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9年,美国著名作家马里奥·普佐的小说《教父》出版发行并与读者见面。本文运用哥特的文学理论分析了小说《教父》中的哥特式的故事情节、哥特式的主题以及哥特式的人物。小说《教父》中连环凶杀的哥特式故事情节、复仇的哥特式主题以及卢卡·布拉齐这样的哥特式人物形象给中外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柯尔律治的诗《古舟子咏》是一首叙事诗,具有小说中的一些典型特征。《古舟子咏》具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其哥特式风格主要体现在哥特式背景、人物、梦幻、哥特式意象、词汇、可怕的画面、哥特式气氛、犯罪、宗教、血腥、哥特式故事情节和主题等方面。《古舟子咏》中的哥特式风格有效地渲染了诗的气氛,强化了诗的主题,创造了极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一部神魔幻想小说。作者以为《哈利·波特》这部作品的成功得力于哥特式手法的成功运用。虽然这不是一部哥特式小说,罗琳却巧妙地借助哥特手法来服务于她的创作。从《哈利·波特》的哥特式场景、哥特式情节和主题出发,透析哥特手法在《哈利·波特》中展现出的无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简·里斯的《藻海无边》不仅是对《简·爱》这一经典文本的重构,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女性哥特小说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有所超越。作为哥特式小说的常驻元素,"疯癫"这一充满暴力性的情绪在《藻海无边》中成为了他者的标签。加勒比文学中不可或缺的巫术元素,不仅与哥特息息相关,也与边缘化的他者紧密相连。通过以安托瓦内特、克里斯托芬和"他"为例,本文将分析小说中极具哥特色彩的"疯癫"以及巫术元素,进而探讨小说中哥特元素与他者再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英国现代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小说《蝴蝶梦》中的一些意象特征,认为在这部小说中.杜穆里埃通过大量的哥特式意象制造了曼陀丽庄园的阴森、恐怖、神秘的气氛,描述了主人公焦虑、恐惧、压抑和绝望的心理。指出《蝴蝶梦》中出现的这些哥特式意象,更好地体现了小说巨大而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呼啸山庄》为研究对象,为探寻小说哥特式特征的表现,立足于叙事学相关理论,从叙述视角、叙述者、叙事时间及非叙事性话语四个角度出发,通过具体深入分析文本表层艺术结构中叙述技巧的运用,揭示其对于体现小说哥特式特征的特殊作用,认为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采用精妙的叙事策略所建构的哥特式特征有助于凸显作品崇高的人性复苏主题。  相似文献   

7.
杜穆里埃是女性哥特式小说家的代表,她在成名作《蝴蝶梦》中运用了时空跳跃的写作技巧,描绘了第二任德温特夫人"我"在曼陀丽山庄的所见、所闻、所感。神秘的人物,怪异的景色,离奇的情节,哥特式的气氛与作者的写作手法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威廉.英奇的剧本《野餐》触及主人公内心深处哥特式建筑般神秘、孤独和怪诞的精神世界。该文以哥特式心理的角度从女性、文化、地域以及爱情心理四个方面探索了剧中人物的哥特式心理境况,哥特式建筑外部表征现象正是受到高度压抑心灵的本能曲折的投射,女性、文化、地域的封闭、疏离、羁押最终摧毁主人公获得幸福的权利,各种年龄、阶层以及性别由于文化、地域以及各方面地疏离而造成人性的异化、压抑以及对于未知世界与状态的恐惧。  相似文献   

9.
《黑暗的心》作为20世纪公认的经典文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品讲述了马洛乘船沿刚果河去非洲内陆寻找白人代理人库尔兹的故事,其中充满了惊悚荒诞的哥特式小说元素。本文通过对小说运用的哥特元素进行分析,从氛围营造、人物形象和情节展开等方面来展现康拉德如何运用哥特特征来揭露人性与道德衰落。  相似文献   

10.
《蝴蝶梦》原名《吕贝卡》,是达夫妮·杜穆里埃的著名作品之一。书中揭示了人性阴暗、诙谐、恐怖的心理,用女性哥特式的表达方式,展示女性角色压抑绝望、充满黑暗的心理情绪,但又渴望在男权主义社会压迫下拥有完美幸福的心理欲望。书中以哥特式的方式描述整个故事的人物,对女性角色的细腻表达以及心理特征描写,是作者对现实主义生活、心理思想的剖析,在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1.
哥特式小说始于十八世纪后期的英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特殊流派。尽管哥特式小说只是作为一种边缘文学被时常提及,然而其身影在文学延续发展的流程中一再地浮现并一直延续至今。诞生于世纪之交并风靡于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就诠释了当代哥特式小说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2.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小说家玛丽·雪莱创作的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科幻题材的小说。玛丽·雪莱因此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在《弗兰肯斯坦》中,作者用哥特式的文学创作方法,讲述了一个科学研究者和他所创造出的"怪物"之间既恐怖又悲伤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作者艾米丽.勃朗特用离奇、浪漫的笔触描写了19世纪的英国乡村庄园生活场景,并以此为背景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讲述了两个家族两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作者受哥特式小说风格影响在作品中揉入了大量的哥特因素,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神秘、曲折,因而更加吸引读者。本文就《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因素展开探讨,分析哥特式小说在英美文学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女性哥特式小说运用恐怖的、超自然的、神秘的表达方式,挑战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尤其是性别意识。在《简·爱》这部小说中,夏洛特有意识地运用了女性哥特式的表现手法,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渴望女性从男权控制的阴霾中解脱出来,以求获得男女平等、女性独立的强烈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5.
哥特式小说文学手法与浪漫主义写作手法在实际应用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在《蝴蝶梦》中,作者达夫妮·杜穆里埃利用哥特派小说的创作手法将阴森压抑的绝望和恐怖融入作品,同时又赋予作品浪漫主义的缠绵温柔,从而成功的在作品中塑造了富有神秘传奇色彩的女性吕蓓卡的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对《蝴蝶梦》中哥特式和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手法进行分析,展现达夫妮·杜穆里埃在艺术继承和艺术创新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哥特式因素和美学结合是爱伦坡小说的特点,短篇小说《厄舍府的倒塌》是体现其效果美学的力作。本文论述了爱伦坡在作品《厄舍府的倒塌》中运用多种方法营造出了哥特式氛围,并进一步阐明了作品中的美学体现。  相似文献   

17.
隋忆越 《考试周刊》2009,(38):34-35
受德国民间传说《浮士德》所启发,拜伦写成不朽的哥特式悲剧《曼弗雷德》。本文解析了这部诗剧中蕴涵的悲剧意义,主人公心理特征,以及此剧中表现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麦尔维尔在《白鲸》中运用的哥特式自然书写,认为这种自然书写显现出作者对19世纪美国工业化时期自然生态文明和人类道德文明双重恶化的忧虑意识.指出这种哥特式自然书写也是麦尔维尔用来构建美国民族文化与文学的重要形式,表现了他对美国民族文化和美国民族文学自觉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9.
周霜  赵洋 《考试周刊》2011,(46):32-33
《诺桑觉寺》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哥特式的语言文字,以谴责和讽刺当时风靡的哥特式风格的小说体裁。  相似文献   

20.
《呼啸山庄》是艾米丽·勃朗特的代表作,受个人经历与所处时代的影响,《呼啸山庄》体现出了浓郁的哥特魅力。本文以经典哥特小说为基础,对《呼啸山庄》与哥特式写作传统之间的联系进行论述,首先对《呼啸山庄》中哥特小说传统的继承进行了分析,然后进一步探讨了《呼啸山庄》对哥特小说传统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