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生态移民,是为了改善生态恶化地区环境状况,以及提高该地区民众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而进行的人口迁移。由于人们的滥采偷猎等活动加剧了三江源区生态的退化,为保护和修复这里的特殊生态,政府安排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的居民移往他处居住,这就是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是青海省政府于2004年在三江源区开始实施的移民项目。根据三江源移民规划办公室制订的《三江源生态移民总体方案》,三江源生态移民的迁出地涉及玉树、果洛等共4州  相似文献   

2.
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近几十年,由于受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持续退化,严重威胁着三大江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了遏制生态系统的持续恶化,我国于2005年开始实施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文章针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规划目标,开展了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状况与变化趋势及其驱动机制的监测评估,以及生态工程生态成效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通过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的实施,区域生态系统总体表现出"初步遏制,局部好转"的态势,取得了显著生态成效,预期目标基本实现。然而,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必须扩大范围,长期坚持,方能实现"整体恢复,全面好转,生态健康,功能稳定"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
陈进福 《青海科技》2006,13(6):13-16
本文对青海省三江源区独特的生态地位和生态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原则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杰  蔡平 《青海科技》2005,12(1):9-12
青海省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本文结合三江源区的生态保护现状和其特有的生态地位,分析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及生态保护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生态保护与建设治理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3,(6):92-92,F0003
编者按:三江源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同时这一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由于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三江源区草地近年呈现全面退化趋势。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共同完成的“三江源区退化草地恢复与生态畜牧业发展技术及应用”项目针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大国家战略需求,研究草地退化成因和形成机理,揭示高寒草甸退化生态过程,  相似文献   

6.
今天,来自我国科技界的专家学者和朋友们齐聚高原古城西宁,参加“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共商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计。在此,我代表青海省委、省政府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7.
岳海文 《科技风》2012,(16):249
三江源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关系到全国的水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本文以三江源为研究区,通过探讨三江源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基本思路及实现形式,提出了构建该区水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青海科技》2014,(3):6-7
以科技集成创新为切入点,经费总投入1030万元的重大科技专项——青海省种草养畜及有机畜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已正式启动。这一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将为三江源及环青海湖地区生态保护提供新的科技支撑,进一步促进了青海省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思路及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玉邦 《青海科技》2003,10(1):15-18
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基本情况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为以来所做的大量工作,提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治理的初步思路以及重点实施的六大工程,提出了生态保护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闵庆文  张永勋  赵贵根 《资源科学》2012,34(11):2018-2025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水源涵养区,由于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生态地位特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从三江源移民安置区农户能源利用对三江源生态系统影响的角度,使用问卷调查法、半开放式访谈法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法,对三江源移民安置区农户能源利用现状、农户对现有能源满意度和农户能源环保认知对三江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三江源移民安置区种植农户能源利用结构较多样,以畜粪和秸秆为主要能源,放牧农户能源利用结构单一,基本依靠畜粪;②农户普遍对能源现状满意度低,放牧农户满意度低于种植农户;③农户倾向于使用环保能源,但对能源环保认知度较低,阻碍了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④农户使用生物质能源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每年损失约23.6737亿元。  相似文献   

11.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退化、恢复治理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退化现状,科学分析了脆弱生态区生态退化的原因及生态过程,提出了三江源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配套技术和有效途径,探讨了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县域要素的三江源地区旅游扶贫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佳  成升魁  马金刚  钟林生 《资源科学》2009,31(11):1818-1824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旅游在消除贫困上的潜力和能力,然而,要让旅游真正朝着有利于消除贫困的方向发展,必须对旅游的发展方式加以调整,因地制宜地选择旅游扶贫的模式.本文构建了三江源地区各县贫困程度和旅游资源禀赋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度了各评价区的贫困度和旅游资源禀赋综合得分,并采用四象限法划分出资高贫低、双高、双低、资低贫高4种旅游扶贫类型区,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整个三江源地区的旅游扶贫基本模式为政府主导模式,以及各类型区的旅游扶贫辅助模式,即资高贫低区的政企合作模式,双高区的项目推动模式,双低区的产业联动模式,资低贫高区的大区带动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三江源地区实施飞机人工增雨指挥工作中FY-2C卫星云图资料应用的几种资料处理方法,利用FY-2C卫星云图红外TBB、可见光反照率和三江源地区19个自动站的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地区不同TBB和反照率的降水几率,建立了三江源地区FY-2C卫星云图资料降水几率模型。  相似文献   

14.
作为河西地区重要支柱的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实行封山育林政策,使植被有所恢复,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改善。在此笔者将封山育林广义上的重要意义做以陈述,浅谈祁连山的封山育林措施及作用,并对长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封山育林是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后公益林区培育森林的主要方式,是落实退耕还林任务的首选措施,是恢复森林物种多样性,提高林分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在建设生态经济林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封山育林将成为公益林区今后营林生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青海科技》2013,(2):54-56
青海省地处三江源头,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是我国主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水资源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在全国具有独一无二的生态战略地位。保护利用好三江源头的水资源,不仅关系青海省推进“三区”战略、实现“两新”目标历史进程,而且还影响着流域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  相似文献   

17.
何露  张永勋  闵庆文  赵贵根 《资源科学》2012,34(11):2026-2033
目前,三江源移民安置区居民利用的能源主要是各种生物质能源、化石燃料和二次能源电能等,这些能源在生产和利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为缓解环境问题,近些年国家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三江源地区实施民用太阳能能源开发利用工程。民用太阳能的开发和普及受当地居民对太阳能资源的认知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个人问卷调查方法,揭示三江源移民安置居民对太阳能资源认知的现状,剖析影响居民太阳能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并评价居民对太阳能使用意愿。研究结果显示:三江源移民安置区居民基本对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有不同程度了解,但认知时间短、水平低;性别、受教育程度和信息渠道等因素对居民的太阳能认知水平影响极显著;安置区居民对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整体上呈乐观态度,但经济成本和居民知识水平是影响太阳能开发利用推广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三江源区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及其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类型的基本特点以及高原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原始性和脆弱性,并提出高原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三江源地区实施飞机人工增雨指挥工作中FY-2C卫星云图资料应用的几种资料处理方法,利用FY-2C卫星云图红外TBB、可见光反照率和三江源地区19个自动站的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地区不同TBB和反照率的降水几率,建立了三江源地区FY-2C卫星云图资料降水几率模型。  相似文献   

20.
连线     
《青海科技》2013,(2):54
青海省地处三江源头,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是我国主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水资源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在全国具有独一无二的生态战略地位。保护利用好三江源头的水资源,不仅关系青海省推进"三区"战略、实现"两新"目标历史进程,而且还影响着流域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青海历来重视水资源问题,把水利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