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代表作。人们先后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评论。但我们可以另辟蹊跷,选取作为边缘人典型的莉丽为阐述的主要视角,通过分析这个雌雄同体的人物形象,寻找伍尔夫的心灵轨迹。  相似文献   

2.
双性同体的概念很早就出现在西方文化中,作为一种女性主义的理想和价值观,最早是由伍尔夫在其著名的女性主义批评著作《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提出,引起了国内外研究界的强烈反响。《到灯塔去》是英国杰出女作家伍尔夫的代表作品。莉丽是该作品中一个很重要角色,小说中伍尔夫通过十年期间莉丽完成绘画作品的过程中意识的变化,塑造了这位有独特性格双性同体的女画家,表达了其对男女两性和谐合作理想状态的憧憬,为女性解放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3.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是一部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小说文本描述了女性形象莉丽.布里斯科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过程——从对女性意识的困惑、到对男权社会的反抗直至对自身女性气质的觉悟。通过对她心路历程的解读和对她所具有的女性气质在男权社会中所占据的不可或缺的社会地位分析,现代社会并非是绝对对立的男女二元对立的社会,男女两性因素在社会中应该相互依存才能共同创造世界,由此提出建立两性和谐的文学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小说《到灯塔去》中改写了伊洛西斯神话即农神得墨忒耳和其女珀西枫妮的母女关系神话.大多数评论家认为,小说人物莉丽·布里斯科是伍尔夫作为艺术家的代言人,也是伍尔夫作为女儿身份的替身.然而伍尔夫的用意远非如此,作家出神入化地改写了伊洛西斯神话,使莉丽·布里斯科实现了从“女儿”到“母亲”身份的华丽转变后找到了真正成熟的自我,而伍尔夫本人也实现了女性作家的真正自治.  相似文献   

5.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是一部在创作技巧上别具一格的意识流小说。伍尔夫在传统小说全知叙述视角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创造性地运用了多重选择性全知叙述视角,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而且使得《到灯塔去》被视为伍尔夫不断探索创新写作手法的一部成熟作品。  相似文献   

6.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代表作.人们先后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评论.但我们可以另辟蹊跷,选取作为边缘人典型的莉丽为阐述的主要视角,通过分析这个"雌雄同体"的人物形象,寻找伍尔夫的心灵轨迹.  相似文献   

7.
作为女权主义者的先驱和代表,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生都在寻求一种合理的两性关系,即在承认两性差异的同时,颠覆传统父权制下两性的二元对立,并建立一种和谐的两性关系。在《到灯塔去》这部作品中,伍尔夫通过对两位女主人公拉姆齐夫人和莉丽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的描述,完满地体现了她的这种两性观,即两性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8.
在《到灯塔去》这部小说中,伍尔夫很好的掌握了对意识流的创作技巧,同时在现实与回忆,当前与过去的穿插描写中过渡自然。整篇小说从侧面展现出了莉丽具备了作为画师的灵活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着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同时作者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伍尔夫本人所具备的缜密思维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传统与超越     
本文以女性主义的视角,通过对小说《到灯塔中去》女主人公拉姆齐夫人和莉丽所扮演的不同女性角色的剖析,揭示出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女性生存的不易与困惑,以及她们为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作出的艰难探索。  相似文献   

10.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受其姐姐及朋友的影响,在她实验性的创新小说中,大胆和大量地使用光与色彩来表达人物的强烈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在探索后印象主义写作手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小说《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后印象主义写作手法的巅峰之作。绚丽的色彩和强烈的光色对比描写,不仅给人以感官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揭示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在表达小说的深层含义上起到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长篇力作《到灯塔去》中两个情境的象征意蕴,认为伍尔夫通过成功地塑造拉姆齐夫人和莉丽这两个艺术家人物,完成了其艺术家自我的造就。  相似文献   

12.
伍尔夫是一位意识流写作的大师。作为女性,她对女性的生活、处境和生命的本质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看法和体悟。本文仅以《到灯塔去》这部小说解读伍尔夫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和她对和谐的世界与生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在《到灯塔去》中,作者用象征手法表达了她对人的内心世界的理解与认识,象征意象作为一种叙述方式,积极地反映了小说人物的思想情感,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作品形式中的象征意象、人物及结构的象征意象,揭示伍尔夫在她的代表作《到灯塔去》中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4.
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摒弃了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常规,转而运用现代主义叙事技巧来叙写真实的人生经历,思索自我的本质及人生的意义。由此,依托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从变换式的叙事结构、复合式的叙事视角、意象化的叙事中介三个方面深入探究《到灯塔去》的叙事艺术,以挖掘小说的主题蕴涵及艺术价值,展现伍尔夫精湛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5.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后印象主义艺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叶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2):86-88
20世纪初,伍尔夫在后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观。其艺术观在《到灯塔去》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追求内在真实和艺术创作的非个人化。寻求内心真实的艺术观使得伍尔夫的兴趣由客观世界转向感受客观世界的人物的心灵;强调艺术创作的非个人化突出了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通过对后印象主义绘画理论的借鉴,伍尔夫在艺术观的指导下成功地用文字绘出了画卷。  相似文献   

16.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小说史上的一位重要女作家,也是英国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之一,而著名作品《到灯塔去》更是被公认为最能体现意识流思想的杰出作品。文章通过结合意识流的起源和发展,解读了《到灯塔去》这一作品中伍尔夫的意识流思想及意识流表现技巧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部非常重要的意识流作品。在该作品中,伍尔夫进行了小说技巧的创新。她熟练运用意识流的手法,从心灵意识片断把握人物的总体内心世界,同时将作者个人的意识和所塑造的人物心理相结合。在角色创造中,作者将人物角色背景进行清洗,通过角色的内心意识来塑造人物。同时,伍尔夫对作品进行了非个人化的叙述,把原本简单的故事和人物凸显地丰满,进而揭露了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海浪》是伍尔夫的一部颇具实验性的小说,别具一格,不仅不同于一般类型的小说,与伍尔夫所写的其他意识流小说如《到灯塔去》《达洛维太太》的风格也有明显的差异。《海浪》设置六个人物的多重叙事视角,并且有意淡化叙事时间的连贯性,从而将小说叙事从平淡和习以为常的视觉感受中移出,以陌生化的叙述展现了六个人物不同的人生选择。小说还运用意识流语言和诗化语言增添其艺术审美效果和表现力。整部小说运用多种陌生化效果,迫使读者自主做出思考和解读,从而在展现作品深度和唯美意蕴的同时使读者获得独特新奇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9.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到灯塔去》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在该作 品中伍尔夫致力于小说艺术的改革与创新,追求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将意识流技巧成功地运用于小说创作中。文本 中形形色色、有血有肉的人物构成了小说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20.
《到灯塔去》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在叙事策略上别具一格:运用第三人称限知视角和自由间接引语这种独特的叙事技巧,表现人物的意识活动,探索变化多端的人的内心世界,展示真正的人性。伍尔夫小说叙事技巧既是对传统叙事的革新,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写作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