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在出版学和跨学科视野下对网络文学出版的基本概念、分析框架、研究范畴进行探讨,认为网络文学出版是由核心层、延伸层、关系层构成的结构系统;基于场域理论剖析了其内外部结构,提出由个体生产者、机构生产者、读者、政府等行动者构成的网络文学出版场分析框架;通过对行动者权力和资本结构关系的分析,揭示网络文学出版的生产机制、经营机制、消费机制和管理机制,提供了研究网络文学出版的基本面向和新视角、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社交媒体的发展推动了网络虚拟空间可见性的建构与权力规训。微博以个人主页为基础,通过提供一系列提升可见性的途径来换取用户的可见性权利与人脉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力图打造基于网络的虚拟公共空间,其实质则是权力对虚拟空间开展规训的全新形式。  相似文献   

3.
面对自媒体全面崛起的传播新生态,短视频不仅是用户自觉生产内容的平台,还是其自我展演、获取价值的场景空间.本文以可见性理论为切入点,从用户身体虚拟展演和影像符号真实可见两个层面,探讨了抖音短视频平台如何利用影像实践提高海洋符号的可见性,并试图解读短视频时代海洋传播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4.
丁依然 《新闻界》2023,(5):70-80
监控和公平、正义、自由及人类福祉等社会和政治问题紧密关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由监控获得的可见性知识有被转化为权力的潜力。而各类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以往相对固定的监控者与被监控者之间的关系。总体而言,以技术演变为核心,“看”本身经历了从近距离的、简单的注视或围观到愈发技术化的、“延伸式”的观看。媒介/技术在其中发挥的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它们几乎从根本上改变了“可见/看”的方式,从而影响了监视材料的形态,以及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的观看实践乃至权力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相关研究认为可以通过监控技术向大众赋权获得“观看的正义”的观点。然而,本文认为,掌握“监控/看”的权力并不等于获得权力本身,在社交媒体平台这一力量交换的场域,可见性只作为其中的一支力量发挥作用,它最终走向何方还要考察具体情境、案例中的行动者如何互动。本文最后就如何挖掘监控研究的可见性维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媒介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创建和管理可见性成为传播参与者的重要诉求,为研究者重新审视传播可见性理论及其应用提供了契机“。传播可见性”作为一种与“信息传递”相对应的研究范式,将传播理解为行动者让自己选择的形象、行为和知识对他者(或公众)可见的社会过程。文章从既有文献中梳理出两条理论线索:一是源于人际传播研究传统的“交往范式”,从微观层面考察可见性如何强化或疏离社会行动者的互动;二是源于大众传播研究传统的“展演范式”,宏观地审视可见性资源竞争背后的权力关系。文章最后以社交媒体平台使用为例,尝试将两种范式加以综合,应用于经验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大众生产这种新生产机制应运而生.网络百科是大众生产的重要形式,本文以百度百科"明成祖"词条生产为例,分别从"关系权力观"和"资源依赖权力观"出发,分析大众生产"中区"网络权力结构特征及权力来源.研究发现,生产者互动关系缓慢,形成的关系网络中单向修订关系和关键生产者节点最为突出.生产者知识资源依赖形成的文化资本、信任等情感依赖形成的社会资本及编辑权限、等级地位形成的象征资本共同构成大众生产的权力来源.  相似文献   

7.
媒介延伸了可见,并建构出先得以可见、再得以沉思的新世界。随着数字阅读的日益普及,爆发式增长的数字阅读数据使阅读接受和反应、平台决策和发展具备了更高的可见性。文章以数字阅读痕迹为研究对象,从数字阅读痕迹之于理解阅读的新意涵出发,以可见性理论为视角,解析数字阅读痕迹介入阅读实践后的多重转向,通过聚焦读者和平台就数字阅读痕迹可见性的媒介实践,探究其创新使用与管理策略背后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内容源现有的线上出版渠道主要可以分为第一方平台和第三方平台,通过样本平台和热门网络文学作品的社会网络建模发现,不同的内容源传播机制具有较大差异性,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均体现出各类平台特点。由此提出相关建议:不同阶段的内容生产者可依据平台度中心性的不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线上出版渠道,传播平台也可从签约作家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9.
冯硕  陈丹 《出版广角》2022,(12):73-76
“五五断更节”显露了网络文学产业中,作者、平台、用户之间的利益冲突。随着免费阅读的迅速扩张,“读者—平台”的付费行为逐渐替代了“读者—作者”的模式,消解了付费阅读以“内容生产为王”的粉丝化阅读语境。破除本末倒置的平台方的垄断与强势地位,构建平台方与作家群体方互惠共利的平等地位,明晰网络文学产业定位,找寻商业性与文学性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以网络信息可见性为研究对象,针对信息可见性的意义及其实现进行理论分析和讨论。相关理论的探讨和建立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更好地从互联网上获取、理解和使用信息,为国家和社会更加有效地挖掘互联网的价值,更好地管理和使用互联网提供启示。[方法/过程] 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法、现象学方法等,通过对信息实践者存在维度的分析,讨论相应的信息可见性及其行为理念。[结果/结论] 信息可见性包含信息深度可见性、阴影可见性、审美可见性、符号可见性多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全面的信息可见性可以让人们在信息交往中思考信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在觉知和反省中调整自己的策略和行为,促进理解和协调,避免损失和伤害。在信息空间和信息服务功能的设计上要体现以他者为中心的理念,构建关爱他人、追求智慧的文化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宋雷雨 《现代传播》2019,(12):26-29
互联网赋权下,虚拟偶像的粉丝由以往文化研究中的文本"盗猎者""游牧者"发生了更具正义性的生产者身份转向,成为更具复杂和暧昧性的文本生产者与消费者。基于此的粉丝参与式文化呈现出更加平民化、强生产者色彩与高生产能力、权力分层和权力反转、文本生产更易从边缘走向主流等特征,并促成了虚拟偶像粉丝的自我认同、集体认同和社群巩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我国网络文学版权发展现状和版权治理困境,从法律层面提出应对策略。我国网络文学版权发展存在生产环节抄袭现象屡禁不止,流通环节传播侵权泛滥成灾,消费环节公众偏好免费阅读等现状,导致网络文学版权治理存在困境,着重体现在网络文学作品价值与版权保护强度间的理论困境、网络文学版权侵权与司法救济机制间的实践困境,以及网络文学版权侵权与损害赔偿制度间的平衡困境。文章从法律层面提出治理网络文学版权困境的策略:重构网络文学版权利益平衡机制、完善网络文学版权侵权赔偿制度、重视网络文学版权作品登记制度、强化对版权技术保护措施的立法保护,以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网络文学版权保护制度和规则,为网络文学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深入变革与数据资源重要性急速提升,网络平台迅猛发展,提升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引致了多种政治经济风险和不确定性。在数据赋能的权力结构变迁中,市场权力向占有大量数据资源的平台流动,平台权力兴起。平台权力挑战了国家数据主权的身份与权威,对网络空间国家安全与数据安全产生深刻影响。现行的政府外部强制性监管、平台内部审视性自治和官民合作协同性治理的平台治理模式在主体与工具方面均存在缺陷,难以回应数据主权视野下的治理诉求,亟需注入新的平台治理精神,以应对权力转移带来的网络空间治理结构变化。应当以数据主权为原则嵌入国家安全与主权权威的治理理念,以主权权能让渡为工具增强平台开展合法性自治的能力,同时培养以社会责任为引导的平台行为,兼顾政府监管与平台自我规制,搭建以国家权力为中心的法律制度与以平台权力为中心的平台规则的良性互动框架,追求主权安全、权责平衡、充满活力、制度正义的平台善治模式。表1。参考文献50。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电子影像作为人类对光影关系持续探索的最大规模实践,体现了人类寻找特定事物可见性的努力,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共同体叙事获得高可见性的理想媒介。其在色彩选择、秩序整合等共同体审美形态中,以象征生产、空间生产表述了共同体记忆,进而通过情动体验、互动仪式激发为共同体情感,最终聚合为人们的共同体认同。共同体叙事的可见性得以凸显并生成可见的共同体,这是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论断的进一步延伸。共同体叙事对城市电子影像的征用,是对大众注意力在公共空间的重新分配,使其成为露天电影之后,又一种在公共空间大规模组织集体观看的影像媒介。  相似文献   

15.
放大消费文化的“表演者”和参与消费狂欢的“观看者”共同汇聚出“直播带货”的新视觉景观,表演行为在其中已呈泛在之势。基于“可见”与“展演”的理论和关系,从动机、风险、维系来重新理解这一行为;基于平台视角,平台机制的设置主导利益个体被看见的程度,诱导他们以或显或隐的“展演”方式维系“链接”。在当下的流量社会中,外在因素的控制与影响加深,“可见性”日益成为“展演”的幕后操控者,“展演”对“可见”的依附程度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泛娱乐化与网络文学IP概念相衔接,网络文学产业从最初的文学在线阅读、付费的运营模式,发展为集小说、影视、动漫、游戏、衍生产品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而不完善的IP价值评价机制和疯狂的盗版行为给网络文学IP产业链发展带来隐患.全产业链开发背景下,网络文学IP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全产业链价值评估体系,构建作者与平台良性互动模式,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大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7.
对非营利性图书馆合作机制OCLC在2022年推出的网络可见性计划进行研究。通过网络调研法与文献调研法,对该计划中网络可见性的概念与网络可见性计划的核心——World Cat.o rg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网络可见性计划对我国图书馆联盟未来发展的两大启示:增强联盟外部网络可见性和增强联盟内部网络可见性。  相似文献   

18.
《全国新书目》2012,(7):24-25
以大众文学为归属新的生产机制是关键 编辑:中国网络文学热热闹闹走过十余年,冷静下来以后发现,最根本的关于网络文学的角色定位问题尚有待澄消。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放在哪一个坐标系来考察网络文学?  相似文献   

19.
《传媒》2017,(17):6-6
8月11日,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会围绕“网络正能量、文学新高峰”主题,采取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以网络文学为核心,打造中国网络文学行业交流合作平台、网络文学及相关行业优秀项目孵化推介平台、泛娱乐行业新产品展示平台、网络文化新技术发布平台和网络文化优秀人才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20.
王一鸣 《出版科学》2018,26(1):90-95
当前网络文学研究过分关注其外围问题而忽视其内在发生机制问题,将数字叙事理论引入网络文学研究领域,试图弥补理论与现实之间的鸿沟,基于圈内人视角从网络文学叙事圈的动因、过程和制度三个层面剖析其生产、阅读、互动等内在机制,以回答网络文学"为何读、为何写"、"如何读、如何写"以及"因何能持续读、持续写"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