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常生活中升华凝华现象不如其他物态变化那样容易被注意到,学生对升华凝华现象感到陌生也就不足为奇了。"萘"的升华凝华是整个初中物理实验中较难操作的实验之一,不要说是学生分组,即使是教师演示也不容易成功。  相似文献   

2.
在《升华与凝华》的新授课时,教师一般会用干冰的升华作为引入实验,效果很明显,十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但是在新课教学中学生很难判断冬天冰花到底是在窗户内侧还是外侧,这是再一次利用干冰的升华现象,能直观快速地解决学生的疑问。  相似文献   

3.
杨锐 《贵州教育》2011,(8):46-47
“升华和凝华”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该节的重、难点是“升华和凝华的概念以及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的现象”。我在备课中注意到: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的条件来看: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因此教师应在形成概念前使学生获得十分丰富的、有助于形成概念的感性材料,像一些演示实验或者动手实验,从而引入概念,并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为此我在该节课的教学中精心设计了以下情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讲述华东版初二物理教材“升华与凝华”一节时,演示了固态碘的升华实验。学生进入高一年级学习化学(必修)课本第一章“卤素”时,教师又重复了这个实验(第23页实验1—13),不过化学课本中指出了这是  相似文献   

5.
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是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中一个典型的实验,新旧版教材都采用这一实验现象来演示说明升华和凝华现象。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教学直观性,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明显的化学现象,获得比较深刻的印象,对统编教材初中化学里有关卤素的三个实验,提出如下的建议。 一、建议“碘的升华”和“氢氟酸的雕刻玻璃”采取边教边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 1.碘的升华 教师课前准备好两端已经封口、中有少量碘片的玻管一支,随同酒精灯和火柴分发给学生(两人一组)。教师在讲解碘的物理性质时,先作出示范实验,再指导学生实验,让学生清楚地观察碘的物理状态和升华现象。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及化学中,都有碘升华的实验,初二物理中同时还学习凝华的知识。沪教版初二物理教材中,做演示实验时,升华现象很明显,但是观察到凝华现象却需要较长时间。为了克服此缺陷,我们对该实验设计进行了改进,实验现象明显改善,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具体改进方法如下。方法一:将原盖在烧杯上的玻璃片改成如图1所示,将一试管穿过一厚纸片,试管中放入适量冷水,在做演示时,不仅能看到升华现象,还能迅速观察到凝华现象(碘蒸气在冷的试管表面发生凝华)。这样就克服了原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在玻璃片上出现的凝华现象。方法二:如图2所示,将一小试…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热现象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烽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12):18-19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演示实验主要有固体熔化实验、水的沸腾实验、压缩液化实验、碘的升华凝华实验,其中水的沸腾实验、碘的升华凝华实验较为容易。现就另外两个较难实验的改进介绍如下。1 海波和蜡的熔化和凝固实验  相似文献   

9.
初二物理要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课本上对此实验的说明是:“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我们多次按说明进行实验,因为“微微加热”很难掌握好,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有时会发现烧瓶底部有少量液态碘出现,这样就会使学生得出错误结论,不能正确理解升华和凝华这两个念。我们采用热水蒸气对碘加热的方法,使实验现象极为明显。改进方法是:如附图所示,先把烧杯中的水加热,使其沸腾。取少量的碘粉放入圆底烧瓶里,然后把圆底烧瓶放在烧杯口固定好,利用烧杯中的热水蒸气对烧瓶的碘加热,就可观察到碘粉受热后直接升华…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三物理新编教材第四章“升华和凝华”一节中谈到:“用固态的碘很容易看到升华和凝华的现象,把少量的碘放进烧瓶里,微微加热,固态的碘就升华,产生紫色的碘蒸汽,停止加热后,会在烧瓶上看到凝华成固态的碘。”  相似文献   

11.
初二物理升华与凝华一节,要求教师演示碘升华的实验,教科书上的实验方法是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注意观察碘的状态有什么变化。对于此实验,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①实验时要求学生观察碘是否熔化,而离讲台稍远的学生是看不清楚的;②实验时用酒精灯对烧瓶中的碘进行微微加热,“微微加热”实验难以把握,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达到600℃左右,而碘的熔点只有113℃,难免造成碘的熔化,而影响实验效果。针对上述实验不足,经过多年对此实验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两种方案,实验效果明显,教学效果好,现供…  相似文献   

12.
徐建新 《快乐阅读》2011,(16):121-122
一、教材分析对于教材,前面已经研究了汽化和液化、熔解和凝固,学习升华和凝华后,对物态变化知识才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因此,这一节教材是物态变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教学的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与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物理教科书序言中谈到,“要学好物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观察和实验”,而演示实验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有些实验往往因实验器材小或现象不明显,仅有少数学生看得到,因此影响教学效果,对这样的实验我们有必要进行研究,加以改进.下面是我们改进初二教科书第46页的“升华和凝华”实验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观察物理现象的角度 ,谈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一、用有序的观察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培养  观察是在一定目的和任务的支配下 ,按照一定计划而进行的知觉活动。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往往是抱着看热闹、好玩的态度的 ,根本分不清主次和先后 ,因而教师在做实验时要善于把观察的现象具体化 ,明确告诉学生观察的对象和程序。  如在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时 ,首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烧瓶里的碘 (观察对象 )。其次再引导学生按以下顺序观察 (观察的程序 ) :①加热前烧瓶里的碘是什么状态 ?②用酒精灯对烧瓶微微加热…  相似文献   

15.
袁敏芳 《云南教育》2007,(9Z):36-38
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对《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的实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最近,以“升华和凝华”济科版)课题用新课程理念设计了一个教学方案,并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专家和同行们较高的评价,自己也感触颇深。现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情况总结于后,与同行们交流。  相似文献   

16.
冉德芳 《青海教育》2002,(10):39-39
一、运用电教媒体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复习导入就是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回忆复习旧知识,将其引申、拓宽,或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如在讲解升华和凝华现象时,利用投影演示如图1模式的投影片,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已学过的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现象,然后自然地指出,在固态物质和气态物质之间还可以发生直接的相互转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并投影图2。  相似文献   

17.
在所有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中,"升华与凝华"一节中的典型实验都采用了碘这种物质来演示升华与凝华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笔者对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进行了多次改进尝试,以使这个实验可见度更大,对人体的影响更小。第一种方法是在锥形瓶中放入一根棉线,接着加入碘,塞上塞子,然后用酒精灯对其微微加热,  相似文献   

18.
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改进江苏省太仓职业高级中学周丽芬在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时,如果按课本上的做法往往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1.由于用酒精灯加热,极容易超过碘的熔点(114C)而使碘熔化,导致升华现象实验的失败.2.用酒精灯加热,不便在课堂上走动操作演示,...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改变教师的角色、工作方式、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通过怎样的“教”,促使学生向着有利于“学”的方向发展迈进,使学生主动、轻松、愉快地学习呢?本文从剖析教学中常见的几个毛病入手,来探讨这个问题。一、教师上课的语速过快,重点的知识没有反复强调,做实验时没有注意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现象。有专家进行过调查,一般情况下,一堂课下来,学生能够接受,并记住的知识仅为教师传授知识的百分之二十几,而那百分之七十几的知识是要靠课后的练习、背诵…  相似文献   

20.
以升华和凝华实验改进为例,巧借问题情境,设计一系列学习任务,每一项任务设置一系列具有思维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