情”的特色,就是性灵说的一个表现。“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袁枚《答曾南村论诗》中有句云:“提笔先须问性情”。在袁枚的诗文论述中,“性情”与“情”是基本同义的。“提笔先须问性情”,首先肯定的是做诗要有情,情之有无是诗之先决条件。在袁枚眼中,抒情是创作的根本目的,真情是诗歌表现的主要内容。诗是情的产物,情的表现,要“自把新诗写性情”。所以他坚决反对有意识地为政治需要,为炫耀学问或为…  相似文献   

16.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曾说:“村童牧竖,一言一笑,皆吾之师,善取之皆成佳句。”一个冬天的夜晚,袁枚在园中散步,这时一个仆人挑粪路过,见到梅树有如女人一样孕育着滚滚繁花,含苞待放,一时兴起,脱口而出:“有一身花矣!”袁枚听了深受启发,将它融人自己的诗句中,创下“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佳句,为人称道。  相似文献   

17.
不可忽视舒本。舒元炜之序写于乾隆五十四年六月上旬,地点在北京。舒本是原抄本.而非过录本。舒元炜只是作序,当时的收藏者是玉栋。玉栋就是舒元炜序中的“筠圃主人”,原姓姚。是藏书家,乾隆五十四年正闲居在北京家中。舒元炜序中两提“当廉使”。“当廉使”或为当保,当保卒于乾隆五十年十月。“当廉使”或为陆耀,陆耀卒于乾隆五十年六月。无论“当廉使”是当保还是陆耀,“当廉使”皆卒于乾隆五十年。“当廉使”去世的时间,早于舒元炜为玉栋所藏《红楼梦》写序的时间,为我们探讨舒本的底本形成的下限时间提供了契机。舒序云“君先与当廉使并录者,此八十卷也”,就是说玉栋以前和“当廉使”一起抄录“这部”八十回本的《红楼梦》。因此,舒本的底本形成的下限可为乾隆五十年。  相似文献   

18.
杜南的咏马诗每首都有特色。《房兵曹胡马》以豪劲的笔锋,刻画了马的精神,赞扬了马的才骏,表达了诗人以身许国的抱负。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正是杜甫少年快意,裘马清狂,诗赋无敌,希望“致君泽民”之时,因此反映在他的诗里,矫健豪纵,气态不凡.这与他后期的沉郁诗风,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9.
杜甫是一位极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的诗风以沉郁顿挫、悲凉慷慨为特征。不过,人们常以《秋兴八首》、“三吏三别”那些忧国忧民、感慨良多的篇什为其代表作,而对这首写春雨的诗,总觉得它与心目中的杜诗不相符,或者认为这首诗体现了杜甫的另一种优美柔婉的诗风。问题是,这首诗果真没有体现杜甫的一贯风格吗?或者说,从这首诗中,我们真的会发现另一  相似文献   

20.
袁枚:美人诗     
说起清朝乾隆、嘉庆时期的袁枚(1716—1797年),那可真是大大有名。他是著名的清代诗人、诗论家,有《小仓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