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孙凯宁 《青年记者》2017,(26):69-70
好莱坞电影中的“黑人形象” 无论是从美国发展历史还是社会组成来看,非洲裔群体——黑人群体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好莱坞电影自产生之初到兴盛再到如今,一直都是美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美国国家形象、意识形态、文化内涵对外传播的途径.好莱坞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除了其独特的商业属性外,最为关键的是其对于美国主流社会价值和文化的传播.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黑人形象”的嬗变是随着“黑人问题”在历史、社会中发展而变化的.黑人形象在好莱坞电影中的不同体现也正是不同时期美国主流文化对黑人问题的态度和认识的表征.  相似文献   

2.
因与奥斯卡奖时间上前后呼应,这个由美国娱记组织的电影评奖,被看成奥斯卡的开幕序曲。而本届“金球奖”由于《十面埋伏》的“角逐”,于国人而言变得更有看点。与同为提名的其他外语片相比。极尽绚烂而空洞的《十面埋伏》缺少的不仅是获奖的理由.而且是背后代表的中国电影的整体文化缺位。  相似文献   

3.
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了,但关于中国电影的争论远未结束。优秀的电影走向世界,是最好的文化输出。当好莱坞大片挟着“美国精神”呼啸而来时,根植于5000年丰厚文化的中国电影,为何难以走上国际文化舞台呢?没有国内市场,何谈国际市场走向世界一直是中国电影人的梦想,近年来,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主要是两种模式:一种是名导演、名演员、大投入,紧跟好莱坞大片的中国“大片”,往往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出国参赛,这类电影以“角逐奥斯卡奖”为推广口号,先在国内一边挨骂一边赚个盆满钵满,然后从奥斯卡铩羽而归;另一种是低成本文艺片,多以展现中…  相似文献   

4.
谢瑾 《传媒》2019,(17):59-6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形象、传播好中国价值。电影作为一种载体,可以传播我国的民族文化,展现国家形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电影具有的虚拟化、影像化特征对受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电影的“走出去”也就成为必然,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也就承载了提升中国“文化自信”和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和使命。《长城》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影,该片以中美合作拍摄为模式,位居“2013-2018年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影响力”排行榜首位,获得了国外受众的好感,进一步分析其成功经验可为我国电影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作为美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他者"镜像,中国人的形象频繁地出现在美国电影当中,从文化层面折射出当时中美社会关系状况,充分体现了视觉传播的本身特点与其社会影响。本文分析中国形象在美国电影中的变迁,了解美国乃至西方世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看法和刻板印象,探究这种看法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好莱坞电影成为奥斯卡获奖影片的重要"供应商",当然也是美国文化全球性扩张的典型案例。在好莱坞这样的造梦工厂里,个人英雄主义、美国价值、崇尚自我理想都成为主要的创作意图。美国人崇尚自我价值的实现,生活中强调个体的存在感与重要性。电影中就会把这种个人主义与英雄主义相结合,完成现实生活向虚拟空间的完美转化。电影产业的发展成熟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关联。凡是获奖影片,至少政治倾向的绝对正确是判断前提,这也是美国软文化全球扩张的重要体现。当然,最重要是透过奥斯卡现象,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真实判断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7.
《毕业生》一片被称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成熟地表现两代人代沟和年轻一代成长过程的影片,被许多影评家誉为美国电影的一座里程碑。本片获得了第4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奖和最佳导演奖。被誉为60年代“青春片”的典范之作。 《毕业生》拍摄于1967年。60年代,美国社会正值传统家庭、道德准则、价值观念处于分裂、崩溃、调整的动荡时期。与导演尼柯尔斯类似的一批年轻导演把对时代的敏感与个人的体验融为一体,以个性化的视听语言,将时代风貌具有独创性地投射到银幕上。 与许多充满时代喧嚣的新电影不同,《毕业生》把外在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新兴传媒     
《传媒》2006,(6):75-76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发布,《广州日报》推出手机报,手机实名制即将启动,263网络“分家”,全球网民逾10亿美国网民最多,Google将推出视频广告,美国雅虎与eBay结盟,中国首个全视频门户网站开通,Google占据美国搜索引擎市场“半壁江山”,CN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顶级域名,21CN欲打造网络电影“奥斯卡”,传统网站免费跃进WAP世界。[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从“长篇大论”中浓缩出的精品王星桥今年年初,新华社国际新闻编辑部收到联合国分社发来的一篇专访,题目是《不要盲目崇拜“奥斯卡”金像奖———访著名电影导演谢飞》,这篇2000多字的专访,主要是肯定正在美国推出的中国电影《黑骏马》,并告诫读者不要盲目崇拜“...  相似文献   

10.
万众瞩目的奥斯卡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富于寓言性的反讽:最不具有国际色彩的美国电影奖居然成了最具国际声望的全球电影盛事,几百个美国中产阶级“评委”把持着世界娱乐传媒的头版方向。  相似文献   

11.
自从2001年谭盾因电影《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金像奖之后,他才被音乐圈之外的中国大众熟知。虽然这之前,谭盾获得过比奥斯卡更荣耀的来自音乐专业领域、世界最权威的格威文美尔作曲大奖——那是在1999年;1997年他还被《纽约时报》评为“本年度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同年德国权威音乐杂志《歌剧世界》评其为“本年度最佳作曲家”……奥斯卡获奖之后,2002年他第二次获得格莱美奖,被美国音乐协会权威杂志《美国音乐》授予“2003年度最佳作曲家”。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略检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全球化语境下 ,文化传播的单向度特征日益明显 ,双向性诉求被忽视 ,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特性受到削弱。中国电影是中国文化形象的传播载体 ,承担着民族国家的历史重任 :不仅要传播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精神 ,而且要树立国际传播视野中的现代“中国形象”。当前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严重的“失语症”问题 ,本文试图站在国际化的视角 ,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三方面入手 ,检讨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略上的失误与偏颇 ,探索中国电影的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3.
电影是最能透视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近年来,中国和美国电影都频频融入对方文化,形成了中美电影独特的“文化交融”景观.研究发现,在中美电影的文化交融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两国对异质文化的误读现象:美方电影中常出现对中国深层文化的有意识误读,即运用美国文化的符码系统来编码中国的文化符号,其实质表达的是美国文化的精神意涵;而中方电影面对美国强势文化的单向灌输,渴望在文化的交融中展示中国文化,却容易出现扭曲自身文化、误读美国文化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4.
周星  张萌 《传媒》2023,(9):15-18
<正>作为地理概念上的东北亚包含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蒙古国东部;但在国际比照的视野下,东北亚地域的影像构建与传播将比对焦点划定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相邻的日本及韩国,在相近的社会特征与民族文化下形成地域影像的比照关系更为精准和凸显。中国东北地区是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策源地,从东北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东影”)到长春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长影”),从电影制作到动画制作,东北电影为新中国电影艺术发展贡献了丰富的地域文化、人文意象、技术支持和生活景观。然而近年来的东北影像传播相比于国内其他区域影像的风起云涌,略显星星点点而缺乏整体建树;  相似文献   

15.
文婷 《视听》2023,(3):44-4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影业实现了从事业到产业的转向,但与此同时,整个电影生态也呈现出“两极化”趋势,区域间的电影文化出现了分层,电影观众也在年龄、地域等方面形成了分级,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圈层化现象。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影需要明确城市电影院与乡镇电影院的定位,进行针对性传播,并通过线上渠道形成口碑效应,让中国电影真正做到“破圈”“出圈”,消解电影文化的差异性,满足更大范围观众的观影需求,培养更多中国电影观众。  相似文献   

16.
文化已成为国家形象叙事框架能否成功的关键,文化间性是多种文化之间对话交往的前提条件,从主体间性到文化间性再到“转文化”间性是国家形象传播的内在诉求。国家形象是基于文化间性理论意义生成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多维框架体系。本文基于文化间性、转文化理论,从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中的“自塑”“他塑”“间性”等维度,研究了挖掘中华文化元素、拓展泛媒介化空间等文化间性视域中的中国国家形象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方亭  郭蕊 《青年记者》2017,(9):72-73
2017年2月,迪士尼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摘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篇奖,这部电影在中国总票房高达15.3亿元,中国观众对狐兔CP的追捧,对树獭“闪电”的喜爱,对电影互文片段的狂欢化解读,印证了美国动画影片在中国的影响力. 影片的反乌托邦思想 乌托邦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后多指“空想的国家”.反乌托邦“阐述了对乌托邦理想的质疑与批判,但它反对、批判的对象不是‘乌托邦’,而是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所异化的科学至上、极权主义以及当时的极权政治,由此突显出其后现代主义的价值取向”.①这类作品中,物质文明的泛滥掩饰着精神的空虚,人类被囚禁在自己制造的钢筋水泥牢笼里,精神压抑,道德沦丧,最终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18.
国产英模电影传播的生态视域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模电影的传播是一个有机的文化生态系统.由于价值诉求的不同,代表官方文化、学术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电影宣传与评论在英模电影传播中突显矛盾和冲突是导致国产英模电影传播困境的原因之一.建构良性的传播生态与系统,从“主导”到“主流”,让“学术”化“大众”,变“断裂”为“系统”,三维统一、整体联动是实现英模电影传播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问鼎责任     
《中国新闻周刊》2010,(10):I0030-I0031
2009年,在“中国道路”“中国特色”“中国信心”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的同时.中国也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一种东方化的“中国式责任”理念正激荡成型。她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次与世界文明在社会责任领域的完美握手。  相似文献   

20.
柏林电影节中中国大陆电影获奖不少,它不仅成就了一个个国内新锐导演的国际地位,同时也为中国电影的“走出去”战略提供了诸多可行性的途径和方案.回顾中国大陆电影的获奖历程可以看到:中国电影产业的真正成熟和可持续的良性的对外拓展与传播,既需要“强攻”式商业主流大片的“高歌猛进”,也同样需要“细水长流”的“中小成本”电影的“浅吟低唱”,它们分别从不同的向度和题材类型共同建构和完善着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蓝图和格局,承载着对外树立和传播中国主流形象和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媒介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