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英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重要的思政教育资源.基于要素论、功能论、方法论、认识论四个维度,概括习近平关于英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阐释习近平关于英雄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从设定习近平关于英雄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前提条件,设计习近平关于英雄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框架体系,多元路径推进习近平关于英雄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增强习近平关于英雄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教学应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近代史和新中国建设史相结合,凸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探寻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内在契合点.同时坚持实践原则,化全会精神为信仰、为科学、为行动,提升学生使命担当,用青春与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谱写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阐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党百年奋斗的主题,为中国梦教育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例,要结合讲话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回顾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展现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不懈努力,对学生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期望,增进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4.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现实要求。全面准确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核心要义是融入焦点,必须聚焦党的二十大主题、新时代十年变革及里程碑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社会主义建设重大部署。在融入路径上,紧密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抓准“嵌入式”融点;注重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时代新人为主线,把准“并联式”融线;重点把握从报告体系到教学体系、从报告逻辑到教学逻辑、从报告话语到教学话语的转化,铺准“全面式”融面。在由点到线再到面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使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劳模精神是中华民族推进伟大复兴进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精神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阐明劳模精神的内涵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将劳模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创新化发展,是培育大学生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必由之路。高校应抓住教育契机,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结合、专题教学与案例镶嵌结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实现劳模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6.
推进习近平关于"四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融入思政课,是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客观要求,是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与实践观照。"四史"学习融入思政课,以"四史"学习教育为主线,推进其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四史"学习教育"掌握"学生,最终取得思政课"四史"学习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7.
办好高职思政课的关键,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教学体系的构建。只有通过提升思政教师教学能力素养、推进以重大理论和实践为核心的专题教学等途径,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高职思政课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投身伟大事业,培育学生爱国情怀,指引学生确定奋斗目标。结合思政课教学特点,以理想信念、伟大复兴、伟大斗争、人民至上为切入点,将知识性、价值性、情感性的因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引导青年大学生致力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从价值旨归说,习近平劳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抵御西方腐朽思想影响,有助于充分发挥思政课功能,有助于大学生养成正确劳动观。在融入过程中,要遵循正确融入原则,秉持政治性与学理性、时代性与实践性、全面性与针对性、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在新时代,推进习近平劳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做到注重教学内容挖掘与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相结合,多种举措协同并进,确保习近平劳动观真正有效融入。  相似文献   

10.
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本源上具有一致性,切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与思政课有机融合能够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因此,应与思政课在德育维度、文化自信维度、"知行合一"维度上有机融合,与大学生的专业优势结合、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为重点,并注重时代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展现出悠久魅力与时代风采。这不仅是当代大学生的艰巨任务,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赋予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1.
2012年至2022年,是新时代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锻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使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彰显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并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增强大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自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高校思政课、高校课程思政和高校第二课堂,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提供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把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厚植新时代大学生爱农情怀练就强农兴农本领的现实需要。要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学科背景,把党领导“三农”工作的奋斗历程、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奇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等作为重点内容渗透到思政课教学各环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顺应互联网发展新趋势催生的教与学全要素生态链变革,善用“大思政”课创新育人格局,把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融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和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重要引领作用。遵循新时代“大思政课”内涵要义,针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施教主体育新人责任感使命感不足、教学内容生活化针对性不强、教学方式创新性吸引力不够、教学平台协同效应尚待形成等问题,按照“聚主旨-沿主线-探主径-抓主载”的逻辑思路,构建以培育时代新人为核心、以时代化特色化为主线、以“课内实践+课外实践+网络实践”为立体化方式、以一体化平台为依托的“一核双线三维四平台”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成为高校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和文化自信等重要论述。然而,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夯实中国梦的文化根基,增强文化自信。高中阶段是学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是高中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挥主体作用。在高中《文化生活》课中融入中国梦、文化自信教学内容,是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面前的一项崭新课题。本文论述了中国梦与文化自信融入到《文化生活》课的意义,并分析了几种融入路径,以提升《文化生活》课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5.
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丰富深厚的发展逻辑,中国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民族复兴道路的艰苦历程是其历史逻辑,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的伟大建党实践是其实践逻辑,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精髓是其理论逻辑。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航向标”,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命线”,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强基石”,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定盘星”。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培育时代新人的现实要求,是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实践需要,是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效路径。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在“深化”上持续下功夫,要在“融入”上持续下功夫,要在“善讲”上持续下功夫,要在“分工”上持续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历史自信是党的二十大的重要内容,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要理论创新,内在要求将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究其缘由在于,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的题中之义、是赓续百年红色血脉的基本遵循、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诉求。新时代将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从学有所思、学有所信、学有所行三个方面明确目标定位,还要着力打造高效的“思政课堂”、“智慧课堂”、“专业课堂”、“生活课堂”,以此构建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大思政”体系。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关于学史知史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开展历史学习教育、开展什么样的历史学习教育、怎样开展历史学习教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开展历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将习近平关于学史知史的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激发爱国情怀、弘扬中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勇担历史使命具有重要价值。应当坚持全面、系统、具体、动态融入原则,确保习近平关于学史知史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深入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从提升教师能力、依托统编教材、创新教学方式、丰富实践教学等方面着手,持续优化习近平关于学史知史的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方法路径,不断提升习近平关于学史知史的重要论述的铸魂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主动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历史自觉、强烈历史担当、伟大历史创造和坚定历史自信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和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可采取增强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思想自觉、全面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师历史主动精神素养、推进历史主动精神与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衔接、创新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途径等,将历史主动精神有机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重要讲话精神,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本质的重要论述,理解“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就要弄清“讲”的现实语境、“讲道理”的实然困境、以及“讲好道理”的应然路径,从而把科学的理论和生动的现实有机结合,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关于思政课的本质这一论述,深化了对思政课性质和功能的认识,对思政课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和实现教育强国梦的必然要求。当前,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深度融合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推动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机融合,可以从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创新理论教学模式、拓展实践育人空间、优化校园育人环境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融入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