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不仅能感受诗歌语言的精髓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还能陶冶学生情操.文章主要以闻一多的“三美论”理论来探讨小学生在诗歌诵读教学的一些规律,也充分强调了诗歌诵读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浩如烟海的优秀文化中,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化遗产中最值得自豪的瑰宝,要把诗中的意境美、思想美、语言美、文化美挖掘出来,就需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正确的指导。古诗词的诵读不同于一般文章的诵读,这是因为古诗词的语言更具韵律美和图画美。所以在诵读中就要运用诵读技巧读出节奏,感受韵律美;激发想象,感受图画美。这样,我们不仅实现了"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的目的,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3.
诵读:体会美的韵律 诵读是感受、品味诗词之美的重要方法。教者在教学这首词的过程中,将朗读指导贯穿始终。在揭示课题后,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涛句,并在纠正学生“西塞/山前/白鹭飞”的错误停顿时,巧妙地引出诗句的正确停顿,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在启发学生想象了词所描写的画面后,要求学生通过朗读表现情感。最后,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轻吟高歌。  相似文献   

4.
王晨 《文教资料》2006,(30):169-170
诵读吟咏是诗歌教学的基石,从古至今,诵读吟咏就一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语文学习手段。尤其是古典诗歌,讲求韵律节奏,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这种音乐美本身是诗人复杂多样的情感在诗中的自然流露,是“音乐和有趣的思想的结合”,它能直接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缓急疏密等韵律节奏传达出极为丰富的情感。缺少诵读,就无法感受古诗的音乐美,也无法感受蕴藏在这种音乐美中的诗人情感。本文从古诗的特性出发,阐述了诵读和吟咏的重要性,细致地分析了诵读和吟咏的区别,并着重介绍了古诗中诵读和吟咏的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音画助读,领悟形象美,享受艺术美;反复诵读,感受节奏美、韵律美,体验情感美;深入研读,鉴赏意象美,领略意境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中职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格品位.  相似文献   

6.
<正>一、诵读文本,体悟意蕴教学策略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而制定的教学计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文言文教学应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一)读出文言文之韵文言文语言精练,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相似文献   

7.
王贤才 《甘肃教育》2009,(14):38-38
一、用“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选编入教材中的很多古诗,诵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让人感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光”、“霜”、“乡”押韵,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确美、凝练美。  相似文献   

8.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并列为中国最重要的三大传统节日。从2008年起,端午节正式定为国家法定假日。本课的教学,紧紧围绕“端午文化”,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童谣的韵律美,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童谣丰富的文化底蕴,提高阅读兴趣。整节课,借助词串、  相似文献   

9.
古诗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它以短小精悍的篇幅、动听优美的韵律、形象生动的描写、悠远深长的意境深受学生喜爱。古诗学习在小学教育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新课标明确指出:"低年级段能诵读浅显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会,感受语言的优美;中年级段能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高年级段能在诵读过程中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为学生创设独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诵读,品味诗歌的韵律美;运用情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联系生活,尝试诗歌的创造美。从而,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古诗词带给自己的成功感和乐趣。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国各高校对美育建设不够重视,导致学生欠缺美的理想、关的情操、关的品格、美的素养。推广经典诵读能推进高校美育建设,帮助学生捕捉“形象美”、感受“韵律美”、追求“情感美”、回味“意境美”、获得“理性美”,追求美好的人生趣味和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2.
“读”是中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最主要的素质训练,是引导学生理解、积累、感悟、内化古典诗词乃至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学时,我们一定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读”的方式,获取最佳的古典诗词教学效果。下面,我具体谈谈我是怎样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诵读古典诗词文本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感受韵律美、节奏美之读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诗歌最早是合乐吟唱的。所以,中国古典诗词不仅讲究韵律,还讲究鲜明和琅琅上口的节奏等美学特质。诵读中国的古典诗词,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古典诗词的声韵显示语言的抑扬,节奏显  相似文献   

13.
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古诗词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有效载体。结合教学实例,从激发想象、诵读为本、整体感知三方面探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画面美、韵律美和意境美,以期能帮助学生在品味诗词的深远意境中汲取古典诗词的精华。  相似文献   

14.
诗歌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园地。发挥诗歌教学寓教于乐的教育功能,应重视诵读, 感受音乐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想象,感受形象美,陶冶学生情操;重视思考,领悟意蕴美,培养学生审美 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文化载体的汉字,是历史上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汉语言文字的学习在基础教育阶段是至关重要的。教学中,我们如何挖掘汉语言文字的美,让小学生爱上汉字,喜欢学习母语呢,这是小学低年级教学首先应该重视的问题。《识字8》是由五句谚语组成的,不仅形象地介绍了一些简单的天文和气候方面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初步了解谚语这一中华民族古老而质朴的艺术形式,其字里句外都蕴涵着汉语言独特的美。一、感受汉语言的韵律类本课为谚语,韵文味道很浓。从音韵学的角度说,谚语具有平仄押韵的特点。首先,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以…  相似文献   

16.
农村超小班额班级古诗教学,利用其人数少、人均空间大的优势,指导学生尽情诵读,充分享受教师资源;大胆想象,展示个性,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7.
诵读法是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方法。它不仅能帮助学生体悟到语言的节奏之美、韵律之美,逐步提升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逐步感悟到文言文的人文内涵,实现人文性教学目标。但是在当前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当中仍然还存在偏颇,本文将通过论述现阶段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简要分析研究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的策略优化。  相似文献   

18.
石娜 《教学随笔》2016,(8):81-81
诵读法是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方法。它不仅能帮助学生体悟到语言的节奏之美、韵律之美,逐步提升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逐步感悟到文言文的人文内涵,实现人文性教学目标。但是在当前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当中仍然还存在偏颇,本文将通过论述现阶段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简要分析研究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的策略优化。  相似文献   

19.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话语形式的直觉感受与反应,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诵读作为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和当代阅读教学中普遍运用的方法,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以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根据诵读要求,有的放矢地设计出绘声绘色的诵读教学,在诵读中领略言语的韵律美、含蓄美和形象美。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诵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所谓诵读,不仅是将视觉上的文字语言转化为听觉上的有声语言的朗读活动,而且是一种美的创造。它既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课文中的诸多信息,又可以帮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感受语言之美,在优美和谐的韵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