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谢国兴 《物理教师》2003,24(6):55-56
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 ,信息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试题逐年增多 ,因而对学生应用物理的解题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如何根据题目中所提供的信息或给定的情景 ,选定合理的物理规律和原理 ,利用所学知识 ,正确地完成该题的解答 ,将是学生极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就此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1 模型法题型特点 :题目中所给定的情景与我们在学习中常见的一些物理规律或物理现象很接近 ,如物体的碰撞、自由落体、圆周运动、弹簧振子、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等 ,但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是让学生通过现场学习提取信息 ,综合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2004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中的第23题、第24题和第25题分别考查了有关天体问题、电磁感应中的力电综合问题、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等方面的知识,但均突出考查了学生对物理过程分析的能力,特别是第25题,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能够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分力析和运动  相似文献   

3.
孙鹏伟 《物理教师》2010,31(12):40-41
纵观每年高考理综国家卷试题中物理部分的压轴试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①给定“一个物体”但包含“多个过程”;②给定“多个物体”但每个物体只有“单一过程”或仅有“较少过程”;③给定“多个物体”包含“多个过程”同时具有“多个细节”.物理压轴试题通过“多个过程”、“多个物体”或“多个细节”增强试题区分度,以全面考查考生的审题、宏观把握、搜集和整理信息、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以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诸多能力.  相似文献   

4.
2023年高考湖南卷压轴题第15题来源于物理竞赛中的“椭圆摆模型”,试题的设计新颖、巧妙、灵活,符合物理学科思维的特点,对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查到位,重点考查了学生模型建构和推理论证能力,是一道难得的好题.从试题解读、模型溯源和拓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在教学中要强化模型建构意识,提升模型迁移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卷有一道关于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试题,学生感觉较难。对该题,文章归纳了五种解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高考物理试卷中,有的试题立意新、情景新,题设条件模糊,制约条件少,出现解题过程和结果的多种可能性,利于成绩拉开档次。这些试题有的已知条件个数多,有的条件对解题方向错误引导,造成干扰;还有的物理过程交待不细或过程关系复杂,难于理清相互关系,我们把具有上述特点的试题称作物理模糊题。  相似文献   

7.
徐斌 《中学理科》2007,(8):39-41
综观历年高考物理试卷,弹簧类试题出现频率之高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学生解答这类试题普遍感到困难也是不争的事实.弹簧类试题之所以备受命题专家青睐,其原因有三:一是弹簧与相连物体构成的系统的运动状态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隐蔽性;二是弹簧在伸缩过程中涉及的力和加速度、功和能、冲量和动量等概念和规律应用广泛且多变;三是弹簧类试题能鉴别学生分析物理过程、理清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8.
丁珂 《中学物理》2023,(17):48-51
2023年高考全国理综甲卷物理第25题是一道多物体、多过程的综合性应用题,着重考查学生的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动量和能量观念以及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的思维能力.试题立足高考评价体系,落实课标命题建议,对现行高中物理课程与教学改革起到了明确的导向作用.本文从命题角度、考查目标及考核形式三方面进行评析,结合学生现阶段理解水平给出多种解法,并且立足当前一线教学真实情况总结出相应的教学启示,希望为新时期高中物理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2023年高考理综全国乙卷第25题,是一道力学综合型物理压轴题.该题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有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力学主干知识内容,创造性地把多物体、多过程、弹性碰撞、极值问题等与以上知识点相结合,显得既基础又偏重能力,既基本又不失灵活,更有运用等效思维寻找隐含条件、分析物理过程,不完全数学归纳法、数列求和、不等式等数学知识综合应用的难度.此题基础与能力并重,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的高考卷中 ,多次出现了考查学生信息评价能力的物理试题 ,此类试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与科学方法的结合上 ,非常有利于中学脚踏实地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对中学物理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一、什么是评价题评价题就是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 ,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模型理解的正确性、对物理问题的推理过程的合理性做出评价 ,以获得正确感知与理解的一类试题 .它要求学生对物理问题有较清晰的理解 ,能利用所学知识对物理问题做出科学的评判 .它出现的形式往往是给学生提供一些似是而非的物理概念判断 ,物理性质的…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物体发生碰撞与弹簧关联及锁定类型的试题以压轴题多次出现在高考物理试卷中,成为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试题的难度逐年增大,特提醒广大考生和教师予以重视.该类试题更加注重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全面考查考生综合应用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还和核反应联系起来考查,物理过程较复杂,综合性较强,难度较高,能发掘考生的潜能,拉开考生的分数,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多过程碰撞的物理过程很难在板书上展现出来,成为教学的一大难点。基于Interactive Physics仿真功能,以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25题和湖北卷15题为例,将多过程碰撞的物理过程可视化,直观展现物理模型,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复杂情境,有效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邓干成 《物理教师》2004,25(5):61-62
2003年高考物理江苏试卷第19题,是一道区分学生能力强弱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常规题型.与此相同的物理模型,在1988年高考物理试卷中也有过相类似的试题,两题放在一起,细细品味,颇有一些想法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2023年高考物理北京卷第20题以“星系旋转曲线与暗物质假说”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天体物理和粒子物理交叉学科的前沿问题,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在试题评析的基础上,对试题的情境素材进行分析,展现其背后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上海和全国高考卷相继出现物理开放性试题。体现了高考试题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设计开放性题.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设计开放性题.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也能促进教学相长,本文试对如何设汁物理开放题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顾名思义,系列碰撞问题就是多个物体多次碰撞的问题.自1995年全国高考试卷出现这种问题后,许多地区的模拟试卷中都纷纷出现此类题型.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该题型属于数理综合题,对提高学生物理水平及综合能力很有帮助,但感到比较难.那么怎样解系列碰撞问题呢?我们以为可用三句话概括要诀:  相似文献   

17.
李涛 《广东教育》2007,(5):40-41
在物理试题中对学生较高能力层次的考查,主要是由一些具有复杂物理过程的中高档题来承担.因此,让学生熟练掌握复杂物理过程的分析方法,对较好完成高考试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熊志权 《物理教师》2005,26(12):9-60
2005年是广东物理高考自主命题的第一年,命题突出了以“能力立意”和“现实生活立意”的命题思路,试题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作为试卷的第18题,它有多种解法,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学生分析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众多的求解方法中,该题可归纳如下四种求解的方法:原题(  相似文献   

19.
2023年1月是浙江省新高考第一届考试,也是第一次将17题考查的知识点用热学更换了原有的牛顿定律的应用.通过对17题的评析及试题溯源和模型建构,分析了题目如何进行热学知识的考查,并给出了相应的物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钱呈祥 《教学月刊》2005,(10):23-24
为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几年的物理测试中经常出现有关体育竞技的物理题。这类题日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对中学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根据体育运动与中学物理运动学知识的结合点,以体育运动为背景的综合试题可以分成如下几类问题:匀速直线运动、变加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平抛运动,等等:这类问题立意新颖,必须对试题所展示的实际情境进行分析、判断、综合,再结合平时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回忆,通过联想、类比、等效转化等手段,建构合理的物理模型,然后运用相应的物理知识来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