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贵刊第六期翟光明《小学课本个别汉字注音欠规范》一文谈到:五年制教材有八个汉字注的音不够规范、正确,我再次查对了1987年重排本《新华字典》及1979年修订本《新华字典》等字词典,发现有四个字的注音一致,确认课本中的注音不正确:1、“连广播操也不做了”中的“做”,不读zu6,应读ZUò; 2、“露着雪白肚皮”的“露”不读lou,应读1ù ;3、“树缝中间透进来的阳光”中的“缝”不读feng,应读fèng;4、“即使把它拎起来”中的“拎”不读līn,应读iīng。  相似文献   

2.
“为了订正旧史书中对刘禹锡父系的某些错误记载”,卞孝萱先生在《刘禹锡年谱》等专著、论文中,作了详细考证,对刘禹锡的母系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其中有确切的论证,也有考证失实者.颇有重新研究之必要。一卞先生在《刘禹锡年谱》及《年谱》(增订本)中说:刘禹锡“无兄弟”。但刘禹锡有《奉送家兄归王屋山隐后二首》诗,卞先生说,“这是从兄”。读者很难理解:“家兄”何以”是从兄“? 卞先生言之有据。刘禹锡《上杜司徒书》: “同生无手足之助”。《上中书李相公启》:“内无手足之助”。《上门下武相公启》:“一身主祀”。这些材料是否可以断定刘禹锡“无兄弟?”不可以。 1.“同生无手足之助”,是说同生兄弟中,无身居高位者,对于刘禹锡的不幸遭贬,要求内移,无能为助。“手足”是修饰语(附加成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与研究》一九八五年第八期发表了郭金荣同志的文章《“榔”应读hu》(以下简称郭文)。郭文认为,高中语文第二册的编者将《猎户》一文中“檞树”的“檞”字注成“jie”是错误的,“檞”应读“hu”,而且它不是多音字,只有“hu”一个音。为了证明这一观点,郭文还引了高中语文第四册编者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导言一文中檞寄生的“檞”字注成“hu”音作为佐证。  相似文献   

4.
拙作《刘禹锡年谱》、《关于刘禹锡的氏族籍贯问题》等文中提出刘的籍贯是洛阳,出生并生长于苏州嘉兴县(今属浙江)的论点。1962年,刘大杰、钱仲联两位教授在为重印高步瀛《唐宋文举要》所写的前言中说:“(注释方面)有的是因袭旧说之误,未能进一步核实.例如刘禹锡的籍贯,因袭《旧唐书·刘禹锡传》,说是彭城,……不及今人卞孝萱考定为洛阳人而出生于嘉禾之为有据。”二十年后,《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发表的《刘禹锡生地考辨》(以下简称《考辨》)一文却认为拙作“没有可信的证据”,“不是一种科学的论证态度”。我认为对这个问题有答辩之必要。刘禹锡生于徐州甬桥说,能成立吗? 《考辨》没有提出刘禹锡出生地点的新资料,而是曲解刘禹锡《子刘子自传》中所记载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边城》(节选 )时 ,“船上人喁喁说着话”一句中“喁喁”的读音在学生中引起了争议 :有同学说应读 y幃ngy幃ng ,有同学说应读 y挷y挷,并且都说是查了工具书的。文中的“喁喁”到底怎么读 ?做教师的我实在不能给学生一个明确而满意的回答。查《新华字典》1 998年修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滕王阁序》一文中有这样一句 :“望长安于日下 ,目吴会于云间。”其中“吴会”的“会”应读什么音?课本上没有注音。据我调查 ,一般有两种理解 :第一种 ,认为应读“吴会(hu尙)” ,理由有二 :1、有特殊读音的字 ,课本上应有注音 ,如课本上没有特别注音  相似文献   

7.
(一) 《刘禹锡集》中有一首《答杨八敬之绝句》,自注:“杨时亦谪居。”这首诗写于何时? 我先从《旧唐书》卷十七下《文宗纪下》发现: 大和九年六月“壬辰,诏以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襄武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李宗闵贬明州刺史。”七月“壬子,再贬李宗闵为处州长史。”“戊午,贬……户部郎中杨敬之连州刺史。”查出杨敬之于大和九年贬连州刺史,能说刘禹锡这首诗是大和九年写的吗?不能。从刘禹锡自注“杨生时亦谪居”这句话来看,应作于刘禹锡贬谪、杨敬之也贬谪期间。大和九年刘禹锡为汝州刺史,不能算是贬谪,与“杨生时亦谪居”的“亦”字不合。后从《旧唐书》卷十五《宪宗纪下》发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注》(北京出版社1978年9月第一版)对所选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的引言加注说:“贞元二十年,即永贞元年(805),这年八月改元”(见431页)。按《旧唐书·刘禹锡传》作“予贞元二十一年为尚书屯田员外郎”。考诸史实,作“贞元二十一年”是正确的,这年德宗李适去世,李诵(顺宗)即位,“改贞元二十一年为永贞元年”(见《旧唐书·顺宗纪》)。按公历推算,贞元二十一年才是公元805年。又所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注释说:刘禹锡“于唐文宗李昂大和元年(827)  相似文献   

9.
徐连伟 《语文知识》2001,(11):42-43
学生往往容易把三国时蜀后主刘禅名字中的“禅(shàn)”念成“禅(chán)”,根本原因就是不理解此处“禅”的深刻含义。刘禅,最初名斗,字升之。《说文解字》云:“斗,象形,有柄,上象斗形,下象其柄也。斗有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人教版全同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语文》和《语文读本》存在着不少值得商榷的问题。现举例如下 :一、注音错误1.《烛之武退秦师》(《语文》第一册 5 6页 )注释“[阙 (ju啨)秦 ]使秦国土地减少。阙 ,侵损、削减。”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阙qu埁”义项④“损害?蹲蟠べ夜辍?:‘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所以 ,这里“阙”应读“qu埁”。2 .《过秦论》(《语文》第一册 82页 )注释③“[崤 (y偄o)函 ]崤山和函谷关。”据《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崤山”的“崤”应读“xi…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大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历史沿革中,形成了“百家”姓氏。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姓氏中,有一些是很容易读错的,请同学们一定注意,不要出了笑话。“任”姓,不读任务的任,应读(人)“纪”姓,不读纪念的纪,应读(己)“燕”姓,不读燕子的燕,应读(烟)“区”姓,不读区别的区,应读(欧)“解”姓,不读解放的解,应读(谢)“朴”姓,不读朴素的朴,应读(瓢)“查”姓,不读检查的查,应读(扎)“过”姓,不读过去的过,应读(锅)“黑”姓,不读黑色的黑,应读(贺)“单”姓,不读单独的单,应读(善)“种”姓,不读种子的种,应读(虫)“盖”姓,不读覆盖的盖,…  相似文献   

12.
关于蜀汉后主刘禅的“禅”字,电视剧《三国演义》和《现代汉语词典》中都读 shàn,而《中学历史教学》2006年第3期《中国古代史教学零札》一文中被注为 chán。那么,刘禅的“禅”字到底应读哪个音呢?在汉字演变史上,“禅”原为“墠”,读 shàn,指古代部落首领、帝王、诸侯举行祭告天地、祖先典礼时堆土建成的高大平台。因这种建筑总是和隆重的祭祀活动联系在一起,故后来该字的偏旁被写成“示”。chán 这一读音则  相似文献   

13.
卞孝萱先生与其子卞敏合著的《刘禹锡评传》(下称《评传》),是最近几年以来刘禹锡研究的又一部力作。是迄今为止刘禹锡研究方面最为全面系统的一部论著,是唐代文史研究的新成果之一。 刘禹锡(772~842)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进步的政治革新家和著名的文学家。《评传》是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共十章,二十九万多字。“前五章对刘禹锡的氏族、籍贯、出生地、家世、学习经过、科名、官职、交游等,重新考证”。“后五章对刘禹锡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人生观、文艺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论  相似文献   

14.
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重别梦得》云:“二十年来万事同”,这句诗最能表达出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关系,列举事实以证明之: (一)“弱冠同怀长者忧”柳宗元二十一岁登进士科,刘禹锡二十二岁登进士科。从刘禹锡《重答柳柳州》中“弱冠同怀长者忧”这句诗,看出他与柳宗元在登进士科之前已都具行“忧国不谋身”的胸怀。(二) 同登进士科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与柳宗元同登进士科。顾少连知  相似文献   

15.
刘梦初先生的《刘禹锡朗州诗文研究》一书从13个专题入手,对刘禹锡朗州十年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和缕析,尤其是“刘禹锡贬谪朗州的背景与经过”、“刘禹锡在朗州的谪居生活”、“刘禹锡朗州诗文的地方渊源与影响”数章,最见作者功力。该书的特点一是视角新颖,二是资料翔实,三是语言纯正。  相似文献   

16.
《爬山虎的脚》中有这样的句子:“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国画上蛟龙的爪子。”这里“爪子”的“爪”应读zhǎo还是zhuǎ?  相似文献   

17.
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多会记住刘禅、诸葛亮以及“三顾”、“托孤”等重要人物和情节,还会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对后主刘禅的昏庸深感痛心和遗撼。然而,仔细品味全书,也会发现历史固然可叹,但是我却认为,作为蜀汉顶梁柱的诸葛亮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起码  相似文献   

18.
“吹”应读“chui”甘肃西峰三中张永红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对《社戏》一文“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一句中的“吹”字读音,课文评点部分这样写着“吹,念去声,chui,乐器吹奏声。”笔者以为有误。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相似文献   

19.
自刘禹锡编纂《柳河东集》后,历代都有新的版本问世。为了向柳学爱好者提供一种较好的《柳宗元集》,于是《柳集》的版本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在此,对刘禹锡所编的《柳集》,以及南宋早期的“柳州本”《柳集》和“永州本”《柳集》进行了考证,对各家注释本和当下流行的几种较好的《柳集》版本进行了指认,并对“世綵堂本”和三种明代刻本进行了专题介绍。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隆中对》,“箪食壶浆”之“食”没有注音,可见应读shi,而大学教材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所选《左传·宣公二年》,“箪食与肉”之“食”注音却是si。同是“箪食”读音却不一致,令人疑惑不解,这就需要进行一番考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