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皮亚杰学说的兴起给当代认识论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重视。大多数的研究者仅从皮亚杰学说本身展开多方位的研究,以求拓展人们的视野,而忽视了这一学说对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论的深刻意义;但也有的甚至利用这一学说的一些成就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予以不同程度的指责。本文试图就皮亚杰认识结构的建构学说展开论述,以说明这一理论的某些成就验证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并指明这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2.
论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者都认为,实践是认识论中的重要范畴,是作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重要标志。近一段时间来,哲学界一些同志还力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概括为“实践唯物主义”,足见实践这一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到底什么是实践?应该如何理解实践范畴?对这一问题人们并没有一个满意的回答。对此,我想就三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科学发生了身体转向,建立在传统认识论基础上的认知语用学研究的身体问题在时代潮流中也亟待解决。从方法论视角转换上,在第二代认知科学、哲学认识论和脑神经科学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认知语用学身体转向的可能性;并尝试性地建构了第二代认知语用学,揭示出认知语用学身体转向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大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曾经作出过多方面的贡献,其中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尤为突出。《实践论》就是他的哲学认识论的代表作。我想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探讨。 一、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的丰富和发展。 《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包括四个方面: (一)提出了以认识和实践为基本矛盾的认识体系。毛泽东以前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尽管论述过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论应与实践相结合,但都没有明确地把认识和实践当作认识论的基本矛盾来  相似文献   

5.
哲学是认知科学的坚实基础。认知科学包含着深刻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皮亚杰以研究儿童智力发展,并且建构出一套关于人类认知发展的理论而闻名,他的理论对于西方教育的改革起了重大深远的启示作用。本文通过探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挖掘其认知科学中的科学哲学思想和科学哲学对认知科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著述,本文辨析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马克思把辩证唯物主义及其认识论的哲学原理、运用于人类社会历史科学,通过围绕《资本论》具体分析说明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著述,发现并且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科学原理及其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说明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解决理解与表达这一对主要矛盾的过程,是知与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区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其他一切认识论的根本标志。马克思把实践观点引进认识论,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使认识论第一次成为真正的科学。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观点,并不是离开前人的思想成果,凭空产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观点的理论来源,和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一样,是德国古典哲学。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时,曾经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中的有关思想。弄清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来源,对于我们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弄清马克思主义在实践观方面所作的革命变革的实质,对于我们批判和  相似文献   

9.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同时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并考察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从而正确解决了认识论的一系列问题,使认识论成为真正的科学。列宁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做出了重大发展。他提出了两条认识路线的原理,阐明了认识论的三条原则,并提出了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论断,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根本特点是什么?这是我们在学习和研究毛泽东认识论思想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人们往往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是阶级性和实践性,而阶级性和实践性各自含义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则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一些哲学专著和教科书把阶级性和实践性并列起来,平铺直叙地进行说明,甚至把阶级性看得比实践性更根本、更重要。既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是阶级性和实践性,而毛泽东认识论思想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那么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根本特点当然也是阶级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1.
科学知识社会学从哲学关注的认识论为切人点,以倡导科学认识的社会性取代传统认识论,将科学的认识过程纳入具体的社会与境中,提出科学认识是在社会运行中展开和完成的。因此,有必要在科学认识的社会性层面考察科学知识如何在社会与境中建构、科学知识如何进行社会转译以及科学知识社会学所倡导的科学认识的社会特性如何超越认知个体主义。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强调哲学是科学技术部门的最高概括,它指导一切科学研究。科学技术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科学与哲学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通过桥梁(部门哲学)来实现。在科学发展初期,科学的认识由以归纳为主逐渐演变为以探索性的假说-演绎为主。机械论的认识论和还原论的方法论是经典科学研究中的主导观点与方法。经典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逐渐转变为科学技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3.
与其它自然科学理论相比较,生物进化论在卡尔·波普尔哲学体系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位置。波普尔既继承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观念,又试图通过把进化引入人类认知领域来进一步发展它。波普尔总是试图对进化论的性质作出特定的解释和评价,不同时期他的解释策略是不同的,这些解释总是引起人们在生物学哲学研究中的广泛争论,这种现象的存在足以说明波普尔进化论思想在当代哲学认知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江西“共大”作为一场将青少年农业职业教育与农民继续教育相结合的试验,其历史经验意义深远。“共大”对江西经济和社会建设、人才培养曾卓有贡献。然而从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看,有其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其主要教训表现在:对马克主义认识论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认识上的偏差;对教师作用的有所忽视;对科学试验规范缺乏认知;缺少正确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对教育科学本身的虚无主义等等。  相似文献   

15.
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包含着认识模式与机制的转变,市场机制的认识论假设主要是:经济活动始终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进行的,经济活动的秩序是在演进中形成的,经济活动的信息运动需要有效的激励机制,市场经济的认识活动提出的问题主要有:价格的认识意义,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市场决策,市场预测与风险,博弈性的市场认识,理想模型与现实模型的认识论分歧,市场与政府的认识互补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的认识论研究,从实践与认识的相互关系开始,进一步深入探讨人类认识的自身机制,即不仅研究思维与存在关系的问题,而且对人类自身的认识能力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一时期的认识论研究,呈现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多学科、多视角、多层次等特点,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17.
Where does Finnish science education come from? Where will it go? The following outside view reflects on relations, which Finns consider ??normal?? (and thus unrecognizable in introspection) in science education. But what is ??normal?? in Finnish culture cannot be considered ??normal?? for science education in other cultures, for example in Germany. The following article will trace the central ideas, which had a larger influ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difference. The question is, if and why the Finnish uniquenes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education is empirically important. This puts Finnish science education into the perspective of a more general epistemological debate around Ernst Mach??s Erkenntnistheorie (a German term similar to the meaning of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though more general; literally translated ??cognition/knowledge theory??). From this perspective, an outlook will be given on open questions within the epistemology of Finnish science education. Following such questions could lead to the adaptation of the ??successful?? ideas in Finnish science education (indicated by empirical studies, such as the OECD PISA study) as well a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ideas of Finnish scienc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认为,自近代以来认识论的发展是实证主义的知识学取代认识论。认识论从事于认识的批判,解答认识可能性问题,而实证主义知识学则局限于经验科学的方法论,将知识与科学等同起来,取消了认识的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陷入了唯科学主义和虚假的客观主义。哈贝马斯从认识对自身的反思入手,揭示了认识与兴趣的关系,批判了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及其科学观,为奠定社会批判理论的认识论基础扫清了道路。  相似文献   

19.
信息科学的兴起使得从信息的视角解释人的认识过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信息认识论"随之得到普遍承认;信息认识论的"扩大化"也可能走向"认识论信息主义",即一种对认识过程、认识机制及认识本质的过度信息化解释。这种解释一方面加深了对认识现象的科学理解,另一方面也可能忽视情感、意志等非形式信息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从而淹没认识的人文方面。  相似文献   

20.
事实和意义是两种不同的认识对象。近代认识论把认识是否符合事实作为衡量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把形成关于事实的客观知识作为认识的最高目标。在现代认识论中更多地考虑人的因素,认识的主体间性等问题受到重视,对客观事实和客观知识也提出异议。意义作为另一种认识对象受到现代认识论的关注,如何达成意义的共同理解成为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