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到我想买一个电饭煲,于是想起妈妈在高三的时候就已经为我物色好了. 他回复我:"你有一个好妈妈." 你知道我当时思维跳到哪里去了吗? 我跳到了今晚因为脚背受伤而无法饭后去锻炼,于是又跳到了小时候和妈妈不是每晚但是经常的散步. 我们家住在老城区里,门口有两条路,一条去往人民公园,一条去往更老的生活区.  相似文献   

2.
那还是在我读大学的时候,一次忽然接到一位朋友的来信.在信中他回顾了我们曾经在一起时的很多美好场面,情真意切,仿佛历历在目.我读的时候,感动得鼻子直发酸.要知道,天各一方忙各自的事,我们已经近一年多时间没联系了.只是我不明白,他为什么忽然写这么一封信来?他并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感情也不外露.后来他又打来一个电话,说他动了一个手术,这时我才知道,他病了,在病床上躺了一个多月时间,而那封信,是他在病床上写给我的.  相似文献   

3.
一苇 《大理文化》2014,(12):71-75
正提起弥渡,你也许会想起那首歌,那首被称为"东方小夜曲"的《小河淌水》:"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也许你会脱口蹦出一个词:花灯。或者,你一脸坏笑:呵呵,到了弥渡,不想媳妇。当然,天生桥、铁柱庙、太极山,还有茶马古道上的密祉小镇。够了,弥渡,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故乡,盛产民歌和爱情,不去,让人心驰神往,去了,让人魂牵梦萦。  相似文献   

4.
星光月夜     
10月的一个夜晚,我心情沉重地走在海滨小镇的路上,去探视一位病重卧床的朋友。皓月当空,大地沐浴在银色之中,美丽的月色使我的心得到些许安抚。见到朋友,我发现他显然也意识到了这美好的夜色。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迷人的月光穿过树梢,洒向海面。我坐在他的身边,一只鸟在歌唱。沉默片刻之后,朋友说:“我曾以为这是我在世上的最后一个夜晚了,听到窗外鸟的歌声,我知道我会好起来的。”朋友床边的桌子上摆满病人所需要的一切,这些并未解除他的病痛,然而,柔美的阳光,芬芳的气息以及鸟的歌声却给他带来了真正的慰藉。他对我说:“…  相似文献   

5.
王也 《大理文化》2013,(1):41-43
今天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到我想买一个电饭煲,于是想起妈妈在高三的时候就已经为我物色好了。他回复我:"你有一个好妈妈。"你知道我当时思维跳到哪里去了吗?我跳到了今晚因为脚背受伤而无法饭后去锻炼,于是又跳到了小时候和妈妈不是每晚但是经常的散步。我们家住在老城区里,门口有两条路,一条去往人民公园,一条去往更老的生活区。  相似文献   

6.
在我记忆深处,浓烈刺鼻的烟味,使人一呼吸到就恶心,生活在烟雾缭绕的环境里,让人头昏脑晕.那时候,爸爸抽烟很厉害,他是弥渡报社的记者,一写起稿子就要抽烟,有点像鲁迅一样.……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巴尔扎克的朋友去看他,在门外就听到他在里面和人激烈争吵:“坏蛋!我要给你好瞧的!”那声音激愤、高昂。当这位朋友推门进去时,发现屋内只有巴尔扎克一个人。原来他正在对他作品中一个人物大喊,揭露那个人物的卑鄙行为。  相似文献   

8.
我对自闭症的认识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在我4岁的时候我就知道约翰森是我们家里的一个秘密--每当家里有客人来时.我们总是很窘迫地把他藏到后面的卧室里.他的痛苦和由他而起的痛苦,是我们不能告人的秘密,我的姐姐们和我因此一到了可以独立的年龄,就迫不及待地离开了家--她们早早地嫁了人,而我横穿整个国家,到一个离家乡很遥远的地方去上大学.  相似文献   

9.
记得我与他认识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傍晚.秋天到来,似有一股凉意,可我还在这有些昏暗的灯光下苦读.我朗读的声音很大,盖过了风吹树木的声音.当我停止时才发现身后站着一个身影,我被吓了一大跳.当我认真看时,是一个男孩,一个看起来很不错的男孩,他的眼睛在昏暗的光下很亮.他说话了,他说:"你读书的声音很好听,枯燥的课文从你嘴里读出来,添了许多生气."我受宠若惊,那晚我知道了他的名字.但他给我的感觉是忧郁的,显得有些伤感,这让我很迷惑.从此以后,我们成了朋友,也总是在那条大道旁看书.  相似文献   

10.
一看题目,就知道我写的弥渡,那个民歌像小河里的浪花一样多,那个因一首名叫<小河淌水>的民歌名扬四方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味道弥渡     
彭琼瑶 《大理文化》2011,(10):86-88
一直觉得生在弥渡是很有福气的,一年四季不冷不热,一天过日子不急不躁;山上有树,河里有水;小伙子帅气阳光,姑娘个个温柔爱笑……所谓"到了弥渡,不想媳妇"可不是徒有虚名的。而我是一个"好吃"之人,每每跟人提起家乡的千般好万般好时总会不自觉  相似文献   

12.
彭琼瑶 《大理文化》2014,(12):95-101
正第一次亲密接触2014年8月,中元节过后第二天,我终于和李彩凤有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写下这段话,我在心里长长舒了一口气,作为弥渡人,李彩凤是我心目中的能人、名人,一直都有想认识了解她的渴望。最早见到她是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之窗·小河淌水的地方》这一档栏目上,当时我还在上初中,相信大多人也都是通过这个节目知道而且记住了这个唱调子的"老妈妈",在之后的十多年间,她一路把山歌唱到了省城,唱到了北京,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弥渡民歌的代表性传承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调子客"。偶尔  相似文献   

13.
他的名字叫亨利·哈得孙。他曾经探索了四条去中国的路。请看看他的发现吧!"我在英国,我想去中国,可是究竟怎样去中国呢?土耳其人封锁了我所知道的唯一的一条通向东方的道路,因此那时我不能走  相似文献   

14.
论对人的尊重张岂之我的一位在某方面做负责工作的朋友,有一个很好的工作习惯:凡是因为重要公事而给他写信,他和他的秘书总会给一个答复。因此,别人有建议有批评意见都愿意跟他说,他对一些情况的了解也就比较深切了。在我的印象中,我的这位朋友对人是很尊重的,别人...  相似文献   

15.
如今在电影圈,特别是在北京,“罗异”这个名字叫得很响。他的另一个名字“彼特”知道的人更多。而最为人所瞩目的是他作为制片人接连两年推出的三部影片《爱情麻辣烫》、《美丽新世界》和《洗澡》。这一股中国影坛的清风是打哪儿吹来的?罗异来自美国,他的英文名字叫PeterLoehr。中文名字是一个台湾朋友起的,翻译得贴切而地道。三年前我们见面是他来西安考察。之前他来过电话,特别的语速,让我感觉他是个外国人。见面后才知道他的中文讲得非常好。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在他的中国话里,“好玩儿”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很高。那年他28岁…  相似文献   

16.
朵祜(彝语:多福),是一个美丽幸福的村落,有讲不完的故事,更有我忘不掉的回忆…… 朵祜的杏子总比其它地方的甜些,总想亲自去采摘,一直未能如愿.一个周六的早晨,因女儿随口念起了"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的诗句而引发前往朵祜摘杏的想法. 朵祜位于弥渡寅街西边的群山里,自然环境优美,景色迷人.  相似文献   

17.
吃过朵祜樱桃,色泽鲜艳,果大汁多味甜;喝过朵祜山泉,回味甘甜;当我知道要到弥渡朵祜时,暗自揣测,朵祜该是古老神奇,有着文化底蕴的村寨.果不出我臆想,朵祜名不虚传,确实如我所想.  相似文献   

18.
选择     
一日.与朋友闲暇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其中一位朋友.问我:“你说,一个人在世上,最难的是什么?”我略一思考,脱口而出,“是做人”!他看着我.微微一笑摇了摇头。接着说:“是选择!”  相似文献   

19.
20 0 0年 3月 19日 ,日本著名的中国教育史学者、陶行知研究专家斋藤秋男先生不幸与世长逝。他老人家走得是那么匆匆 ,又是那么悄然无声。以至于在一段时间内 ,国内陶研界他的许多朋友对此都一无所知。去年 4月 ,我赴日本一所大学工作 ,才从日本朋友处获知这一噩耗。我大吃一惊 ,忙对朋友说中国陶研界恐怕还不知道。朋友回答说斋藤先生为人很谦逊 ,生前曾留言他的后事要简办 ,不要声张。听了朋友的介绍 ,我愈发觉得回国后应该写点文字 ,悼念这位令人尊敬的异国学者。斋藤先生 1917年生于东京 ,194 2年毕业于东洋大学文学部中国哲学文学科。…  相似文献   

20.
田洪敏 《世界文化》2006,(10):32-33
至今想起俄罗斯,却还是在北京的时候轻装上阵,到了莫斯科让大雪刺得不能睁开双眼,只能低着头走路。踩着吱吱嘎嘎的雪,尾随着朋友找到他的汽车,然后静悄悄地开到友谊大学住下。第二天照例去友谊大学旁边的“沙乌拉嘛”吃饭——一家阿拉伯人开的餐馆,在莫斯科的留学生都知道这个餐馆。倒也不是有多么的美味,只不过是毗邻留学生最多的友谊大学,而且价格还算公道,味道还可以下咽,情调还有那么一点浪漫罢了。吃完饭到“巴维列茨卡亚”火车站买火车票。窗口前站着七八个人,我走过去问“:您是最后一个吗?”一位男士回答说“:是的,我是最后一个”,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