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课铃响了。从教室窗外忽然刮来的一股劲风,把讲台桌上的讲稿撒落一地。好心的同学要去帮助老师收拾残局,可老师执意不肯。只见老师倏地躬下身来几乎跪在讲台下,躲着风把一张张讲稿按序拾了起来,掸了灰,码齐了放进一个手工制的蓝布口袋里。他就是宗白华先生。当时他教我们《中国美学史专题讲座》课,每次上课总提着那个宝贝口袋,放在讲台的桌上,慢慢掏出讲稿来。但讲课时几乎不看——偶尔一瞥的仅是用一张纸写的提纲。他在滔滔不绝的讲授中,有时注视着天花板凝思,更多的则是转过敦实的身子,在黑板上既写且画。  相似文献   

2.
课堂上,一个学生正在偷偷写着什么,我走过去他就慌忙收起来,我走后他又开始写,很不正常。我一边讲课,一边仔细地观察,抓住时机过去欲将他的字条收起,可那学生死活不愿意给。最后,在我的坚持下,  相似文献   

3.
刘绍棠讲课     
我国著名作家刘绍棠,有一次在天津南开大学讲课。当讲到“每个阶级的作家都是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即使是真实的东西,也是有所写有所不写的,无产阶级的文学更是如此”时,台下递上一张条子,上面写着:“刘老师,我觉得不应该这样。既然是  相似文献   

4.
开心频道     
胡说 有一个老师姓胡,他有一个 习惯,讲课时,如果讲孔子说,他 就会说"孔说",讲孟子说的话 就是"孟说"。有一天,他要讲一 句自己说的话,于是在黑板上写 下"胡说"。 谁写的 某后勤主任到教室检查桌 椅的保养情况,发现一张空桌上  相似文献   

5.
教育人生     
张晓虎 《班主任》2012,(8):68-69
正我的中学时代是在陕西省周至县楼观镇九峪中学度过的,至今我仍十分怀念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怀念与同学们朝夕相处的那段岁月,更加怀念我初三时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张常良老师。正是他,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听张老师讲课,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他的语文课讲得细致生动、妙趣横生,而且他写得一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我听一位语文老师讲课,课文是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课堂上有个镜头是这样的:教师:"古董"是什么?C他随即点超学生张回答〕学生张:〔不加思考地〕古芳J止:古代留下来的东西。教师:嗯,是古代留下  相似文献   

7.
我小的时候,是在自己村子里上小学。那几间简陋的房子,那个小小的院落,还有院子里那几棵老松树,几乎成了我童年记忆的全部。教我们的老师姓张,也是本村的。听爷爷说他毛笔字写得很好,是有名的先生,过年的时候很多人家都要请张老师写春联,所以我是怀着敬畏的心情走进张老师的课堂的。至于他讲课如何,我脑子里没有一点印象了,只记得冬天的时候,他时常将一条白色的长围脖圈在颈上,胸前和背后各留下一段,显得很有学问。上课前后,总是有很多孩子聚在张老师身边,听他说些幽默的笑话。因为自己的父母都只顾着忙,在家里很少有这样的机会。现在想起来…  相似文献   

8.
我有一位双腿残疾的老师,他在给我们讲课时必须坐轮椅,由于我们班的黑板较高,所以这位老师写板书时十分吃力,只能在黑板的下半部分进行书写,而坐在后排的同学只得站起来看老师的板书,十  相似文献   

9.
“老师,希望你不要再提问我了,否则还是那两个字‘不会’”。这是上课铃响后,我正要上讲台时李琦递给我的一张纸条。这节课我没再提问他,而他仍旧是在一个废本子上,时而写,时而画,时而坐着发呆。老师讲课,同学们回答问题,他都毫无反应。  相似文献   

10.
哈哈广场     
聪明的作家一位知名作家应邀去演讲,演讲结束时,作家请听众们提问。不料作家却接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王八蛋”三个字。作家先是愣了一下,接着笑笑说:“通常我收到的纸条都是只写问题,不写名字。而这张纸条却只写了名字,而忘了写问题!字条上的署名是‘王八蛋’。”歪打正着大朋在小学任教,人长得高大,威风凛凛,只是一紧张讲话就会口吃。一次监考,他发现有一个同学在作弊,他气急败坏地指着作弊学生吼道:“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竟敢作弊,给我站起来!!”语毕,9个学生站了起来。为什么不笑老师:“大家都在笑,为…  相似文献   

11.
一幅素描像     
在我的相册 中,有一张不是相 片却胜似相片的素 描像,它出自一位 13岁山村少年的 画笔。熟识我的人, 都说画得太像了。 那少年叫张冠 华,上初中时,我是 他的班主任。他纪律差,几乎所有的科任教师都向我告过他的状,我的门坎几乎被那些气呼呼的人踢断;学习也差,特别是作文,错别字连篇且文句不通。记得那年学校组织师生去大营参观“周总理视察纪念馆”,回来后,我让学生写一篇参观记。在批改作文时,发现他只写了百十来个字,却画了一幅纪念馆的外观图,我差点气晕了。 在作文评讲课上,正在范读我辛辛苦苦写的下水文时,发现他在…  相似文献   

12.
李长云 《吉林教育》2006,(12):56-56
上课铃声响过,田教师夹着教案走进教室准备讲课。他望了望已经写得密密麻麻的黑板,心里有些不愉快,于是问道:“今天谁值日?”学生汪洋站了起来:“是我”。  相似文献   

13.
薛老师     
薛老师是一所乡村小学的教师。说是教师 ,他却不教课 ,而只管着学校敲钟打铃一类的杂务。据说 ,薛老师原先教过语文 ,且讲课非常耐听 ,声音抑扬顿挫 ,颇有古代大儒风范 ,在“文革”中因“出言不逊”屡被批斗 ,后来上课便只管讲课 ,最后连学生听与不听、乱与不乱竟也不过问了。校长因此让他由教课改为管学校的杂务工作了。不过薛老师打铃还是蛮认真的。听学校的老师们说 ,薛老师打铃时间掌握得十分精确 ,往往误差不到一秒。打铃的时候 ,他总是左手抬起来看着手表 ,右手放在电铃按钮上 ,待秒针走到最后一格时 ,他才按动电钮。还有人说 ,为了校…  相似文献   

14.
资料库     
《中文自修》2004,(1):46-47
面对秋天的落叶,一位哲人说:“它不是凋零,不是陨落,它是胜利者的凯旋。”门捷列夫把一个个化学元素及其性质写在一张张纸牌上,在摆弄这些纸牌时偶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有人感到非常惊奇,曾问他怎样想到元素周期律的,门捷列夫听了,大声笑起来,回答说:“这个问题我大约考虑了20年,而您却认为坐着不动,5个戈比一行地写着就行了!事情并不这样!”  相似文献   

15.
《大连大学学报》2021,(1):80-88
柳宗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独到的地位,他奠定了古代山水游记和寓言小品的文学样式;他的传记作品丰富多彩,许多都是写底层劳动者的,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他的诗文凝聚着不屈的愤世情怀,与一般士大夫不同,他是为自己追寻的大中之道不得施展而痛惜;柳宗元是自唐以来,能用楚韵为赋的第一人。他的诗文开创了中国古代美学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下午,我跟往常一样在静静地批改作业。当打开三班刘宇同学的作业本时,发现多了一张用透明胶纸贴上去且对折的纸条。拆开一看,上面写着这样几句话:“老师,由于您讲课时我没认真听,演示时没认真看,造成前天试管炸裂,我向您道歉。老师,我不会说什么感谢的话,只想谢谢您没有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批评我。”哦,想起来了———前天,活动课上,刘宇在做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一实验时,将大试管炸裂了。看看其他同学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且饶有趣味,他悄悄走到我跟前,低头小声说:“老师,盛高锰酸钾的大试管让我炸裂了。”我刚要开口…  相似文献   

17.
马卿馨 《新读写》2020,(2):39-39
记忆中的老物件静立在光阴之中,激励着几代人不断前进。在整理旧物时,我无意间在抽屉里看到了一个很普通的铁皮盒子。我轻轻吹去上面的灰尘,打开一看,里面都是爷爷曾获得的各类荣誉证书,最上面的是一张录取通知书,上书四个大字:复旦大学。我还在牙牙学语时,爷爷就告诉我,他毕业于复旦大学。但我从未见过这张被爷爷珍藏起来的录取通知书。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张写着爷爷姓名的录取通知书,我着实被震撼到了,这可是无数学子的理想学府啊!  相似文献   

18.
张老师是我们学校的骄傲。不仅因为他是洛阳市唯一的全国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得主,我们区唯一的特级教师,更因为他高超的业务素质和令人敬佩的人格魅力。今年初,我有幸参与并目睹了张老师辅导青年教师讲课的全过程。平常只是听张老师上课,好像是吃到一桌现成的“佳肴”,而如今,要亲眼目睹佳肴”制作出炉的全过程了!这是一篇描写周总理的文章——《一夜的工作》。按惯例,讲课老师拿到课文后先自备一天课。第二天,当年轻的解晓普老师自信地带着教学设计来到张老师办公室时,人未坐定,张老师便问“:说说你眼中的周总理吧?”解老师略一迟疑,微笑着…  相似文献   

19.
郑宇 《山东教育》2000,(31):11-12
小刚在张老师指导下学习拼音,他写字相当快但是非常潦草。他的主要缺点就是:不能把 d和 a字的缺口处连起来,于是 d看起来像 cl; a字看起来则像 u字,张老师认为有必要帮助他。   有一天,张老师将批改好的作业给他。在作业上,张老师将其中一个 a字圈出来。并对他说:“小刚,这个字是你在作业中写得最好的 a字。你写的其他 a字仍然有一点像 u。张老师想,你是知道 a与 d这两个字都不可以有缺口的。”从此以后,每逢张老师看到小刚的作业簿上的 a或 d字时,只要他写得好一点张老师就把它圈出来,并且在旁边注上“好”。经过 3星期之后…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出生在雅典城里的一个奴隶主贵族的家里,因为家里非常富有,所以到他该接受教育的时候,父亲便给他请了三位启蒙老师,其中一位教文法、修辞学和写作,另一位则教美术、音乐,还有一位教他体育。柏拉图的写作老师经常讲一些故事给他听,有时让他模仿着写一些小故事出来。渐渐地,柏拉图对写作产了浓厚的兴趣。柏拉图不仅热爱写作,在美术、音乐老师的培养下,他对美的东西的辨别能力也越来越强,后来他在美学上的见解,和他童年的启蒙有着很大的联系。当时在雅典最有学问的人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经常在一些公开场合讲课。柏拉图20岁时,有一天他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