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语文教育走过了100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中小学语文课改应注重借鉴。这些主要有:一是要树立语文教育的整体观念;二是编写合乎汉语习得规律的相对稳定的教材;三是运用合乎母语习得规律的教学方法;四是重视传统语文教学思想的学习和研究;五是加强高师院校中文系语文教育史课程的设置。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构成语文学科教育的要素主要包括:1.从事语文教育的教师;2.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3.借以进行语文教育的教材内容;4.制约语文教育的目标;5.实施语文教育的方法(途径);6.开展语文教育的环境等。正是这些要素,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性质与成败,它们是语文教学客观状态的全息反映。因此,如何把握这些要素,能从根本环节上揭示出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凡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及早把握规律,即抓住了成功的加速器。所谓语文教育的素质元就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规律,掌握并遵循这些规律便完成了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相似文献   

3.
语文知识既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关键在处理好训练与积累的关系。语文学习只有日积月累、反复训练,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对此语文教学的专家们,曾把语文学习划分为“习得”和“学得”两个过程,是符合教育与教学规律的。所谓“习得”是指“积累”;所谓“学得”是指“训练”。二者紧密联系,互为促进,密不可分。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在特定的母语环境中生活,吸取语言材料,自觉不自觉地被感染、受熏陶,并逐渐进步与发展。开始是自发的、朦胧的,从幼儿学说话开始“积累”。一…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宣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的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继续强调:“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能在学生自己的丰富的语文实践中习得。  相似文献   

5.
穿新鞋走新路,把学生带入语文学习新天地呼和浩特市十六中安永成,王晓茹现行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新教材是十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结晶。它选文文质兼美,文字合乎规范,注重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具有典范性;整个教材课文的排列,...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要遵循汉语言习得规律,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多听、多说、多读、多写是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也是已被历史和实践证明了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之道。就如何培养多听、多说、多读、多写的语文学习习惯问题,谈谈在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创新实践及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深入挖掘第二语言习得内在规律,对语言教学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我国藏区实行一类模式双语教育中,开设了一门汉语文为第二语言.目前,一类模式下汉语文教学中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运用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水平偏低,影响一类模式教育可持续发展.为此,应合理运用第二语言理论,促进一类模式下汉语文教学水平提高,推进藏区一类模式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学习语言的心理特征看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改不能囿于语言文字这个客体进行思考,还应该从“人”这个主体出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思考。语言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本质特征,人能够学会语言,用它来表达与交流,自有其生理的机能与心理活动过程,自有其学得与应用的心理规律。人在七岁入学以前,已学会了一般的生活语言;入学之后,为什么不按照孩子习得语言的规律,引导他们进一步学习呢?从“人”的心理特征出发,探索掌握语言文字的规律,从而找到语文教学的正确路子,这应是语文教改的一个方向。心理语言学认为,人学习语言,只能在社会实践与人际交流中学习;脱离了社会生…  相似文献   

9.
时金芳 《教育科学》2003,19(6):21-24
思考语文教学策略,必须正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策略的目标是放在如何获取知识还是如何运用知识;教学中着力解决某个问题还是致力于解决某类问题;把生活引进语文学习还是把语文学习当成生活。语文教育是树人的教育,教学策略应充分发挥其树人效应。为此,要认识学生成长的规律,要研究语文教育到底能为学生的成长做些什么?成长教育中的语文教学策略可以归结为四个字:品、评、悟、化。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并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什么要如此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呢?这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在走过“分析——理解——运用”的弯路之后做出的理性选择,是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本质回归,是为学生寻求的一条语文学习的最佳路径。问题之一:为什么要重视“实践”?由于人类具有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语言习得机制,所以出生以后,凭借这套语言习得机制,在环境的作用下,在短短四五年时间内,就能习得母语…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代汉语文教学从开始拟订现代学制章程算起,至今正好百年。可惜学习西方的这一百年,虽有成效,但留给我们的教训够惨重的了。其中致命的一点是背离汉语母语的“习得”规律,错误地未经研究引进了不符合汉语文及汉人习得母语规律的一套“学得”办法。习得与学得是语文教学工作中一对最基本的矛盾,需要我们作具体深入的研究。在学习心理学中,习得指个体在日常生活的环境中获得经验而产生行为变化的过程,学得指在教育目标指引下学习者获得经验而产生行为变化的过程。相应的,教育学界有人区分“生活世界的教育”和“科学世界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1.语文教育的人性化。语文教育的人性化的内在含义是,语文教育要高扬人性,遵循人道的原则,既是理性的,又是充满人类情感的;既依据学生的生理规律,又满足其心理需求:既促进当前的语文学习,又着眼于未来的长远发展;既满足个体需求,更是通过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来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字词是弱智儿童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弱智儿童教育的一项重要且困难的任务。通过从语音、词汇、字词结构的角度分析某省编1-3年级语文教材的字词,教材字词内容的安排与弱智儿童语音、词汇发展规律基本符合,字词结构与弱智儿童字词结构学习规律有出入。应根据弱智儿童本身的言语习得规律安排培智学校语文教材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改革目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其精神实质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艺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潜力的语文课堂。也就是只要谋求语文教学与时代、与语文的特性,与学生身心规律相和谐,就能实现教学的生活活泼。  相似文献   

15.
果明 《小学语文》2008,(11):64-64
《福建教育》2008年第7期刊发浙江教育学院汪潮《语言习得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一文。文章指出,语言习得,是语文教学的本义所在。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形成一个以语言为主轴,以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能力为两翼的教学体系。语文教学有四个主要内容:语言习得、思维培养、人文渗透和常规训练。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语言习得,它是本质。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学学科规律论陈菊先语文教育学是一门跨世纪的语文教育的理论形态,它的建立遵循着语文教育内外部运动规律。本文将从这两方面论述它的运动规律,揭示其特征。120世纪以来,语文教育观念经过了由知识型人才逐步向智能型和素质型人才的转变。深深植根于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7.
深刻地反思当前基础教育中,语文教育出现的一些普遍的问题及存在的原因,指出归还汉语作为中华民族母语的地位;追求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探索掌握语言的规律,是改变目前窘况的对策和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新课改的空前挑战,多年来未能很好解决的语文课究竟应该"教什么"和"怎样教"的核心问题再次被提出。借鉴以往,反思得失,从母语教育的本旨出发,研究母语教育的规律和特征,探究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施教策略,是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的合理途径。母语教育的实用性和基础性在教学内容提炼与选择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注学生母语自然习得的已有基础(鲜活的语感和亲历的人文背景)并充分发挥其潜质,遵循母语习得的规律将其(实用需求与语言实践)贯彻于教学实践之中,是语文教学设计及其实施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即在大量而丰富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语文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要采取多种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挖掘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我一直积极倡导“本色语文”,构建植根本土文化、凸现母语教育特色、遵循语言习得规律的教学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我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全心投入每一堂课,静心反思每一堂课。课堂教学设计上,我追求着因课制宜、独出心裁的上乘之境;课堂教学艺术上,我追求着圆融流畅、浑然天成的自然之趣;课堂教学风格上,我追求着稳健中和、守正醇厚的朴实之美;课堂教学组织上,我以个性化解读带动学生多元化理解,以话题交流、活动展示组织教学过程,以启发引导、归纳升华提升课堂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