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学是人学",语文教学应该关注人的情感,散文教学尤其应该如此。散文是一种重在抒情的文体,无论是写事还是写人,都离不开"情"字。散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品味体悟文章的情感。如何品味?一、品味语言散文也可以说是语言的艺术,虽然没有诗歌语言那样精粹。散文由于风格的不同,语言风格也是千姿百态。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纯净。  相似文献   

2.
刘柏春 《考试周刊》2011,(75):51-52
本文以《我的空中楼阁》为例,说明散文教学必须通过抓文字之眼、作者之眼、读者之眼,来品味散文的结构美、音乐美、意境美。  相似文献   

3.
清代学者章学诚说:“文字之佳胜,正贵读者之自得。”这就是说,文章的妙处是不能由老师“告人”的,需要同学们“自知之”。“食之甘旨”靠“自尝”;“衣之轻暖”靠“自被”;文章品评,也唯自读,才能“得意文中,会心言外”。那么,怎样才能得意会心地学好记叙文呢?在此,向你推荐一种极有用的阅读  相似文献   

4.
“文学是人学”,语文教学应该关注人的情感,散文教学尤其应该如此。散文是一种重在抒情的文体,无论是写事还是写人,都离不开“情”字。散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品味体悟文章的情感。如何品味?  相似文献   

5.
正确定中心论点和提炼分论点,是深化立意的训练。明代王夫之说得好:"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还有人说过:"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也同理,"意"这一"统帅"首先通过审题和布局做好"战略部署",而后统率材料、言语等"各路大军"去夺取辉煌战果。如果没有拟好论点就下笔千言,那是没有选好文章的主帅,就匆忙调集语言之将和文字之兵,那岂不"累死"语言材料的"大军"。因此,"意胜则文胜,意败则文败"。  相似文献   

6.
一、我对习作"自得其作"的理解所谓"自得其作",就是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获得作文的自由。一旦学生把写作文当做"交流""表达""随笔""说心里话"的需要,"爱写""我要写"就会成为必然的追求。二、学生的习作"自得其作"吗小学生并不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但大多数学生写作文常常是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有些学生一听"习作"两字就头  相似文献   

7.
<正>【技法指导】一、掀起"盖头"说特点顾名思义,议论性散文是散文的一个品种,它借助议论等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其思想内涵是理,写作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议论性散文最重要的两个特点,一是说理时常常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需要读者穿透文字的含义,领悟内蕴,阅读起来不像常规议论文那样枯燥,而是在品味散文的优美韵律中体味说理的精警有力;二是这种散文在说理时,常常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的散文既是优美的艺术品,又展示着崇高的人格魅力。其文明净的色彩、素雅的风致能引读者进入奇妙的境界,他对风物人情的形象描绘,"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认真品味探究他在散文创作方面  相似文献   

9.
"立意"就是确立写作意向,表达作者的思想主张,即向读者展示文章的观点。因而,"立意"在作文中非常重要。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意思是:立意是为一篇文章寻求统帅,"帅"胜则文胜,"帅"败则文败。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帅"胜呢?  相似文献   

10.
散文传递着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表现手法多样,活泼真切。散文教学,既要透过散文,感受作者的"活法",又要把握文字,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写法"。散文教学要重视读,读中悟情;散文教学也要重视写,迁移提升。散文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读与写的融合实践中,发现生活,感受生活,表达生活。  相似文献   

11.
散文是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取材范围广泛,写法多样,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不散"指中心不散,内涵不散。"语言"是散文的"魂",作者把自身的情感都融入到了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赏析、想象、比较去细细琢磨和品味这些语言,进而发现散文之美,体验散文之情。  相似文献   

12.
徐红梅 《语文天地》2012,(18):36-37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凝"。散文之道,贵在"散",说到闲散处,不妨任其闲散;说到沉重处,不妨任其沉重。散文之散是"形散"",形散"源于"神凝"。所谓"神凝",是指文章的各种题材都围绕着"神"展开,"神"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只要认真研究教材中的经典范文,并总结其中的散文写作方方法,然后仿照范文进行散文写作,完全可以完成中学教学关于散文写作的基本任务。一、以情传神感动人散文必须饱含作者的浓烈情感,才会深深感动读者。散文家杨朔的《荔枝蜜》是一篇构思  相似文献   

13.
散文是体验历程的产物,是纯正思考的结晶.散文之"神",散文之"魂"就是作者对于人生世相的思考,对于生存之理的探索,这就是渗透于散文形象中的"哲思".鉴赏散文独特的"哲思"美,需要开放性地理解.散文的本性是自身的独特性、自我性、思辨性、情感性的艺术整合.是散文家"人间情怀"的袒露,是散文艺术规律的体现,是散文审美意象由局限到开放的昭示.  相似文献   

14.
<正>王荣生先生说过,散文就是"作者要表现眼里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要与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我们阅读散文就是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体认作者的所感所思,是读者与作者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感"。优秀的散文作品总是饱含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与人的情感。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在散文教学中无疑应该引领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的独特情感,在体会中获得  相似文献   

15.
陈绍琴 《成才之路》2014,(19):57-57
正"秘妙",是王国维先生的用语,类似于"诗眼",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诗词中言语情趣的"亮点"。换句话说,就是"心中有,笔下无"、难以用文字尽述的情趣或隐含意味。针对不同的诗词,"秘妙"有时是一个字,正如"杨柳绿千里"的"绿"的意蕴;"秘妙"有时是一个词,恰如"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穹庐"的博大;有时它又是一个场景,如"日出江花红胜火"中那一片红得胜过火焰的江花;更有时,它不在字里行间,却在读者胸臆中。找准诗词  相似文献   

16.
正清代诗评家吴乔在谈及"诗与文"的区别时,曾说:"二者意岂有异,唯是体裁词语不同耳。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俱变。"他的意思是,写散文或是诗歌,其内容、思想、情感是相同的,即"喻之米",不同点在于散文是将米煮成饭,米的形状虽有所变化,但仍然可以看出是米做出来的;而诗歌是把米酿成了酒,米原有的形状已荡然无存,"形质俱变"了。法国现代主义诗人马拉美也提出"散文是散步,诗是舞蹈"的观点。可见,散文与诗歌的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文物是古代的艺术珍品,其中的精妙和意蕴需要观赏者细细去品味,徐光荣先生的《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版),写的是一位文物专家,其中佳处也需要读者细细去品味。  相似文献   

18.
写作的本质就是作者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有效体现,也是其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文字外化,因此作文通常都是作者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显自在之趣。但在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个性化的教育还是相对较少,并没有真正发掘、体现学生的天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对于语文作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本文对个性化角度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够推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诗散文是诗和散文嫁接出来的一个文学新品种。诗散文既要有散文那种散体而又形式自由的散文特征;但它同时又必须具有诗意的内核。诗散文不是生活现象的罗列和浅层次的简单记写,它要求作家必须把生活以诗意的精神形式呈现给读者。它长于写意,不仅要强调生活事件的真,而且它还要强调内心生活的真,追求一种内宇宙与外宇宙的和谐。诗散文是散文和散文诗之间的一种边缘文体。"诗"和"散文"是散文诗和诗散文的两个极,"散文诗"向"诗"靠近,"诗散文"向"散文"靠近。它无论是从总体构思上来看,还是从章节韵律上来看,它都具有诗的特质,即便在字里行间、乃至每一个方块汉字都应该闪耀着诗的光芒。  相似文献   

20.
<正>中央教科所研究员潘自由指出:"写作就是在交际需要的前提下,自主、真实地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如果能在此基础上有创新就更好了。作文教学要关注作文的个性表达,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作文应当具有个性,个性化是作文的"精神",是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