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3):F0002-F000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迅速,日趋成熟。为使广大图书情报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及时了解国内外图书馆事业发展与图书情报学研究前沿的相关问题,更好地促挂海峡两岸图书馆界的学术交流,2010年本刊拟设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栏目,目前已经确定的重点选题有:  相似文献   

2.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6):F0004-F0004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迅速,日趋成熟。为使广大图书情报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及时了解图书馆事业发展与图书情报学研究前沿的相关问题,更好地促进海峡两岸图书情报界的学术交流,2009年本刊拟设两岸海峡学术交流栏目,目前已经确定的重点选题有:  相似文献   

3.
信息窗     
[本刊讯] 1993年12月13日~15日,首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这是海峡两岸图书馆界首次联手举办的大型学术交流活动。本次会议由台湾中华图书资讯学教育学会与华东师范大学情报学系共同发起,由华东师范大学情报学系主办。  相似文献   

4.
方平 《图书馆》1995,(2):34-35
海峡两岸图书情报学专业名词术语应早日实现统一方平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交流的发展,图书情报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诸如图书情报学专业代表团互访、海峡两岸携手共办图书情报学研讨会、在专业期刊上互相发表学术论文等屡见不...  相似文献   

5.
继成功举办三届海峡两岸信息交流研讨会后,经科技部批准,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将于2002年5月在北京举办第四届海峡两岸信息交流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科技情报学会海峡两岸信息交流委员会、中华图书资讯馆际合作协会海峡两岸资讯交流委员会主办,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等协办。会议除进行学术交流、出版论文集外,还特邀有关信息专家作学术报告。欢迎广大科技信息工作者及业内人士踊跃投稿。一、会议主题虚拟图书馆———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二、征文内容1.数据图书馆、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的概念与内涵的研究;2…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台湾中华图书资讯教育学会、大陆图书情报学院系和图书馆界自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酝酿和共同发起“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海峡两岸图书情报学教育现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海峡两岸图书情报学教育的现状,本文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师资力量、继续教育等5个方面对海峡两岸的图书情报学教育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分析认为,海峡两岸的图书情报学教育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其具有相似的系名变革、专业课程变革以及面临的危机;其不同之处表现在专业教育体系设置、专业教育改革主导因素及教育层级发展上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促进海峡两岸的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共同发展提供一点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相互了解 ,加强图书资讯学学术交流 ,台湾中华图书资讯学教育学会与大陆图书馆学信息学界自 90年代初至今已共同举办四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历届研讨会已建立海峡两岸图书资讯界的学术交流渠道 ,并奠立良好的关系和共识。为巩固已取得的学术交流成果 ,持续推进海峡两岸图书资讯界学术的交流与合作 ,以进一步迎接新世纪学科发展和图书馆事业建设的趋势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台湾中华图书资讯学教育学会将于 2 0 0 0年 8月 2 8- 3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 ,举办“海峡两岸第五届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携手共进继往开来─—海峡两岸图书情报学博士研究生首次聚会有感肖希明,柯平仲冬的上海,颇有几分寒意。然而,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报告厅里却是春意盎然,1993年12月10日至15日,海峡两岸图书情报界资深学者、专家70多人会聚在这里,举行首届海峡两岸图书资...  相似文献   

10.
<正> 第一届粵港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会议于1988年1月14日至17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此次会议是由中山大学图书馆和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发起,由香港图书馆协会和广东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广东图书馆学会联合主办的。目的在于加强粤港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交流,共同探讨切磋现代社会图书馆的管理和图书情报工作现代化的理论及实践问题,密切两地图书情报单位的联系和图书情报工作者的友谊。粤港地区各类型图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图书馆学报》是文化部主管、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国家级图书情报学专业期刊 ,被评为中国优秀图书馆学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期刊。《中国图书馆学报》以广大图书情报工作者和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师生为主要对象 ,以开展图书情报学学术研究和交流为宗旨 ,是发表学术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专业学术刊物。其任务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引下 ,开展学术讨论 ,提高学术水平 ,促进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为适应学术交流和广大作者、读者之需要 ,《中国图书馆学报》从 2 0 0 3年起将增加半个印张的版…  相似文献   

12.
德竹论     
李德竹女士,为台湾大学图书馆学系资深教授,并兼任中华图书资讯学教育学会理事长、台湾地区的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图书馆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她多年来一直热忱促进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术交流,深受两岸学者与同仁的尊敬.  相似文献   

13.
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6月18日-21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圆满结束。本文从海峡两岸交流的历史、数字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趋势、图书资讯学教育与课程建设、图书馆与资讯服务变革等方面对交流论文、报告、研讨情况、主要议题、取得的主要成果等做了全面综述,展示了海峡两岸学术交流的蓬勃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台湾中华图书资讯教育学会与大陆图书情报学院系和图书馆界自1990年代就开始酝酿和共同发起“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从1993年起先后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3年12月12一l5日)、北京大学(1994年8月22—24日)、武汉大学(1997年3月31日一4月2日)、中山大学(1998)、四川成都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2000)、哈尔滨黑龙江省图书馆(2002)、大连理工大学(2004)、中山大学(2006)、武汉大学(2008)和南京大学(201O)等,成功地举办了十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复刊词     
《高校图书情报学刊》在湖北省高校图书馆的共同支持下,在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大力协助下复刊了,这是湖北省图书馆界的一件大喜事。作为湖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和湖北省图书馆学会副会长,我为湖北省高校图工委和湖北省图书馆界又增加了一个学术交流和工作交流的阵地感到由衷的高兴。  相似文献   

16.
9月22日台湾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台湾大学图书馆学系及研究所沈宝环教授,到省中山图书馆参观,受到省中山图书馆顾问佟德山,省中山图书馆馆长黄俊贵,广东图书馆学会秘书长赵平热烈欢迎。随后在广东图书馆学会商志馥会长、省中山馆黄俊贵馆长、广东图书馆学会赵平秘书长等的陪同下,访问了中山大学图书馆和图书情报学系,并就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学术问题进行广泛交流,中山大学图书情报学系主任谭祥金、中山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赵希琢和有关老师一起参加了座谈。沈宝环教授是我国图书馆学界老前辈沈祖荣教授之子,湖北省人。他是我国杰出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家,在台湾率先倡导图书馆开架制度,对图书馆事业有卓越贡献。这次来访是以民间考察团名义来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两岸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7.
一、图书情报学期刊的重要性 图书情报事业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建立了结构严谨、完整,规模庞大而有序的图书情报体系,为我国各个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专业化的图书情报学专职研究队伍,产生了一些专门为图书情报学研究工作提供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园地的图书情报学期刊,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7月6~8日,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会议紧跟大数据与新技术的最新动态,站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的学科前沿,研讨了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重大问题,交流了最新研究成果,取得了园满成功。兹综述此次会议讨论,报道会议盛况,以飨读者。1南开有约台湾中华图书资讯学教育学会与大陆图书馆学情报学院系和图书馆界自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酝酿和共同发起"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为洞悉“十三五”时期我国高校图书情报学期刊发展重点,推动图书情报学领域深入研究。文章以《大学图书馆学报》与《图书情报知识》为例,利用内容分析法、关键词共现分析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十三五”期间这两本期刊收录文献的研究主题与热点进行比较分析。《大学图书馆学报》注重读者用户群体、聚焦传统图书馆学科领域;《图书情报知识》则更注重信息用户群体、聚焦图书情报学学科新兴领域。“十三五”时期高校图书情报学期刊发展重点是:助力国家文化事业建设;坚守学科传统,创新学科理论;关注信息科学前沿探索。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是公认的我国图书情报学的核心期刊,不仅发表了大量的图书情报学论文,而且引用文献更是覆盖了中外图书情报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重要文献。从引文的数量、语种、类型、年代分布、来源期刊和自引等方面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不仅可客观评价《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地位,还可以全面地把握我国图书情报学发展的动态过程、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