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永生 《新闻传播》2004,(11):26-27
徐彤是活跃在我国新闻战线上一位勤奋高产的女评论员。怀着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满腔热爱,22年来,她共发表社论、新闻评论和述评千余篇,60余篇次获得省级新闻奖,2篇获得国家级新闻奖:她创办、主笔、主编的《虹桥漫笔》、《新闻杂谈》、《视点》等专栏、专刊,成为黑龙江省媒体的名牌,并且在国内报界有较高的知名度。她理论、实践根底扎实,文风犀利、清新,就如同她本人正直、坦诚,在同行及黑龙江享有很高声望。1995年,她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新闻工作者,2003年荣获黑龙江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和黑龙江省“三八红旗手“,同年当选为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4年,荣获黑龙江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播》编辑部第三届理事会,于3月18日在哈尔滨召开。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贾宏图出席了会议。 来自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黑龙江电视台、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哈尔滨电视台、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农垦日报》、《黑龙江林业报》、齐齐哈尔日报报业集团、大庆日报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3.
作为外宣媒体,其新闻报道被境外媒介二次传播的频率和数量,从侧面反映出这一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近年来,《黑龙江新闻》创新传播方式,努力拓宽传播渠道,所编发的新闻稿件被境外媒体(主要是韩国)转载的数量保持快速增长,其影响力也不断提升。《黑龙江新闻》(朝文)是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主管的、黑龙江省唯一少数民族党报,又是唯一外文报纸,现为我国  相似文献   

4.
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传播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给新闻评论带来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研究新闻评论在新媒介环境下转型,从转型方向、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得出新闻评论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转型,转型主要体现在评论主体的多元化、新闻评论议题设置对“受众议程”的注重以及发掘新的传播渠道提升影响力三个方面,同时也要注意规避转型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如非理性言论的广泛传播、新闻评论的同质化、新闻评论中的伦理失范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电视评论节目担负着释疑解惑、政策解读、监督引导等重要社会功能。“以人民为中心”的传播理念以及全媒体传播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引发了《今日评说》节目在思维语态、呈现风格等方面的改变,从而使理论的阐释、顶层设计的解读、主流价值观的弘扬、新闻事件的评论更有说服力和表现力,也使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得以有效彰显和持续延伸。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是让人认识世界的,新闻评论是引导人正确认识世界的。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评论员,可我们为什么还需要专业媒体,为什么还需要专业新闻工作者?要害就在于“专业”二字。专业新闻工作一要讲社会责任,二要讲理性精神,要通过专业的手段采集、核实、传播、评论新闻。  相似文献   

7.
陈柏玲.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编辑部制作人、评论员。 作品《寻亲》,《共度危机,哈尔滨收获感动》、《圆梦》、《中国公开戒毒第一人——吴荣》等先后获黑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行风热线》直播节目获2004年度黑龙江广播电视奖一等奖;2007年10月作品《婚礼》获中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三等奖。2006年3月获黑龙江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个人.2006年11月获哈尔滨十佳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另外.还多次获全市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创建平安哈尔滨先进工作者、全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官方应用,带动了移动传播、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转型融媒体的发展,新媒体传播迎来了大爆发的时代。对基层电视新闻传播来说,将“大屏”的电视节目与“小屏”的短视频传播相融合,是提高电视新闻节目新媒体属性、避免电视新闻传播影响力降低的重要手段。公众的阅读倾向是新闻传播的风向标,移动媒体的发展已经将电视观众转化为网络用户,探索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是基层电视新闻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针对电视新闻的短视频化方向,探索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
李劭强 《传媒》2023,(S1):82-86
新时代主流媒体需要生产出与时代相匹配的“刚需评论”,使其成为沟通对话、应对危机、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工具。其中不可或缺的研究角度,就是技术革新对主流媒体新闻评论产生的冲击与赋权。研究发现,主流媒体新闻评论提升传播力的技术路径包括:纵深化融合拓展新闻评论版图、多模态传播丰富新闻评论式样、主流化算法驱动新闻评论传播、超文本网络整合新闻评论议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引导舆论的旗帜”、“影响传媒的灵魂”,新闻评论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和公众的关注。新闻评论以其快捷、简短、深刻等特点日渐成为舆论倾向性最强的新闻作品.在彰显媒体风格、引导公众思想、解决现实问题、争夺读者群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日益凸显。全新媒介环境下。面对媒体间的激烈竞争,新闻评论应在“坚持”中寻求“突破”,在“突破”中传承个性,力争更好地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11.
赵振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武汉市社会学会副会长、武汉市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研究员。曾任《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文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媒体从业19年后,于2001年起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已出版新闻著作《新闻公关艺术》《应用新闻论》《现代新闻评论》《与灵魂对话》《新闻报道策划》等,其中《现代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策划》列入全国高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学之余,应邀在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的大学和新闻单位讲学。  相似文献   

12.
张扣林  杨自强 《今传媒》2007,(10):12-13
在传播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新闻媒体优先获得独家新闻日益困难,而发表有影响的有新锐思想的独家言论却成为可能。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浙江《嘉兴日报》积极探索建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今年1月,该报开出10万元年薪面向全国招聘评论记者;今年3月5日,正式推出“嘉兴时评”。半年多来,评论运行取得的成果比较显著。由嘉兴日报社、《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嘉兴日报社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也将于2007年11月3日至5日在嘉兴南湖举行。《嘉兴日报》为何推出10万元年薪招聘“评论记者”的举措?“评论记者”机制如何才能高效运行?应该处理好哪些重要问题?本刊特推出《嘉兴日报》10万元年薪招聘“评论记者”专题,供业内人士和新闻传播理论工作者参考、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孙玉双 《新闻界》2006,(1):35-36
关注“人”、体现“人文关怀”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最高境界,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本质和要求,同时更是衡量一个媒体是否成熟和一个新闻工作者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搞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树立黑龙江的良好形象,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近期先后组织召开了三次座谈研讨会,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黑龙江省媒体负责人、专家学者及30多家媒体的一线记者代表座谈。座谈会上,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刘东辉做了重要讲话,省内各主要媒体的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分别围绕“如何形成主流舆论强势,树立黑龙江艮好形象”、“如何深化新闻改革,创新新闻宣传的内容和方法”、“如何提高新闻宣传质量.改进新闻报道形式”、“如何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使新闻宣传工作再登新台阶”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本刊这期和下期特选发与会代表的发言。  相似文献   

15.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事件发生后.美国个别媒体曾报道“凶手是中国留学生”.有些媒体也跟风加以传播。对此.竞报、北京青年报先后以《面对爆炸新闻的媒体责任》、《媒体要有社会责任感》为题发表评论说:“面对爆炸新闻的‘诱惑’.如何能表现得更成熟和自律、肩负起社会责任.是中国媒体需要恩考的”:“越是这种影响巨大、拼抢激烈的新闻事件.媒体越要谨守职业道德.务必做到准确、客观、翔实。”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与写作》15年光盘近日正式出版发行。 《新闻与写作》是由北京市新闻学会、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编辑出版的新闻业务月刊。该刊以“贴近现实、研究理论、传播知识、交流经验”为宗旨,辟有“本刊特稿”、“佳作赏析”、“研究与探讨”、“编采体会”、“来稿评析”、“新闻讲座”、“视听天地”、“摄影与美术”、“文艺之友”、“应用文指南”、“地方报经验谈”、“通讯员园地”等专栏,具有理论性、指导性、知识性、资料价值也很高。《新闻与写作》的读者对象不仅限于专业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1月3日至5日,由嘉兴日报社、《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嘉兴日报社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浙江嘉兴召开。来自中宣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记协、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记协和《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体裁中,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新闻报道“以传播事实信息为手段间接引导社会舆论”,是新闻形成的基础;而新闻评论“通过传播理性信息直接引导舆论”,是新闻形成的灵魂。新闻评论作为“报纸的灵魂”、“媒体的心脏”,是《汕头日报》近年来精心经营并卓有成效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与写作》15年光盘近日正式出版发行。《新闻与写作》是由北京市新闻学会、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编辑出版的新闻业务月刊。该刊以“贴近现实、研究理论、传播知识、交流经验”为宗旨,辟有“本刊特稿”、“佳作赏析”、””研究与探讨”、“编采体会”、“来搞评析”、“新闻讲座”、“视听天地”、“摄影与美术”、“文艺之友”、“应用文指南”、“地方报经验谈”、“通讯员园地”等专栏,具有理论性、指导性、知识性、资料价值也很高。《新闻与写作》的读者对象不仅局限于专业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20.
高薇华 《现代传播》2004,(1):113-114
20 0 3年 5月 1日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始试播 ,此举为中国电视新闻改革设定了新的坐标。《央视论坛》、《每日国际观察》等全新的新闻评论性栏目和《新闻会客厅》、《共同关注》、《声音》等一系列含有评论性板块的专栏节目的出现 ,凸显电视媒体作为“从事公共事务讨论的公共论坛”的职能 ,有关学者认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开播标志了新闻信息由‘传播’时代进入了‘解读’时代”。①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媒体与新闻评论体裁相结合的产物。运用电视传播手段 ,阐述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立场、观点、看法 ,藉此反映、影响、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