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一、边区政府推行新公文程式的背景和缘由 毛泽东主席在1939年底中共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向边区党组织提出了“提高自己,帮助全国”的任务,号召把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全国抗日民主模范区。  相似文献   

2.
“三三制”政权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边区开创实行的一项抗日民主政权,开中国政治现代化、民主化之先河。所谓边区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是指在参政人员名额占比中,共产党员、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这一制度在特殊时期对于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日,推动全国民主化、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培  马艺 《军事记者》2008,(1):62-64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敌后抗日根据地,成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其中,晋察冀边区作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中重要的一支敌后抗日力量,于1938年1月成立了边区政府,成为"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抗敌报》就创办于边区政府成立之前的1937年12月,  相似文献   

4.
解放区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工作是在边区各级抗日民主政府秘书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各级抗日民主政府改为人民政府.政府机关职能加强了.因而建立与健全了一系列的秘书及档案工作机构。  相似文献   

5.
连夜搬兵     
新四军在黄桥取得东进决定性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泰兴县抗日民主政府就是在黄桥决战胜利后较早建立起来的抗日民主政府. 新四军东进后,在苏北广大地区,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武装力量,这对日军和伪军是一个沉痛的打击.他们为了挽回失败,于1942年春掀起了“清乡”“扫荡”计划,妄图一举吞掉我抗日军民,以巩固他们的地盘.虽然是垂死挣扎,但一时还真有点鬼哭狼嚎的声势.我根据地军民在上级党政组织领导下,展开了强大有力的反“清乡”、反“扫荡”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基层政权实行的自由民主选举,目的是把各方面都认可的优秀人物、积极分子,也就是所谓的"好人"选出来,让这些人掌握基层政权,树立良好的政权形象。1945年10月5日,边区选举委员会发出的《关于今年乡选工作致各专员县市长的信》就明确提出了"自由选举,选举好人"的方针[1]12。通过历次选举的过  相似文献   

7.
1940年左右,我们党领导的各个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各种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陕甘宁边区的《边区群众报》就是在这种形势底下,在当时中共西北中央局的直接领导下,于1940年3月25日创刊的。那时党中央和毛主席也很关心这个报纸,毛主席并亲自为它题名为《边区群众报》。我是1942年才到边区群众报社工作的。当时,报社还是陕甘宁边区文化协  相似文献   

8.
郭生纺 《兰台世界》2016,(21):93-99
党的组织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党发展的物质形态和运行载体。在抗日战争时期,陈少敏作为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党和新四军第五师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在加强党组织建设、干部工作等方面开展的党的组织工作为恢复和建立鄂豫边区敌后党的组织、创建革命根据地、发展中原敌后游击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组织工作理论,还创造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抗敌报》创办于1937年12月11日.“抗敌”二字,明确指向当时中华民族的共同外敌——日本侵略者.晋察冀边区政府领导创办的这份报纸,宗旨就是宣传抗日救亡,动员和号召最广大的边区民众参与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中.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办最早和出版发行时间最长的区域性党报之一,被誉为“民族的号角”,是“抗日统一战线和抗日战争的武器和思想卫士.它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和准备着坚持团结进步的艰巨工作,并已成为边区人民的喉舌和思想武器,其本身就是一种在晋察冀具有根深蒂固的基础的抗日力量”.  相似文献   

10.
《晋察冀日报》在抗战中以“游击办报”闻名于世;但她同时办出版社和书店,也出版发行书籍和刊物。在1945年初的边区战斗和生产群众英雄大会上,报社因“对边区文化出版事业有重大功绩,在反‘扫荡’中坚持出版”,特被列名为“创造有功”单位,给予奖励。①边区党的领导人聂荣臻在《回忆录》中也写道:“新闻出版机构,是边区文化战线一个很出色的工作部门。”为了办好抗日报刊,大批革命新闻出版工作者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进行了大量工作。“晋察冀日报社的邓拓同志,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聂帅不仅赞扬邓拓领导“游击办报”,也谈到丰富多彩的刊…  相似文献   

11.
刘丽  王家平 《兰台世界》2012,(19):50-51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民主对于抗日的重要性,毛泽东指出:"抗日与民主互为条件……民主是抗日的保证,抗日能给予民主运动发展以有利条件。"[1]274因此,党把抗日和民主结合起来,在抗日根据地领导各阶级、各阶层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一、制定颁布一系列指导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及条例全面抗战开始以后,为了动员一切可以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在晋冀鲁豫边区的经济建设中,驻扎在太行山根据地"腹心区"的129师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当中,就不得不提到农业专家——129师生产部长兼边区政府农林局长张克威。投身抗日转战太行张克威是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屯人,原名张玉琇,1901年生,年青时留学美国,所学知识涵盖了农  相似文献   

13.
曹国辉 《出版史料》2003,(1):104-106
聂荣臻(原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晋察冀分局中央局书记)回忆说:“新闻出版机构,是边区文化战线一个很出色的工作部门。”“边区的刊物杂志,也是丰富多彩的。”“为办好这些抗日报刊,大批革命的新闻工作者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进行了大量工作。晋察冀日报社的邓拓,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他领导的晋察冀日报社,在反‘扫荡’期间,经常是一  相似文献   

14.
张君洋 《档案》2013,(6):40-41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习称“陇东”。1934年11月7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庆阳市华池县南粱乡荔园堡成立,习仲勋任主席。刘志丹、习仲勋创建的陕甘边区根据地,在中国其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上,具有“一存两点”(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红色根据地、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奔赴敌后抗日的出发点)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张艳 《档案天地》2013,(12):38-41
晋冀鲁豫边区作为重要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生产建设事业搞的最好的根据地之一。这其中边区的税收工作也有许多新的创新和改进,为其他根据地政府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并培养了一批财经管理人才和专家,如新中国初期的许多财经界领导人员就是从晋冀鲁豫成长过来的。这里根据当年档案记载,收集了晋冀鲁豫边区税收工作的一些纪事。  相似文献   

16.
1937年的"七七"事变后,党中央决定于9月6日撤销中央工农民主政府西北办事处,在延安成立陕甘边区政府.八路军新四军又在敌后开辟出十八块抗日根据地,统一由延安的党中央领导.这些解放区内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建立了或正在建立民选的共产党人和各抗日党派及无党派的代表人物合作的政府,亦即地方性的联合政府.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江苏扬州在全市开展“学习扬州好人、争做扬州好人”活动,激发崇德向善的城市基因,一位好人带出一群好人,一群好人引领满城春风,形成中央文明办点赞的“扬州好人森林效应”。郑翔、李树干、周忠燕、周维忠等一大批“扬州好人”被本地主流媒体报道后声名远播。央视摄制组曾五下扬州,专题拍摄近30位“扬州好人”的故事,登上过“新闻联播”“向幸福出发”等多个知名栏目;  相似文献   

18.
<正>1941年,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稳固以后,为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吸引更多的志士仁人参与我党的抗日工作。5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尊重中国主权与遵守政府法令的原则下,允许任何外国人到边区游历,参加抗日工作,或在边区进行实业文化与宗教的活动。其有因革命行动被外国政府压迫而来边区者,不问其宗主国人民或殖民地人民,边区政府当一律予以恳切的保护……""欢迎海外华侨来边区求学,  相似文献   

19.
陈霖 《声屏世界》2009,(12):10-12
我国政治改革的目标可以借用政治学者俞可平的“增量民主”的概念来表述,也就是“强调民主的程序;把公民社会的存在视为民主政治的前提;推崇法治;充分肯定政府在民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在这种民主基础上的善治应当是中国政治的主要发展方向”。①新闻媒体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即从新闻真实、批评报道和突发事件报道这三个层面,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新闻政策演进。  相似文献   

20.
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发展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五十周年,笔者根据有关资料和档案草成此文,以资纪念。 一、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陕甘宁边区的抗日民主政权是在工农民主政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确切地说,是由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转变而来的。这一转变的最初提出,是在1935年底。当时,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进一步伸展到了华北,使得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下降,民族矛盾更加尖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