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讯员园地     
敢和记者“抢”新闻 近年来,随着新闻单位体制的改革和记者队伍的日益壮大,新闻竞争也异常激烈。许多处于基层的通讯员愈来愈感到“新闻稿件难写,更难发”。 通讯员在采写新闻时固然没有新闻记者的优势多,但也大可不必为此而灰心,应注重发挥通讯员的自身优势。根据多年的经历.笔者简要地谈几点体会。 一是要树立敢于与新闻记者抢新闻的竞争意识。同一个新闻,记者与通讯员采写的角度不同,撰写出的稿件质量也不同。只要通讯员写作立意新、角度新,就有可能成为一篇优秀稿件,编辑在选择记者和通讯员的稿件时,自然会对优秀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2.
在总编室编审这个岗位上,笔者每天要编发大量的新闻稿件,既有记者采写的,又有经编辑编发来的通讯员稿件.实事求是地讲,大多数稿件从采写到编辑是比较到位,但从编辑角度来看,还有一部分稿件不成熟,可挑的毛病较多.这里把平时在审发稿件时记载的实例整理如下,以引起记者编辑们注意.  相似文献   

3.
漫步新闻书林,谈论新闻写作的书籍不少。新华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应该怎样写作——对78篇新闻稿的评析》,却别树一帜。书中每篇评析文章都另附有“作者原稿”和“编辑后的见报稿”。作者原稿大多是记者采写,也有记者与通讯员合作采写的,或通讯员采写的。这些稿件经过编辑修改、加工后,均见诸报端。评析文章是按照新闻写作的规律和要求,分析原稿的优缺点,着重谈不足之处和编辑修改的理  相似文献   

4.
稿件是新闻单位的“原料”。稿件的数量直接影响到宣传质量,稿件多,选择的余地就大。而增加稿源就要充分保护通讯员的投搞热情,让他们多写稿、多投稿(特别是县广播站专职记者比较少,大部分稿件要靠他们采写)。为了保护通讯员投稿热情,就要认真对待和慎重处理通讯员的稿件,尤其是通讯员的第一篇稿件。通讯员刚写稿、投稿的热情是脆弱的,业余通讯员更是如此。他们往往带有试探性,采写新闻稿件多数是由于新闻事件触发了“灵感”和责任感,他们绝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初写新闻稿件,可能从内容到形式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新闻写作要求,这就需要编辑人员: ——不要轻易地“否决”。对编辑人员来说,每篇  相似文献   

5.
在总编室编审这个岗位上,笔者每天要编发大量的新闻稿件。既有记者采写的.又有经编辑编发来的通讯员稿件。实事求是讲,大多数稿件从采写到编辑都比较到位,但从编辑角度来看,还有一部分稿件不成熟,可挑的毛病较多。这里把自己平时在审发稿件时记载下来的实例整理一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付越鹏 《青年记者》2007,(14):166-166
相对于报刊社的记者、编辑来说,通讯员由于受视野局限、自身新闻采写专业方面的素养、实际采访经验和技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尽管勤奋努力,积极写稿,但很多时候仍然难以上稿,以致浪费了许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但是,基层通讯员又有许多写稿优势和便利条件,只要准确把握和运用得当,就会写出连记者也难以采写到的稿件。  相似文献   

7.
最近听到这样一件事: 某报记者到某单位采访,因另有任务,刚到又要离开,便委托该单位一位通讯员采写一篇稿件。通讯员在稿件后面署了这位记者的名字,这位记者也就默默  相似文献   

8.
作为记者和通讯员,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自己采写的新闻稿件如何让编辑部喜欢,尽快采用见报;而编辑部又常常会为面对一大堆来稿,挑不出对路的稿件而犯愁。怎样解开这个不等式?从我们编辑《解放军报》二版宣传的实践来看,一条重要的体会就是:下笔之前多想想如何让稿件适销对路。采写时头脑里要有点版面意识采写稿件与版面上稿既是统一的,又是矛盾的。这就如同产品生产与市场销售一样,产品只有适销对路卖出去,才能产生价值。记者和通讯员写的稿子只有见报了,才有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讲,作者在采写稿件时,头脑中一定要有版面意识。因为版面是整…  相似文献   

9.
从中央到地方,很多新闻单位所采用的稿件,大多出自于通讯员之手。这些土记者、业余记者为党的新闻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同时,也有相当一些通讯员在采写新闻过程中,不经意地走进了误区。 跳出小圈圈 一些通讯员认为,“游击队”不能与“正规军”相比。其实,作为通讯员来讲,自身也有记者不可比拟的优势,就是对身边的事特别熟悉,时效性占有先机。要说劣势,那就是通讯员采写的一些稿件,有狭隘的地方观念,片面地从局部  相似文献   

10.
远方 《新闻前哨》2014,(2):62-62
一期新闻节目是由一条条新闻组成的。新闻节目的有序编排不仅能使观众易于接受,还能收到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理想传播效果。广播新闻编辑每天都要面对记者和通讯员采写的大量新闻稿件。怎样把这些稿件井然有序地编排.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业务上的进步,是需要各种指点的。我在16年新闻工作的生涯中,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誊抄自己采写的、经过编辑精心修改后的稿子了。记者、通讯员业务上的短处一往往通过稿件被编辑无情地揭露出来。因此.誉  相似文献   

12.
期刊一般都是采编合一。记者在采写一线稿件的同时,还有繁重的编辑任务。期刊的编辑兼记者由于受期刊出刊时间长、信息源不畅的影响,要想在党报、晚报、行业报和电视台、电台围攻之下,在这些媒体点多线长、无孔不入、通讯员网络健全、资讯丰富、刊播速度快的优势比衬下...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一名地市级党报的记者、编辑,长期奔跑在基层一线,也就成了基层通讯员零距离接触的"老师",不仅要能自己写好稿件,又要帮助基层通讯员编好稿件。如何才能帮助通讯员把稿件从内容到形式上达到完美统一,使之引人入胜。这就要求地方党报记者、编辑要对稿件进行认真思考、精心写作、细心修改及润色,提高稿件的宣传效果和质量水平。文章出彩方能夺目一个称职的地市级党报记者、编辑,不仅应该有对自己写的每一篇稿件严格  相似文献   

14.
我从事新闻工作10多年,大多是坐在办公室里“为他人作嫁衣”。作为编辑,我慎重对待每一篇稿件,努力从中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记者采写的稿件,经我编审后改动成段的有之,重写的有之,几易其稿的也有之。有的稿件不仅标题改动很大,其内容改动也与原文面目全非。经过反复修改而见报的一些新闻稿件,不仅记者、通讯员满意,而且也获得社会好评,获奖的不少。消息《农民葛世忠举办“薯王大奖赛”》获得1999年度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就是我在编审通讯员的来稿中发现、在发现中挖掘、在挖掘中提炼而成的。在所编的众多稿件中,包括获得各类奖项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在采写新闻中,时常遇到通讯员让编辑记者帮他想个点子,似乎编辑记者脑子里灌满了点子。“点子”二字,有人解释为“出主意”,把这个意思借用到新闻采写上,即为采写出主意,有了好的主意,就有了正确而新颖的报道思想和准确而新奇的稿件主题。不可否认,从某种程度上说,点子在新闻采写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但是,编辑记者的脑子也和通讯员一样,都不是天生的、任何时候都能冒出点子的。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所以任何点子,任何主意,都不是奇思异想凭空冒出来的,而是经过艰苦的劳作和不断的实践得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1993年,我采写的稿件有150篇被地区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其中有两篇刊登在《工人日报》要位,《陕西日报》、《陕四人报》、《渭南日报》均采用多达20余篇,《中国电力报》采用了8篇,许多通讯员问我上稿多的原因,我的经验是:精心制作标题,紧紧扣住编辑。 我们通讯员采写的稿件,第一位读者首先是编辑,而编辑先看到的是标题。一则好的标题。常常会使采写的稿件,增辉添彩,使读者看后回味无穷,能把编辑像磁力一样的吸引住。这就是“第一印象”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陈让德 《新闻界》2001,(3):59-59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体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党报实行岗位计分制后,调动了编辑记者的写稿积极性,报纸的面貌大有改观。但是,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如不少编辑、记者为了多挣工分,不愿修改通讯员稿件,甚至出现不用通讯员来稿,用了不开稿酬。有的编辑说,部主任、编辑都要挣工分,哪有时间改通讯员来稿,改通讯员稿件划不来;有的还说,市场经济,记者的稿件都用不完,不考虑通讯员上稿,这样挫伤了通讯员写稿的积极性。 这些表现与我们党历来贯彻落实"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不相适应。众所周知,在当前新闻改革中,…  相似文献   

18.
笔者曾听一位基层通讯员讲,他平时采写的新闻稿件,都是寄给某报的一位记者。这位记者见到稿件后稍加修改或索性原封不动,便共同署名发表。更有甚者,有几次他的稿件发表时,署名的记者他并不认识。他对笔者说,这是一些新闻记者为完成新闻采访和发稿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偷懒办法。据了解,这种“挂名”发稿的现象,在其它一些新闻单位也有不少。记者与通讯员合作写稿本是正常的事情,这样既可以了解基层的详细情况,提高采写质量,又能加强和密切记者与通讯员之间的业务交流和工作联系。但上述那种变味的“合作”和无端的“挂名”,弊病很多:一是容易在…  相似文献   

19.
去年初,我们记者部试行了记者采写报道定额。从一年多来试行的情况看,这种办法对于调动记者搞好采访、写作的积极性,多写稿,写好稿,及时完成报道任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今后考核记者,评定职称,提供了参考依据;也克服了过去那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发放奖金吃“大锅饭”的现象。这次实行记者采写定额,是编辑部在我部搞试点的性质,办法是经过大家讨论制定的,现简要介绍如下: 在记者部里,对凡是能够独立担负采写任务的记者,一律实行定额。定额包括本人采写的稿件、组织通讯员写的稿件和内参稿件。  相似文献   

20.
有位通讯员呼吁:请记者不要给通讯员出“难题”。这个“难题”,不是指记者交给通讯员的难度较大的采写、调查任务,而是指利用与通讯员之间的工作关系,为个人办私事。这位通讯员是在一个市级局办公室当秘书的,他身兼数家新闻单位的通讯员,与不少记者、编辑较熟,近些年来遇到这类“难题”不少,多是有关记者、编辑亲朋的人事调动和安排之类的事。不办吧,情面难却,也怕影响工作关系;办吧,又实在为难,非力所能及且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