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新青春电影对历史与本土文化的关注以及所显现的时代意义,值得关注。分析《女朋友·男朋友》《艋舺》《海角七号》三部影片,总结出台湾新青春电影对历史与本土文化的普遍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
《海角七号》是2008年上映的一部台湾电影,这部影片在台湾和大陆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这篇文章的观点认为,《海角七号》通过想象的台湾人和日本人的爱情主题,通过正剧与喜剧杂糅的结构方式以及倾向于日本的文化取向,建构了一部具有后殖民意识形态的台湾电影。  相似文献   

3.
陈昕 《文教资料》2013,(35):140-142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现实主义几乎成为衡量一切创作得失成败的标准,到后来现实主义就变得不是现实主义了.可是台湾的电影创作乃至台湾的社会背景以及台湾电影发展历程的特殊性都奠定了研究台湾电影现实主义的基础.《海角七号》、《艋舺》等等,在低迷的台湾电影中脱颖而出,夺取票房花魁.本文意在从现实生活出发解析台湾代表性影片,研究当代台湾电影中的现实主义人物塑造,并研究影视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角七号》创造了台湾电影的奇观。作为一部具有"乡土"气质的电影,它是台湾文化本土化的结果,也预示了台湾电影和社会加快本土化的进程。电影通过现实生活和过往历史两个层面,探讨了一种体现台湾本土自觉的身份认同,其所引发的观影热潮,又进一步加剧了对于这种身份的确认。这是一种意味深长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需要包容面对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5.
从《海角七号》之后,台湾青春电影掀起了一股新热潮,郑芬芬成为台湾电影的新生力量之一。本文以她的《沉睡的青春》和《听说》这两部青春电影为例,从电影的主要内容和主题两方面入手,分析这位女导演是如何表述她的青春絮语的,从而探讨郑芬芬导演青春电影的叙事风格与情感表达,也由此一窥台湾青春电影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6.
由于特殊的历史经历与文化素养,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台湾电影逐渐形成了以爱情文艺、乡土电影和历史反思的三大传统。《海角七号》以台湾电影传统为线索,以乡镇叙事的方式对历史进行了反思,是台湾特殊的反史文化孕育出的“救市之作”。  相似文献   

7.
台湾本土电影《海角七号》在台湾地区上映后引起广泛关注,而在内地则反响平平。运用接受美学的相关理论对造成两岸不同播出效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海角七号》具有独特的美学表现,其对受众期待视野的构建与超越、空白的合理运用与巧妙设置体现了接受美学在影视创作上的借鉴意义,亦为当今影视创作提供了另一种思考向度。  相似文献   

8.
电影《赛德克巴莱》作为台湾2011年台湾金马奖的最佳剧情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30年日据统治下,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马赫坡头目莫那率众反抗的雾社事件。《赛德克巴莱》作为台湾一部史诗巨作,点燃台湾电影圈久违的激情,更填补了赛德克民族文化历史重塑的空白。从文化角度分析该影片,也成为当时大众传播下文化的盛宴。文化内涵中的本土意识、英雄精神、身份认同通过影片唤醒人们对文化、历史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刘歌 《新作文》2013,(Z1):1
还是要先声明一下,这个"海角七号",并不是那部轰动一时的台湾电影,而是一个小餐馆。而《小城故事》呢,也不是那首惹人伤感的台湾歌曲,它是一本书。所以,它们才有可能在这个并不明朗的中午,与我邂逅。  相似文献   

10.
菲菲 《中学生博览》2012,(21):40-41
本片的导演兼编剧是拍摄《海角七号》的导演魏德圣,《海角七号》令他扬名,而拍一部反映台湾原住民赛德克人抗日题材的影片是他毕生的梦想。此片开拍以来,平均每日耗资100万新台币,一度陷入窘状……魏德圣曾向周杰伦借过4000万新台币,参演的徐若未索任何酬劳,并自掏腰包贡献了1000万新台币。本片从拍摄到后期共经历四年时间,耗费...  相似文献   

11.
《风中奇缘》和《海洋奇缘》是迪斯尼公司分别于1995年和2016年出品的两部"奇缘"系列影片,两部作品在很多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两个女主人公敢于拒绝包办婚姻,不顾世俗的目光而选择自己的真正所爱,这是女性摆脱枷锁,要求自己的命运自己主宰的进步。这种自由选择爱情的过程实质上是女性自身意识觉醒得到自我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女性获得解放的体现。基于女性主义理论,分析这两部以女性为唯一真正主人公的英雄主义影片,可以看到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英雄主义。女性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话语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和男性一样,成为拯救家园于水火的英雄。这恰恰反映了社会在男女性别方面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台湾电影《海角七号》,释放给现代电影及消费观众新的信号。电影对大世界大时代释放着一种人性的善意,对弱小的生命体投注着亲切关怀的温暖目光,调动所有的电影语言与方式,渲染这种人生大同的理想精神。是台湾人给台湾本土并延及人类全体的情书,也给大陆的电影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围绕在两部武俠片《卧虎藏龙》与《英雄》的部分场景,在音声方面来分析电影中影像和环境音,音乐的关系。《卧虎藏龙》与《英雄》的声誉都很高。两部电影都是同一个作曲家谭盾。在音乐方面,两部电影都使用了鼓声,但使用方式略有不同。音乐的色彩和影像色彩,和人物内心是本文想要深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影片《深海》和《南方纪事之浮世光影》看上去截然不同,后者堪称女性主义电影的佳作。实际上,《深海》在貌似“男性电影”的外表之下,隐匿地表达了女性主义。可以说,两部影片外表相异但殊途同归,是台湾电影中女性主义表达的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博览》2012,(19):42-43
赵又廷,台湾男演员,是台湾艺人赵树海的小儿子。从加拿大回到台湾进入演艺圈,2009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痞子英雄》出道,2010年凭借电影处女作《艋舺》斩获第五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演员奖;2012年,赵又廷出演电影《Love)、《第一次》、《搜索)等。  相似文献   

16.
2019年,中宣部国家电影局向全国重点推介七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包括《古田军号》《决胜时刻》《烈火英雄》《中国机长》《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红星照耀中国》。《红星照耀中国》于2019年8月上映,作为一部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影片,一部改编自红色经典的献礼片,在观影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由此,将观影和原典阅读对照、关联,可达成多维、立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沂蒙六姐妹》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两部电影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其特定的文化符号意义。其女性形象摆脱了说教与公式化的痕迹,集中展示了女性与战争的冲突。两部影片采用小视角表达大叙事,表达了导演对战争环境下女性本身的情感与命运的关注。两部电影的英雄女性形象在悲剧形象处理及浪漫主义元素运用方面有很多共通之处,并在各自的影视文化接受视野下谱写了各自的英雄女人赞歌。  相似文献   

18.
迪斯尼倾力打造的动画大片《狮子王》和《超能陆战队》承载着浓厚时代特征和文化背景。从英雄成长、英雄合作、英雄斗争、英雄救赎及自我救赎四大方面来比较两部影片中英雄主题,揭示了20年来美国英雄文化和英雄主义变迁和继承。  相似文献   

19.
左孝如 《文教资料》2013,(22):52-54
不同时期诞生于不同国家的两部影片《霸王别姬》、《黑天鹅》,分别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震撼了影坛。通过赏析这两部电影,从故事情节我们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很多共同之处。但细看两影片,无论是故事情节的开头、主体还是结局,它们更多的是以各自不同的取向演绎着不同的精彩。正是这些不同的精彩,成就了两部而非一部绝佳电影。这两部电影所具备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点,给我们带来同可生异,异可补同的启发,因此我们需要用开放性思维挖掘事物的完美,进而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20.
奥斯曼·森贝所导演的电影《马车夫》被公认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非洲电影。它开启非洲电影的先河,在诸多方面展现了独特色彩。影片中的音乐以非洲传统音乐为主,音乐运用极富非洲特色,为影片树立鲜明的非洲身份。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电影推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聚焦《马车夫》这部影视作品的音乐应用方面,探寻第一部非洲电影的音乐特点,及其在影片中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