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如何确定知识产权法在民法典中的定位已经成为摆在我国立法界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知识产权法的本质出发,从知识产权法与民法的关系出发,分析了将知识产权法纳入民法典的可行性链接模式,同时也指出了立法中的困惑和争议。  相似文献   

2.
李奕 《铜仁学院学报》2005,7(3):41-43,56
民法典中是否纳入知识产权的内容一直为学界所争论,本文从知识产权的本质、民法典逻辑体系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以及知识经济的内在需要等方面的考量出发,认为应当将知识产权的内容纳入到民法典中,并就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立法体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民法典以权利作为架构的核心。而知识产权法基于立法目标,应采法益保护和权利保护并行不悖、相互补充的利益调整机制。比起民法,知识产权法中的法益拥有多元化,独立性强,创生速度快等特点,这是由知识产权法自身个性所决定。从中可以透视出知识产权法和传统民法在法律性质上的差异,这决定了二者兼容性欠佳。将知识产权法整体纳入民法典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构建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要环节。《民法典》虽对地理标志的知识产权独立客体地位予以明确,但地理标志多重保护模式仍未改变。以现行法秩序为基,梳理出地理标志侵权行为认定的逻辑层次,对已注册成商标的地理标志,应适用商标侵权的认定标准,但要同时考量地理标志商标的特殊性;对未注册成商标的地理标志,应优先适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规定并辅之以地理标志专门立法确定侵权行为的实施方式,而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地理标志侵权行为认定补充,构建地理标志民法保护体系同时,亦可为未来高位阶的地理标志专门立法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试论专家责任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智永 《天中学刊》2004,19(1):38-41
专家责任立法是现在中国民法典制定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在我国专家责任在民法典中明确统一立法是必要的,把专家责任按侵权责任的规则处理,可以广泛地救济受害人,并可使受害人的损害得到完全的救济,因此把专家责任规定于侵权行为法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民法典时代,我国原有商法学课程体系受到立法上民商合一的挑战,我国高校的商法学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应适应《民法典》需要。本文从现有商法学课程体系出发,探讨在我国民法典背景下高校法学本科专业商法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我国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我国民法典的起草工作也随之提上日程。民法典代表着国家对民事权利和个人私权的保护。侵权责任法是我国民事领域一部重要的法律,该法自2010年7月1日施行以来,在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关于侵权责任法在民法典编纂中逻辑位置、立法体例等引起了法学界热烈讨论,争议的焦点在于如何解决侵权责任法在民法典中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8.
一部完善的民法典应当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我国现有立法对精神损害赔偿作了一些规定,但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要建立一部比较完善的民法典,必须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方面加快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和立法修订工作。  相似文献   

9.
财产权总则这种中介性立法层次可真正有效地整合财产关系、厘清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并在法典的统领性和立法专门化之间寻求一种合理的平衡。当今民法典总则的结构性缺陷,也呼唤着我们在民法典中设立财产权总则。财产权总则体系包括一般规定、物权的一般规定、债权的一般规定、知识产权的一般规定、其他财产权五章。  相似文献   

10.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代理制度已经初具雏形,代理入、被代理人与第三入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基本纳入了法律调整的范畴,但是,从立法体系上看,不协调之处甚多。另外,在我国代理法中,还存在不少原则性较强和可操作性较差的条款。为完善我国代理立法,应确立和贯彻两大法系兼收并蓄的原则,民商合一的原则,立法者强制干预与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相兼顾等原则。当前,应以制定《民法典》为契机,完善我国代理立法,尤其是间接代理制度。《民法典》中的代理法体系可以设计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般规定,第二部分是直接代理,第三部分是间接代理。应当将直接代理与间接代理共同适用的法律规则安排在一般规定之中,而在规范直接代理与间接代理时,应以代理关系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与民事责任为框架进行系统的立法。  相似文献   

11.
民商立法应尽量做到包罗万象,以便社会生活有章可循,在法典的逻辑性与适用性相冲突时,应优先选择适用性。同时,民法典的起草过程中不要过分拘泥于形式,在民法典的结构设计上也应与时俱进,体现民法是人法、权利法的特色,人法与物法没有孰轻孰重的区别,人法位于物法的前面是出于客观逻辑的需要。在民法典的体系安排上,人格权法应该独立成编,侵权行为法应该从债法中独立,废除债法总则。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际私法立法无论从各国国际私法立法的历史发展来看。还是从我国目前国际私法立法的现状来看。不宜以一章或一编的形式规定在民法典里。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为我国制定国际私法法典提供了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知识产权私权属性,并在此基础上以我国现行法律为基础对其非独立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还论述了知识产权法在我国民法典中的最佳立法选择摸式。  相似文献   

14.
婚姻家庭(亲属)编是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法典的制定为完善我国的婚姻家庭(亲属)制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本着制裁与救济并重的立法理念,根据我国婚姻家庭的现状及司法实践,结合我国婚姻家庭法的相关规定,可以发现,我国无效婚姻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而如何在制定民法典的过程中完善无效婚姻制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陆法系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起源于古罗马,后经中世纪和近代法时期,在《德国民法典》中渐趋完善.随立法技术水平的提高,《瑞士民法典》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作了较科学的规定.大陆法系形成法国型和德国型两种立法类型,两者的法官都通过积极的司法活动使精神损害赔偿范围从具体人格权发展到一般人格权,并从依附于人格权制度逐步向独立的法律制度迈进.  相似文献   

16.
中世纪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级的壮大,启蒙运动兴起。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启蒙思想家要求保护资产阶级私人财产权,通过私法自治实现市场运作、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建立政权后,资产阶级更是以私法自治为立法思想,确立了自由平等、契约自由、所有权保障等民事法律原则。以法国、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大陆法系民法典,在法规内容、立法思想、编撰体例等方面对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近代中国民事立法、民法现代化进程处处可见大陆法系的影响。私法理念对于当今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及民事立法,从立法源流上,仍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在财产权体系中的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产权的民事权利属性已得到确认,但对于民法典中是否应包含知识产权法的内容,知识产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是何地位等问题,还存在不同认识。通过疏理有关线索,应对知识产仅作为一种财产权实现正确的定位。知识产权属于广义上的无形财产权,无形财产权的体系包容但不限于知识产权,无形财产权体系呈现零散、各别的特征,难以加以整合,知识产权在其中应以独立的特别法的形态得到体现。那种把无形财产等同于知识产权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一部完善的民法典应当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我国现有立法对精神损害赔偿作了一些规定 ,但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要建立一部比较完善的民法典 ,必须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方面加快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和立法修订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民法典的制定过程中,侵权行为法独立成编已几成定论,以此种体系安排为中心或枢纽,法律行为、法律上的行为、侵权行为与中间行为之间展现了特定的冲突与关联。这些冲突与关联所包含的理论和立法上的突出问题,在民法典体系化要求的思想框架内得到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亲子关系法是婚姻家庭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在此领域立法与大陆法系其他国家不同,以英美法系“大监护”来调整我国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但是,中国从现代法治的开端起就是罗马法家族的成员,而且也有与大陆法形成相似的历史经历,用监护制度概括整个亲子关系,在我国是缺乏历史传统和社会伦理的有效支持,使该法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由于亲子关系法的特殊性,在将来的民法典的起草工作中,应充分考虑中国历史和社会伦理传统,制定出符合我国社会文化背景的民法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