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帅  王海军 《科研管理》2022,43(11):73-82
如何揭开数字化转型提升枢纽企业创新绩效的面纱,既是创新战略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管理实践的难题。基于模块化理论,提出数字化转型影响创新生态系统枢纽企业创新绩效的杠杆机制(模块化产品架构)和协同机制(模块化组织架构),以“战略—结构—绩效”的研究范式,构建数字化转型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的链式中介模型,通过跨层次的模块化架构演进动态分析,提出模块化架构与治理机制协同的双重演化路径。研究表明:(1)数字化转型对枢纽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2)模块化产品架构与模块化组织架构分别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在上述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3)模块化产品架构及其镜像的模块化组织架构的演进,是现阶段枢纽企业应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结构支撑。微观上揭示数字化转型的黑箱机制是对以往研究的丰富与补充,并启示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2.
李玲  陶厚永 《科学学研究》2023,(8):1507-1516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创新。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组织变革准备理论,引入了数字化组织准备作为中介传导机制和数字化能力作为调节作用机制,构建了数字化导向对数字化创新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通过回收的336份有效问卷对文中的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导向对数字化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化组织准备在数字化导向和数字化创新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数字化能力在数字化组织准备与数字化创新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调节数字化组织准备在数字化导向与数字化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即:数字化能力越强,则数字化组织准备的中介效应越显著。研究结果丰富了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也为企业的信息化、数智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应用数字技术改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成为非数字原生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实现价值获取与创造的关键。文章采用案例研究法,以中国家电制造业企业海尔为研究对象,通过追踪其数字化转型及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过程揭示非数字原生企业构建新型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基于数字平台的创新生态系统是组织结构、管理模式、技术平台以及战略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案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正是建立在上述组织基础、技术基础和战略基础之上。第二,管理变革是非数字原生企业建立数字化组织以及形成基于数字平台创新生态系统管理基础的重要途径,案例企业通过管理变革建立无边界组织以及数字化转型的组织基础。第三,技术平台是企业获取以及整合数字化资源、赋能生态伙伴的重要工具,能促进企业形成创新生态系统。案例企业正是通过技术平台汇聚数字化资源,以及向合作伙伴提供创新资源与支持性流程。第四,生态品牌战略为数字化情境下企业与生态伙伴确定价值共创方向提供指引,是非数字原生企业通过基于数字平台创新生态系统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基础。案例企业依据其生态品牌战略建设生态品牌和生态场景,并改善其与生态伙伴合作关系,进而提...  相似文献   

4.
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是否开展数字化战略变革中扮演着决定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整合管理者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数字化转型意愿—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于一个理论框架,根据263家传统制造业企业有效问卷调查,探索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企业管理者的预期收益(行为态度)、竞争压力(主观规范)、组织敏捷性(知觉行为控制)通过数字化转型意愿的中介作用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正向影响;设置数字官职位的企业,更能提升数字化转型意愿;冗余资源和组织学习分别正向地调节了数字化转型意愿与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必然选择。借助数字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 “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战略。本文以2008—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资源基础理论的视角,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绩效在数字化转型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果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本文的研究为我国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顺应数字时代的关键变革对企业创新实践产生重要影响,但其如何影响微观员工创新却不甚明了。鉴于此,分别基于企业内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视角,将数字化转型(企业变革)、员工/顾客参与(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声誉(企业身份信号)和员工创新行为(员工产出)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开展了两项子研究,旨在明晰数字化转型对员工创新行为的跨层影响机理。子研究一聚焦内部员工视角,对来自30家企业的322份领导—员工两阶段配对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员工参与均促进员工创新行为;员工参与在数字化转型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声誉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与员工参与间的关系,且进一步调节员工参与的中介作用。子研究二聚焦外部顾客视角,对来自4家虚拟社区(含22个分社区)的208份会员两阶段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顾客参与均促进员工创新行为;顾客参与在数字化转型与员工创新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声誉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与顾客参与间的关系,且进一步调节顾客参与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拓展了数字化转型对微观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并为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员工创新提供...  相似文献   

7.
肖静  曾萍 《科学学研究》2023,(5):925-935+960
随着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促进其绿色创新质量和数量提升是亟待探索的待解课题。研究基于资源视角,以2015-2020年748家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和数量的影响及异质性特征,并对创新资源投入的中介作用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化显著提升了企业绿色创新质量和数量,相对而言,更能提升绿色创新质量。(2)创新人力资源投入和财力资源投入在数字化与企业绿色创新质量和数量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3)相较于非国有、无政治关联、东部地区的企业,国有、有政治关联、非东部地区的企业推进数字化更能实现绿色创新的“提质增量”。(4)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数字化对企业价值的直接正向影响尚不显著,但绿色创新质量在其中起到了显著的中间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数字转型与创新发展态势广受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企业战略如何提升数字创新绩效,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是当前产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热点。本文基于2007—2017年我国A股上市数字企业的1612条非平衡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回归的中介效应分析与调节效应分析探索数字化转型战略对于企业数字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在数字化转型战略与企业的数字创新绩效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2)产权性质正向促进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企业数字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3)企业所有权集中度负向调节了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对于企业数字创新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本研究有助于帮助企业明晰数字创新路径,助力企业数字创新成功,提升我国企业数字创新能力,服务数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摘要: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领导行为、学习导向、知识整合与组织创新绩效关系的假设模型,并通过对浙江、江苏和上海三省(市)163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检验这一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战略领导行为对学习导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战略领导行为并不直接影响知识整合,而是通过学习导向间接地影响知识整合能力;学习导向和知识整合能力在战略领导行为与组织创新绩效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战略领导行为对技术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对管理创新绩效却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是缓解企业资源与能力约束进而推动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载体,但数字平台生态嵌入如何影响商业模式创新尚未被充分揭示。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构建并检验了数字平台生态嵌入通过能力进化式重构与能力替代式重构作用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双中介模型,并探讨了组织敏捷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平台生态嵌入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能力进化式重构与能力替代式重构在数字平台生态嵌入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中起双中介作用;组织敏捷性不仅会强化数字平台生态嵌入与能力进化式重构和能力替代式重构之间的正向关系,还会正向强化数字平台生态嵌入通过能力进化式重构与替代式重构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路径。研究结论丰富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前因研究,并为企业嵌入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企业因其高污染、高能耗特征而面临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压力,绿色创新则是资源型企业响应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从源头上助力企业节能减排,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良方。研究利用423家资源型企业调研数据,采用层级回归法探讨了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对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有积极影响,组织环境文化在二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绿色组织认同正向调节组织环境文化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并正向调节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通过组织环境文化影响绿色创新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不仅拓展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体系,也为推进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侯翠梅  苏杭 《预测》2023,(2):83-89
本文基于211家智能化企业的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智能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智能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装备数字化能力、人员数字化能力在智能化转型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间起中介作用,但管理数字化能力的中介作用不显著。(3)战略匹配正向调节智能化转型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关系。(4)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相比,资本密集型企业智能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弱;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智能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弱。研究结果对于企业创新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组织变革层面揭示数字化转型影响员工越轨创新的作用机制。通过问卷调研收集有关数字化转型企业样本数据,基于资源保存理论,从个体内在资源和组织外在资源两个层面入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与Bootstrap分析方法,分析促进调节焦点、工作重塑在数字化转型与员工越轨创新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上级发展性反馈在数字化转型与促进调节焦点及工作重塑关系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正向影响员工越轨创新,促进调节焦点和工作重塑在二者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上级发展性反馈不仅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对促进调节焦点和工作重塑的积极影响,还调节促进调节焦点和工作重塑在数字化转型与员工越轨创新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因此,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应注意挖掘异质性资源,激活个体促进调节焦点、诱发个体工作重塑,并活用上级发展性反馈,从而获取更多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制造企业能否以及如何提升双重绩效对构建持续竞争优势至关重要。研究使用140家制造企业2015—2020年的相关数据,基于资源和能力视角,重点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的差异性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和地区数字化水平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环境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强;(2)吸收能力仅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财务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未能中介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3)地区数字化水平同时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对吸收能力和企业双重绩效的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双重绩效的影响在企业产权性质、企业成长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化特征。研究深化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双重绩效之间关系的认识,对于引导制造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针对“政治关联是否促进以及如何影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问题,本文构建了直接和间接政治关联在政策感知能力和市场感知能力中介作用下影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模型。315家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1)直接政治关联正向影响政策感知能力、负向影响市场感知能力,政策感知能力和市场感知能力在直接政治关联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2)间接政治关联正向影响政策感知能力和市场感知能力,政策感知能力和市场感知能力在间接政治关联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且均有利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本研究为理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政治关联的新视角,深化了政治关联的双刃剑效应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揭示了政治关联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复杂作用机制,有利于中小企业更好地通过政治关联实现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6.
马鸿佳  王亚婧 《科学学研究》2024,(1):146-157+182
数字经济时代下,制造企业利用大数据资源促进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运用Mplus8.0软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SEM),以427家制造企业为样本,结合动态能力理论和组织惯例理论,对制造企业大数据资源、数字动态能力、组织惯例更新与数字化转型绩效之间的影响展开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大数据资源、数字动态能力的3个子维度:数字感知能力、数字利用能力和数字重构能力以及组织惯例更新都正向影响数字化转型绩效;数字利用能力、数字重构能力和组织惯例更新分别对大数据资源与数字化转型绩效关系具有中介效应;数字动态能力和组织惯例更新对大数据资源与数字化转型绩效关系具有链式中介效应。本文将在理论上拓展数字化情境下大数据资源对数字化转型绩效的影响研究,推动从动态能力理论和组织惯例理论研究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探索;在实践上有助于指导制造企业在动态环境下借助大数据资源,提升数字动态能力,加快组织惯例更新,进而实现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时代基于数字化创新的商业模式,已然取代传统的商业模式,成为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动力。而随着产业数字化趋势越发明显,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以及在数字化背景下如何创新商业模式与企业战略,影响其在市场上能否获得先发优势。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化“大势所趋”下,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影响企业绩效的具体路径。本研究以长三角地区的463家企业为研究样本,对理论模型进行层级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化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战略柔性中介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数字化显著调节商业模式创新与战略柔性之间的关系,也显著调节商业模式创新经由战略柔性影响企业绩效的间接效应,表现为企业的数字化程度越高,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战略柔性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就越强。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要加强战略柔性,以更好地适应动态环境,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字转型背景下,为帮助缺乏资源的中小型企业应对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进而创造价值的机遇与挑战,基于创新价值链和网络理论建立中小型企业数字创新价值链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从数字产品创新、数字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3个维度以及商业关系网络和个人关系网络两类数字化网络,利用267家中小型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小型企业采用数字技术与其数字化网络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个人关系网络对3个维度的创新均产生正向影响,商业关系网络对数字服务创新具有正向影响;数字产品创新与数字服务创新对中小型企业的经营能力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数字技术是核心条件。由此给出中小型企业在不同发展目标下可考虑的数字创新路径,并提出制定帮扶中小型企业提高数字技术采用的精准政策。  相似文献   

19.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组织间合作与竞争关系,组织边界和价值创造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企业可利用数字平台协调不同参与者的创新活动,从而对价值进行扩展和延伸。本文借助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刻画了核心企业主导、用户需求主导、开放创新主导以及生态系统主导等四种类型的跨界创新模式,并辅助案例分析归纳出资源异质效应、知识溢出效应、直接网络效应、间接网络效应以及数字同构效应驱动的跨界价值共创微观机制及其过程机制,为中国企业创新发展及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启发。  相似文献   

20.
赵富强  周倩陈耘 《科研管理》2022,43(11):124-133
本研究基于社会信息加工与资源保存理论,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结合391名员工的问卷调查和分层回归分析,探究内外整合开发对个体创新绩效影响的知识操纵中介作用机制,同时考察其作用机制发生的证明目标导向边界条件作用。实证研究发现:(1)内外整合开发对个体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2)知识操纵在内外整合开发对个体创新绩效的影响中有显著中介作用;(3)证明目标导向调节内外整合开发对知识操纵的直接影响及其通过知识操纵对个体创新绩效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