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蔡文姬》、《茶馆》、《关汉卿》为中心,对郭沫若、老舍、田汉三作家五十年代的历史剧创作进行比较,指出,由于生活经历、知识结构、艺术修养等等不同,三作家在坚持历史剧创作的“两个真实”原则、人物形象塑造和作品艺术风格等方面也有所不同,他们为历史剧创作提供了不同的范例。  相似文献   

2.
苏轼虽无注解《诗经》的著作,称不得《诗》学之大家,但其论《诗》独出己见,切中流弊,强调近于人情,辨于比兴,深观其意,通而不偏,涉及创作主体、创作手法、解读鉴赏与文学批评等重要问题,对后世诗学产生了一定影响,在《诗经》研究史上,自有其不容忽略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秋声赋》是著名剧作家田汉的优秀作品之一,田汉以亲身经历,以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为创作背景,及其感人的塑造了徐子羽及其一家人携手抗日的舞台形象,激励民众的爱国情怀,表明了自己全身心投入抗战的坚定决心.通过对创作背景、人物关系、演绎感受等方面,分析《秋声赋》中作家徐子羽的形象性格,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学习经验.  相似文献   

4.
鸟叫一两声     
《阳光搜索》2005,(8):20-20
《诗经》开卷第一首就是《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大家想必背得出,此处不念了。现在要问的是,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5.
义净诗二首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唐义净在印度的第十三年创作《杂言》和《一三五七九言》诗,《杂言》的辞式结构和乐府、歌行形成呼应而又别具特点,《一三五七九言》成为“宝塔诗”之祖。  相似文献   

6.
以诗评诗是《诗经》评点中的常用手法,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以后世具体诗篇或诗句来阐发《诗经》中的诗篇或诗句,从而直观地揭示诗旨、品味意境、指出创作手法、并说明其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本文试以所见明末诸家诗经评点中以诗评《诗》之处作一粗略统计与论述,初步揭示《诗经》评点中以诗评《诗》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积累深厚,滋养后人则极深弘,譬如海纳山藏,取用不竭。但又因篇帙繁富,披览不便,而时历久远,悟解称难,往往使人有望洋之叹。选集笺注之事由此而兴,不仅代有其人,而且沾溉既广,为功甚大。其中如《选》(包括李善注及五臣注)、《唐诗三百首》、《古观止》等,曾对古典诗的创作与传播产生了极大影响,可谓声誉卓,布在人口。虽然今天古典诗的创作不能与旧日相比拟,为创作而玩索诗的需求较少,但阅读、欣赏的需求却依然相当大,甚至可以说,恰恰因为从为创作而学习这一状态中解脱出来,古典诗反而获得了更为广泛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北岛是中国当代朦胧诗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长久以来,研究者对北岛《无题》诗的语义解读问题众说纷纭,多从文学角度入手。本文选取其中一首大家较为熟悉的《无题》诗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语义学的方法分析其语义结构并着重对《无题》的多义问题做出科学的揭示。  相似文献   

9.
原河西四郡自魏晋南北朝到晚唐五代,音乐歌舞极盛,故四郡州郡名全都被用为词牌名,即《敦煌曲子》,《酒泉子》,《甘州子》,《凉州令》,其中《凉州令》的前身当为《凉州词》。从内容上看,《凉州词》基本上都是边塞歌词而不一定都与凉州有关,它应属音乐曲调名而不像是诗题,并且很可能是唐教坊大典《凉州》的截曲,属于《竹枝词》,《杨柳枝词》同类,第七绝同构的亦诗亦词的作品,辨析《凉州词》这类亦诗亦词的创作现象,对揭示唐代文人词的起源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圆圆曲》与《长恨歌》看梅村体与长庆体之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圆曲》和《长恨歌》分别是梅村体和长庆体的代表作品。在创作上,《圆圆曲》受到《长恨歌》的很大影响,但是两诗在作者感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用典、叙述方式与叙述视角等方面有很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诗是抒情的。《诗经》原无定本。先秦人的“诗言志”和两汉人的《诗》“采”编说,都是大谬不然之论,并不符合先秦诗骚的创作实际和《诗经》本的编集实际。2000年8月公开的上博战国竹简《论诗》对此提出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12.
师: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很古老的诗.诗的作者离我们很久远了。诗的题目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大家看屏幕(放投影),进入诗歌学习的《序曲》,一起读起来。  相似文献   

13.
以汉代经学大家郑玄《诗》学研究为考察中心,从其现存的《毛诗郑笺》及辑佚的《毛诗谱》、《六艺论》对《诗》的论述中去寻绎《诗纬》的客观存在。郑玄笺注《毛诗》,虽"以宗毛为主",但对三家诗的引用时有,对纬书及《诗纬》的引用亦有。同时,《毛诗谱》解《诗》还部分吸收了《诗纬》解《诗》的方法与内容,并在《六艺论》论《诗》中直接引用《诗纬》论《诗》之"五际"、"六情",从细节处揭示了郑玄对于《诗纬》的吸收与运用,也彰显了《诗纬》对于汉代《诗》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萤火虫》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首歌曲的歌词,未曾收入他任何一部孟加拉语的诗集中。后来,作为短诗被译成英语,介绍到西方。因此,关于这首诗的创作年代很难判定。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译诗选自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吴岩的汉译英本《鸿鹄集》下卷。据译者介绍,下卷译诗又分别选自泰戈尔亲自从孟加拉语译成英语的《诗集》、古普塔的英译本《诗束》和泰戈尔的学生奥罗宾多·博斯的英译本《死亡之翼》等三部诗集,至于《萤火虫》究竟出自于哪部译本,并未注明,这就为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这首诗增加了难度。从诗歌本身的表现形式看,《萤…  相似文献   

15.
《诗经》的教化观点,从孔子时代开始,一直贯穿到汉代。《毛诗序》的解诗方式完全是乘承孔子而来的,和《孔子诗论》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所注重的都是《诗》的教化作用。由于时代的原因,《毛诗序》的美刺说对《诗经》有许多错误的理解。然而,无论《毛诗序》对诗义的解说是否正确。对整个中国思想史产生重要作用的都是它。首先,《毛诗序》是我国诗歌产生以来对诗歌的创作的第一次理论总结,强调了“情”对诗歌创作的作用。其次,《毛诗序》中的许多论点,都成为众多古代作家所熟知的典故。所以说,《毛诗序》是一份珍贵的学遗产,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其中合理的成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左思各人生阶段活动、思想及《咏史》诗的内容、风格、诗题等的综合探析可知,《咏史》诗创作时闻应为永康元年(300)至太安二年(303)某一集中或较短时间内,是诗人对生命历程作深刻总结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阮籍的82首五言《咏怀诗》渊源一直以来颇受关注,以梁代钟嵘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咏怀诗》源自于《小雅》,以清代何焯为代表的一些人则认为《咏怀诗》源出于《离骚》。探讨角度不同,因此结论不同,从所呈现的雅正精神以及创作主体忧生之嗟的思想、时代背景方面可以清晰地看出其与《小雅》的渊源关系,从以美为美、以恶为恶的审美倾向选择与"诗缘情""发愤以抒情"的创作动机方面来看,《咏怀诗》则与《离骚》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位有深厚古典文学修养的现代作家,张爱玲对《诗经》情有独钟。她不仅在自己的小说、散文中反复阐释《诗经》,而且在创作上也化用《诗经》意境。张爱玲说《诗》用《诗》,未必称得上严格的《诗》学,但她灵活的解说和巧妙的化用,却又使《诗经》呈现出别样的风味。  相似文献   

19.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同为乐府古题,又均有十分出色的音乐描写,但因作者的个人才情、生活遭遇不同,两首诗在音乐描写方面呈现出迥异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0.
《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先民思想的体现。儒家将《诗》列为经典,使后世人们常从儒学角度研究《诗》。实际上,《诗》产生于先秦,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常常出现《诗》的痕迹。道家的代表著作《庄子》无论在精神内涵上还是表现艺术上均可体现《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