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探究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和表征,进一步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对于引领、调节、诊断和改进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建立在治理理念、治理体制、治理机制、治理文化、治理平台和治理效能现代化等六大要素之上。分析六大要素的内在意蕴,可以揭示其显著的外部特征和标志,并据此设计包含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64个观察点的治理现代化评价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2.
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既是我国经济发展、教育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客观要求,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克服与化解发展中的问题,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要基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自身特点全面改革,尤其要重视坚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类型定位、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治理结构、强化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探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理论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开放与合作办学力度.  相似文献   

3.
潘懋元先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奠基者,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创始人,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建设和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研究潘懋元先生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概念的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及办学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特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现实困境四个方面的问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潘懋元先生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独特思想,并为未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围绕"何为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评估标准"、"如何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和方案。但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存在研究视角相对局限、研究内容重复性高且实践性低、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未来,首先应拓展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的国际视野和多学科视野;其次,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实施方案细节;再次,运用丰富多样的研究方法探索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路径。最后,重视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评价标准和指标研究,完善高等教育治理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公共行政改革和教育发展形势的共同要求。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坚持政治性、公共性和学术性的统一。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内涵式发展与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障。高等治理体系现代化更加强调理顺关系、协同作战。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涉及到多类主体、多个层面和复杂的利益格局,当前应在以下关键节点上下功夫:首先,优化权力配置和完善大学治理结构,优化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其次,完善以法制和民主为核心的高等教育问责和监督机制;最后,落实宏观教育改革政策。  相似文献   

6.
试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型高等教育是伴随我国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本科层面的应用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本文试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性、实践性、行业性与社会性,旨在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凸显其属性、彰显办学特色打好基础,进而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模式。分析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阐述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明确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质量评价体系的内涵,从而构建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质量评价体系模型。  相似文献   

8.
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中应坚持五个原则,即实用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学术性原则、全过程评价原则和多主体评价原则。按照以上原则,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三个层次,构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加强应用型大学综合改革,深入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逐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坚持公益性办学、教学型大学定位、全面预算管理、学院式治理、完全学分制、教育对外开放、全人教育培养、学生满意调查和开展大学自评9个方面,分析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为典型代表的应用型大学综合改革的特色与创新,可为我国独立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评价的实质是治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多主体、多形式相结合的高等教育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在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和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我国高等教育评价还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单一、评价主体利益表达机制不畅以至利益冲突等问题。在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下,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要紧紧围绕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这一目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促进管办评分离,明晰政府、高校和社会中介组织机构在高等教育治理与评价中的责权利,建立各主体间更加紧密和更加有效的合作对话机制,实现高等教育整体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院校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的多样化,智力型劳动的比例应该成为评估珠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必要指标。珠三角地区的数十所院校可以按三个类别分类发展,发展战略要特别关注高等教育的选择性、适应性、公平性,要着力解决城市院校普遍存在的法律地位与管理体制、招生制度、院校发展定位、院校的治理结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呼唤高等教育评价现代化。高等教育评价现代化是迈向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诉求、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及破解高等教育评价顽瘴痼疾的实践追求。基于社会文化语境与时代语境的探析,高等教育评价现代化的内涵主要包括评价观念、评价内容和评价手段等几个方面。从高等教育学术活动的本体价值与大学组织运行逻辑分析,高等教育评价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包括高校“双循环型”民主评估体系、指向大学职能实现的评管、评办、评学和中国式的高质量评价等维度。为扎实有效实现高等教育评价现代化,应明确政府的监管责任,落实高校的主体责任,强化同行的参与责任以及凸显社会的监督责任。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加强应用型大学综合改革,深入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逐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坚持公益性办学、教学型大学定位、全面预算管理、学院式治理、完全学分制、教育对外开放、全人教育培养、学生满意调查和开展大学自评9个方面,分析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为典型代表的应用型大学综合改革的特色与创新,可为我国独立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根据外部环境条件权宜应变,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都要与本国的国情和文化相适应,扎根于本国的社会土壤和基本国情,在传承与创新中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的现代化。近代英国走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之路,其治理变革以不断做增量的渐进模式、间接控制与软性治理、多元共存的权变做法为主要特征,通过有秩序的改良和有节制的政府参与来实现。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道路选择根源于英国近代以来的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社会思潮以及将之结合起来的法治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肩负着重要使命,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之路是与我国所处历史阶段的国情密不可分的,是一条与我国的法治基础、制度框架和文化思想相结合的独特之路,是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的具有国际话语权的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历史并不悠久,因此,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治理结构、提升高校治理能力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在现阶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治理结构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包括管理体制、主体性质、发展历史等方面。因此,本文将以应用型本科治理结构的要求为基础,先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治理结构现状及问题,然后提出有效的完善策略,以期能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6.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独立学院不仅仅是本科院校,更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是服务地方的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应将打造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战略目标,将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核心目标与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面向高职院校的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支持高校与企业、行业单位紧密合作,结合高等教育规律和行业企业标准,研究制定各类应用型专业、应用型课程、应用型教师队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适应性举措。通过加强特色应用型专业群建设,构建具有应用型特征的课程与评价体系,探索以应用与创新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改革,可以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供给能力,满足需求结构升级要求。这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区域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两个优先方面。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不断深化,要求日益清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应该遵循科学治理、民主治理、依法治理和过程治理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日益重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明确应用型创新人才及其软实力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依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及流程,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指标筛选,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能够广泛应用于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中,为应用型创新人才软实力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更为人才培养质量的科学测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