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小说始终贯穿了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所提出的美与丑、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相对照的创作原则。这一对照艺术原则在小说中得以多方面的实践和运用 ,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展开的背景对比、情节与场景对比、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人物自身的美丑对比 ,以及人物不同阶段的性格对比这几个方面。雨果运用多样的手法 ,通过小说中美与丑、善与恶强烈对比的艺术原则 ,组织丰富多变的情节 ,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展示 15世纪法国社会光明与黑暗殊死抗争的画卷 ,表现了他一贯创作的核心———以仁爱为基础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巴黎圣母院》中通过描写三组二象对立项之间的关系,生动地诠释了美的不可抗拒和至高无上的实质。法比和爱斯梅哈尔达之间的源于本能的对外表美的无功利的爱慕,促成二人荒谬低级的悲剧爱情。加西莫多与爱斯梅哈尔达之间的爱则是丑对美顶礼膜拜,美却拒斥丑。加西莫多用生命与死亡诠释了雨果唯美思想的真谛。克罗德与爱斯梅哈尔达之间的爱,克罗德企图通过对爱斯梅哈尔达的美的占有弥合他人性的缺陷,从而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和完善。美为克罗德恢复完整人性提供了契机,却又最终因他自身而毁灭。  相似文献   

3.
4.
传世经典《巴黎圣母院》的女主角爱丝美拉达风情艳丽、单纯善良,追求纯真唯美的爱情,然而却被无情的命运捉弄。爱丝美拉达为爱而活,也因爱失去了生命。悲剧是把美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作家雨果以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细腻曲折的笔触,描写了爱丝美拉达充满悲剧的爱情哀歌。  相似文献   

5.
This article tells the story and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Notre Dame's efforts over the past 18 years to serve the pressing needs of underresourced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the faith-based sector—and more particularly, Catholic schools. These schools are increasingly fragile but possess a well-documented track record of success educating low-income minority students. The closure in 1976 of Notre Dame'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left open an institutional space for entrepreneurial initiatives and new partnerships responsive to the needs of schools across the nation. Attentive to the manifold ironies inherent in the founding (in the mid-1990s) and growth of the Alliance for Catholic Education (ACE) program and Notre Dame's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Initiatives in which ACE is housed, the authors discern a pattern in which seeming deficits and obstacles repeatedly spark innovative responses and powerful alliances among a diverse range of stakeholders united by common goals. Drawing upon lessons learned, both through failures and successes, these reflections suggest roles that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might pl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faith-based, private, and public schools.  相似文献   

6.
我国不少文学评论者对《巴黎圣母院》中主要人物形象的评价是:爱斯美拉达集真善美于一身,克洛德是淫邪、虚伪、凶残的化身,伽西莫多外貌奇丑内心却纯洁高尚,而弗比斯则徒有其表、薄情寡义。本文拟从“人物塑造的主观原则与客观效果”、“我国传统研究的方法及其弊端”和“以现代典型理论观照人物”三方面再次分析上述人物形象,并试图作出不同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电影被称为第七艺术.是继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之后的又一门新兴的独特艺术.它与其它前辈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继承、借鉴关系,尤其与文学中的小说有着不了的情缘.<巴黎圣母院>是雏克多·雨果的力作,试图通过它的两个电影改编版本之间比较,来探讨经典改编的是与非及电影改编的忠实与否问题.  相似文献   

8.
雨果浪漫主义创作的核心是对照原则的充分运用和体现,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在人物形象、爱情世界以及情节环境等方面大量运用对照描写手法,凸显了雨果浪漫主义创作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我们打破以往《巴黎圣母院》人物分析的窠臼 ,运用弗洛伊德有关理论、人类审美规律以及个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等 ,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作品中的三个主要人物进行阐释。爱丝美哈达是自然人性的代表 ;克洛德的自我受到双重折磨的夹击 ,处于被撕裂的痛苦之中 ;加西莫多是人类不幸和人性悲哀的象形符号  相似文献   

10.
李佩甫的长篇小说<城的灯>具有明显的男性化女性叙事的特点,男性作者塑造了一个具有中国传统道德品质的女性形象,并将其"圣母"化来作为弥合城乡差距、解救乡村困境的工具.这种"女性叙事"反映了当代男性作者及其代表的社会主流话语所持有的女性观念依然打上了深刻的男权烙印和男性中心意识.这种女性观念是男性对女性自以为是的"圣母"想象,是女性叙事的谬误.  相似文献   

11.
《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克洛德,在大多数人眼中是虚伪、卑鄙、凶残的恶魔形象,但实际上他畸形的灵魂是与其宿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分析克洛德人物形象的时候,人们应该看到其双重性,他的形象中有着人性的美与善,只是宗教思想的囚禁使其最终走向毁灭,成为丑与恶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two Christians, who are Reverend Master Dimmesdale in Nathaniel Hawthorne's The Scarlet Letter and Vicar General Claude Frollo in Victor Hugo's Notre Dame de Paris. These two men have man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is essay posits their personalities and life experiences to discus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13.
马丽 《鸡西大学学报》2014,(3):109-110,114
目前,在对《巴黎圣母院》研究的过程中,国内仍然只是简单地停留在美和丑以及比较陈旧的社会历史中,国外也主要是对小说中使用的浪漫主义手法、人物的思想特征和复杂性进行分析研究,对艺术成就方面的研究不多。拟对雨果《巴黎圣母院》的多重叙述视角和其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巴黎圣母院》和《雨》两部作品出自不同的作家之手,产生于不同的民族,但主要情境却基本相同。由于作家对情境冲突的设置方法和表现情景的基本手法不同,两部作品的人物形象和艺术风格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5.
Mary Cartwright was born on December 17, 1900 in Aynho, Northamptonshire, England. She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in 1923, having attained a First in mathematics in only the second year that women were allowed to take Final degrees at Oxford. After teaching mathematics  相似文献   

16.
华盛顿.欧文创作的短篇小说RipVan Winkle曾被誉为美国早期文学的精品。作者在刻画与主人公Rip相对的女性人物Dame Van Winkle的形象时,则使用消极的、侮辱性的、极端偏见的言辞,把她列入不足挂齿的"妇道人家",甚至贬低为"泼妇"、"悍妇"、"妖妇"。如今重读这篇经典我们发现:小说的男主人公Rip是个十足的懒汉懦夫、现实生活的逃避者和时代的落伍者,而他的妻子Dame Van Winkle则是一个含辛茹苦的善良母亲、一个兢兢业业的持家能手、一个敢于向男权社会怒吼和呐喊的伟大女性,同时也是父权社会的牺牲品和受害者。她的唠叨和抱怨,实际上是对女性艰难生活和不公命运的合理申诉,也是对性别歧视的严正宣战,更是对妇女自由、平等、尊严、幸福的正义呐喊,应该引起男人的理解、女人的同情以及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明星之一伊丽莎白·泰勒爵士在洛杉矶辞世,享年79岁。  相似文献   

18.
美丑对比原则是雨果浪漫主义思想的核心,而《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作品自始至终都体现了这种原则。尤其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塑造的人物形象体系,使美与丑、善与恶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茶花女与杜十娘的比较,发现跨文明的比较文学不能只是文学现象同一性和差异性的简单比附。而应在文学比较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不同文明的历史和审美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