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23(5):F0003-F0003
赵国乾,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河南许昌人,郑州大学文艺学硕士。赵国乾教授长期致力于现代美育理论、中国古典美学的研究,先后承担了《道家文化与中国诗学精神研究》等多项研究课颢。出版了《美育概论》、《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国传统美学》等著作,发表了《道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兴与中国诗学精神》、《畅神说与中国美学精神》等系列论文。多年来,赵国乾教授先后开设过“文学概论”、“美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他教书育人,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他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悉…  相似文献   

2.
卢谦 《江苏教育》2007,(7):30-30
朱自清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学者,他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可谓“桃李满天下”,他在清华大学除了担任中文系主任外,还开设了《中国文学史》《现代文学讨论及习作》《中国文学批评》《文辞研究》等十几门课,朱自清先生工作非常繁忙.他又是怎样备课的呢?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向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大变革时期产生的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探索前进的一生。在教育思想上富有创见,在敦育实践上勇于革新,在办学作风上艰苦踏实、讲究时效。他作过很多演讲,有过很多著述,在《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斋夫自由谈》、《古庙敲钟录》、《行知书信集》、《行知诗歌集》、《陶行知文集》等书籍中,留下了以“生活教育”为中心的一整套教育理论。其中“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仅就“教学做合一”的精神实质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锐意追求矢志不已——记全国“两课”优秀教师朱铃□李开富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革命史教研室朱铃教授,于1989年荣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他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先后为《求是》、《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专文介绍。《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  相似文献   

5.
初读余秋雨的作品,觉得他的话题太沉重。可是很快,我就被他的执着与坦诚所打动。随即,在学习高中第三册课文时,又和同学们一块重新研读了他的《道士塔》;不久,又在初中新教材上看到了他的《信客》,在高中新教材上看到他的《都江堰》;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时,在复习材料中,毫不费力地就又找到了他的《远征》《永恒的坐标》《石筑的易经》《书海茫茫》《夜雨诗意》等。我惊奇地发现,文化文学界人士已经在引领青少年,让他们通过余秋雨的作品来回视中国的历史,回看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李金发是将法国象征派诗人的手法介绍到中国诗里来购“第一个人”①。他以其《微雨》、《食客与凶年》和《为幸福而歌》等三部诗集,奠定了自己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被公认为中国象征派诗的开创者。然而,他的《微雨》等三部诗集均创作于他留学法国和德国期间.1925年回国以后,他的诗歌创作情况究竟怎样?在当时的诗坛上究竟处于何种地位?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1923年2月,李金发在德国柏林编定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微雨》,三个月后又编定了第二本诗集《食客与凶年》。他将这厚厚的两本诗稿一并寄给在国内文坛上声望正盛的周作…  相似文献   

7.
军旅作家──朱向前在15年前的“福建电大中文班毕业纪念册”里,记载着一位当年虽小有名气,但仍十分平凡的学生,他叫朱向前。如今,他的名字已频频被收入到《中国当代名人录》、美国《国际杰出名人大辞典》、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等国内外10种重要名典里。他先后...  相似文献   

8.
严家炎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这门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从《知春集》、《求实集》到《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再到主持“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研究以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研究,清晰地标划出他学术研究和治学思路不断走向深广的轨迹。他数十年来的现代文学史研究,体现了思维的开放性、观照问题的全局性、对艺术和思想问题把握的敏锐性、治学态度的严谨性等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许霆(1951-),男,江苏太仓人。1975年7月苏州地区师范学校毕业留校任教,1985年7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任常熟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兼任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苏州市社科联常务理事、常熟市社科联名誉主席等职。他参与编写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被列为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参与编写的《20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被列为教育部“九五”规划“人文社科博士重点项目”。 许霆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新诗理论批评。迄今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文艺学和新诗研究论文近百篇。他的《新格律诗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描述新诗格律探索历程和成果的理论专著,《江海学刊》、《中华读书报》等刊发了评论文章。1994年出版《新诗理论发展史(1917—1927)》(甘肃文化出版社),获苏州市第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5年完成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五四新诗理论研究”。近年来,许霆教授相继推出《中国新诗的现代品格》(延边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现代诗学史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现代主义诗学论稿》(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旋转飞升的陀螺——百年中国现代诗体流变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等新诗理论专著。 许霆教授与鲁德俊副教授从1980年代中期合作研究中国十四行诗,完成两个关于“十四行体在中国”的省属高校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出版《中国百家名诗赏析》(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十四行体在中国》(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和《中国十四行体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等著作。其中,理论著作《十四行体在中国》获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学术专著一等奖和省普通高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同时,又在报刊发表“十四行体在中国”系列文章20多万字,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在开放的空间里成长──评论王干话童年与教育晓波35岁的王干被海外报刊称为“大陆十大青年评论家之首”。迄今他已发表一百多万字的评论作品,并有《王蒙王干对话录》、(世纪末的突围》、《南方的文体》等著作,如今他是中国青年批评家中心主任、中国文艺理论家协会理...  相似文献   

11.
他曾是校园民谣的领军人物,现在坐镇亚洲华纳北京公司,统帅着朴树、金海心、老狼、叶蓓、美眉组合、范冰冰、王婧等一批内地知名歌手。 他是制作了《懂你》《大中国》《同桌的你》等歌曲的炙手可热的音乐制作人,现在发起“我为歌狂”网络歌王争霸赛,以发现内地更多优秀的原创音乐和歌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教育艺术》2006,(6):F0003-F0003
他主攻方面:传播学、广告学。授课生动风趣,深入浅出,受到学生欢迎,两次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他主编《广告实务丛书》一套(8本),出版广告学专著6部(《实用广告写作》、《平面广告实务》、《广告营销调查》、《网络广告实务》、《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运用实务》)。在《中国广告电视学刊》、《中国电视》、《现代广告》、《中国广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9篇《电视片标题的视觉表述》等7篇论文获省级优秀论文奖,并独立主持《广播电视栏目优化研究》等省级科研课题多项。  相似文献   

13.
赵润与他的和谐教育1990年,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作出向赵润同志学习的决定。赵润的名字被载入《中国名人辞典》、《中国教育名人辞典》和《当代技术人才荟萃》。他所在的白城市明仁小学载入了《中国名校》。明仁小学的校标是8个字:“和谐施教,悉心育人。”可以说...  相似文献   

14.
出生于酒仙桥、生长于大山子,工作于798、混迹于三里屯,北京文艺圈里一个挺“神”的人物。他采访,因为他的本职工作是记者;他写小说、电视剧,并且开创了中国体育评论的“大仙体”;他常年混迹于北京的夜店之中,被誉为中国夜店小说之父,他不是“大神”,他是大仙。诗集《再度辉煌》,体育评论集《休等英雄迟暮》,随笔集《一刀不能瞬断》、《20不着46》,小说《先拿自己开涮》,电视剧《有人爱没人疼》……这些都出自大仙笔下。  相似文献   

15.
张培坤 《教育艺术》2004,(10):34-35
说到历史剧的创作,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郭沫若先生。他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起了一面旗帜。他的《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6部历史悲剧,为革命“立了大功”,有大益于中国人民,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他又以其创作实践为历史悲剧创作提供了借鉴,为中国话剧创作开拓了新天地。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作为历史学家,还是作为公共知识分子,葛剑雄教授都享有盛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他著有《中国移民史》、《中国人口发展史》等多部专著,可谓著作等身,很多大学的历史系都以他的著作作为教材,历史地理学者也经常摘引他的论文。在社会公共领域,也时常能见到他的随笔和评论,《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东方早报》为他开辟专栏。对“清华陈丹青教授辞职”、“圆明园铺设防渗膜”等事件,他撰文剖析,言辞犀利并直击事件的本质。葛剑雄教授,既有学者静守书斋超然洒脱的“出世”心态,又兼有公共知识分子心系国计民生的“入世”境界。  相似文献   

17.
鲁迅对中国古典小说进行过深入研究,尤其对曹雪芹的《红楼梦》颇具真知灼见,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定《红楼梦》为“人情小说”。笔者主要从题材取向、命意取向、故事取向、价值取向四个方面论述了《红楼梦》作为人情小说的基本特征,肯定了鲁迅对《红楼梦》研究的独特贡献,指出他是曹雪芹的真正知音。  相似文献   

18.
郑振铎不但是闽籍著名作家与文学活动家、文学史家、藏书家,他的散文也有卓越的成就。他撰写散文小品,是从事文学编辑工作稍晚的事。他最初的散文创作,也是抒写对“五州”惨案的愤怒的。以后又陆续出版了《山中杂记》(1927,开明)、《海燕》(1932,新中国).《欧行日记》(1934,良友)、《西行书简》(1937,商务)、《民族文话》(1946)、《蛰居散记》(1951)。他逝世后,有的出版社还为他出过几本散文集:《蕴华集》(1985,海峡文艺)、《西谛书话》上下册(1987,三联)。他的散文坚持文艺“…  相似文献   

19.
我在儿时就听说了“天才神童作家”刘绍棠先生,很早就读过他的《运河的桨声》。刘绍棠先生是中国一位真正的民俗作家,他的作品诸如《鱼菱风景》、《花街》、《孤村》、《水边人的哀乐故事》、《渔火》、《蒲剑》、《二度梅》、《狼烟》、《蒲柳人家》等,是现代中国乡土文学作品的圭臬和瑰宝。不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刘先生都将“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力透纸背地镌刻在他的作品中。这篇《本命年的回想》,就是作家对于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的最好诠释。刘绍棠先生用他的神来之笔,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京郊大地春节民俗的美丽画卷。…  相似文献   

20.
徐渭的本色论在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上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内容是“俗”和“真”。徐渭的禀赋遭遇和人格思想决定了他的学思想,道家思想的影响和鲜明的个性意识使他确立了新的戏曲美学标准。提出了以心灵觉醒为基础,以通俗自然为核心,以摹写真情、真性为目的的本色论。在他的杂剧《四声猿》,理论作《南词叙录》、《西厢序》等中都有确实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