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上课,首先要备课,备课就要写教案.课备得越充分,教案的质量就会越高,课上得就会越好.因此,教案之于上课是非常重要的,自然也就成了学校业务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检查的标准当然也就非常严格.教师为了检查时得一个好分数,自然要围着检查的标准来转,因此,撰写教案不再单纯是为了上课,从而导致了教案与课堂的脱节,出现了好教案不一定上出好课,课上得好,教案检查却不一定得高分的二律背反现象,使教案沦为一种形式僵化、内容空洞的"无用教案".  相似文献   

2.
李玉柱  尹祚礼 《教师》2010,(19):104-105
教师上课。首先要备课.备课就要写教案。课备得越充分,教案的质量就会越高。课上得就会越好。因此,教案之于上课是非常重要的.自然也就成了学校业务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检查的标准当然也就非常严格。教师为了检查时得一个好分数.自然要围着检查的标准来转,因此,撰写教案不再单纯是为了上课,  相似文献   

3.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教师重要的教学基本功。 “备课”即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要做那些准备工作呢?过去学校里曾提出过“八备”要求,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提问、备板书、备练习、备作业、备实验,最后写好课时教案。根据这个要求概括起来说要做好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谈备课问题     
康金成  黎明 《宁夏教育》2002,(10):59-59
备课,是教师上课的前提和基础。备课包括备学科体系、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等等。备课不充分,无异于打无准备之仗,注定是要失败的。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本天经地义.然而人们往往曲解了备课的涵义,把备课同写教案划上了等号,并把教案是否认真翔实.作为衡量教师工作态度的标志之一,于是,教师除了上课、批改作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外.就是伏案笔耕。  相似文献   

5.
我这样备课     
于永正 《辅导员》2013,(6):13-14
观点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观点二:隐性备课最重要我把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了.  相似文献   

6.
我这样备课     
于永正 《辅导员》2013,(4):13-14
<正>观点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观点二:隐性备课最重要我把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了.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教案展评会上,一本本教案,封面设计图文并茂,一页页备课纸写得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看来,字里行间真可谓教师们心血的结晶啊!诚然,教师上课要备课,这乃天经地义,有关领导和学较如此重视教案备课,也无可厚非;确实,怎允许教师不备课而随意走进课堂,信口开河地去贻误广大学生呢!然而,怎样备?这就值得商榷了。备课,顾名思义,就是准备好课,但毕竟这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上好课,完成好教学任务。问题是“课”不只限“备”在纸上,更不能示花架子。很难信服,教师教案写得好,就足以证明教学效果好?据说,从前私塾老先生的课是“备”在眼里,“备”在  相似文献   

8.
教师上课,首先要备课,备课就要写教案。课备得越充分,教案的质量就会越高,课上的就会越好。因此,教案之于上课是非常重要的,自然也就成了学校业务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检查的标准当然也就非常严格。教师为了检查时得到一个好分数,自然要围着检查的标准来转,因此,撰写教案不再单纯是为了上课,从而导致了教案与上课的脱  相似文献   

9.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应该以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一直以来,我坚持认真把握备课环节,精心设计教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准备。随着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我发现按部就班的依照预先设计的教案上课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教师,不论讲哪一门课程,都要备课。备课备到的水平程度用骨髓、肌肉、皮肤来表示,则有:上档备以研备之,备至骨髓矣:中档备以学备之,备至肌肉矣:下档备以看备之,备至皮肤矣。以看备课。拿到教材,看一句书就写一句教案。教案形式上写的很规范,其内容只是教材的大段摘抄。讲课时照本宣科,离开教案玩不转,他们对教材只掌握到皮肤,其所讲的课自然讲不出什么深度。以学备课。教师拿到教材,先通读,并视为自己的一次学习。在学的基础上再写讲稿、教案,这种备课,讲起课来比较灵活,能有自己的发挥,课讲得有血有肉。以研备课。这里的研字指研究,指在以学备课的基础上,把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重视教研是每位勤奋教师的共同特点。研究,首先要研究教材,不仅要吃透教材,还应了解教材的质量。对教材个别错的地方能及时  相似文献   

11.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应该以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一直以来,我坚持认真把握备课环节,精心设计教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准备。随着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我发现按部就班的依照预先设计的教案上课未必能达到预期  相似文献   

12.
1.做好课前功夫,精心备好每节课。我校对部分教师实施弹性写教案制度,但不是弹性备课。目的是为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而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其实,不写教案的备课是更高层次的备课,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就像讲演不写讲演稿,讲座不写讲座稿一样。无论如何,教师在上课前必须精心备好每节课。2.教师备课一定要做到"四备"。我感觉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备教材"一定要对教材所涉及的"双基"(基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备课,顾名思义,就是为上课而做的准备,广义地说,备课是关于上课的一切准备工作,乃至一个人的教学经验,著名教育家于永正就说过:“这节课我备了几十年”。狭义地说,备课是课前钻研教材,分析学生,选择教法学法,确定教学程序,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教案等的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备课,顾名思义,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教学管理中,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在不少学校,管理者往往把检查教师的备课紧盯在写教案上.  相似文献   

15.
谈备课中的背功●亓臻教师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教案写好了,不等于备好课了,写好教案不是备课工作的结束,写好教案也不等于就能讲好课,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得下一番“熟悉教案”的苦功夫,也就是说,要把讲授的内容,揣摩构思,...  相似文献   

16.
<正>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节课上得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前教师的准备工作。认真备课,不仅针对新上课的教师或上新课的教师,就是有相当经验的教师,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要想上好课,必须要备好课,所以有效备课自然而然成了有效上课的前提。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在备课时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7.
看了《广东教育·综合版》第2期刊登的《无备课上课,不必谈之色变》一文,感触颇多。我认为作者的观点值得商酌。其一,备课就是“写教案”文章认为:当前教师备课不是留着上课用,而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备课不直接决定教学效果,无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等等。很显然作者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这一看法是有误的。事实上,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个环节和一种表现形式真正意义上的备课除了备教材外还包括课前的其他活动,如了解学生、搜集资料、设计教学思路以及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新课程强调“以生为本”,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备课不是为…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教师都知道,“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检查”叫做教学的五环节,——也有把“复习”作为一个环节,放在“辅导”和“检查”之间,但未形成共识,——备课是第一环节,包括熟悉教材,准备教具,写好教案等。“开头一半功”,要想上好课并取得满意的效果,必须备好课,写好教案。 一、教案 所谓教案就是教学计划的书面形式。从广义上讲,教案包括学期教案、单元教案和课时教案。学期教案也叫学期教学计划,是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战略部署或整体设计,要求明确一学期的教学内容,确定一学期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制定出实现目标的相应措施,并对教学进度做出规化。单元教案也叫单元教学计划,是对一学期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一、备课≠备教案什么是备课 ,顾名思义 ,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教学实践中 ,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在很多学校的教育管理中 ,管理者往往把教师的备课紧盯在写教案上。谁的教案写得详细 ,项目填得齐全 ,那谁的备课就是充分、认真的 ;如果谁没有写教案 ,那一旦发现 ,就会被戴上“没有备课”的大帽子 ,不仅要受批评 ,甚至有年度考核不合格面临解聘的危险。于是乎 ,写教案成了备课的全部。这实在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 ,观念上的误区!本文不打算探讨教师年年重复写教案这种行为的实效性如何 ,单就对备课的理解而言 ,写教案决不就是备课…  相似文献   

20.
备课     
有效的教学(effective instruction),要求教师备课时能够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学法、备教法”有人形象地称教案为“课前的计划书,课上的备忘录,课后的反省簿”.备课固然不能等同于写教案,但写教案却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讲课固然不能“照本宣科”,却也不能天马行空、任凭自己即兴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