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肃北蒙古人的先民大约从18世纪60年代起就陆续进入了今天的肃北地区。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他们借鉴吸收了周围诸多民族的文化元素,不断适应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形成了自己独具风格的文化特征。为了进一步认识扣了解肃北蒙古人文化在社会转型中的现状尤其是宗教文化的现状,笔者对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进行过扎实的田野调查。经调查发现当今肃北蒙古人社会生活中大量残存古老萨满教信仰习俗。并部分习俗与现令的佛教信仰交融为一体;除此肃北蒙古人佛教信仰的独具特色之处是其僧俗不分现象;另外如今肃北蒙古人信仰出现了多样化扣弱势化趋势便构成了他们宗教信仰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发展:现状、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在全国社会经济、教育、科学技术和化卫生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各民族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对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来说,要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非国有经济、特色经济及优势产业;加快经济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政府管理体制;加速对外开放步伐;树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技术和化卫生事业。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蒙古族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改革中形成了自主创新教育,其经历了自主教育、自主创新教育、自主创新三语教育的三个探索历程;现已进入了构建自主创新教育和谐体系的实验与研究阶段,呈现出一个和谐化、学术化的深化和扩展研究的发展趋势,开辟了民族教育科研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时期对漠南蒙古的关系和政策,在清朝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关系和政策导致了漠南蒙古臣服于清朝,成为它的北部屏障和直接借助的力量,保证了清朝一六四四年的顺利入关和进占中原,从而使中国历史进入清朝统治时期,其次,它为有清一代的民族统治政策奠定了基础,为统治各族人民提供了经验,对清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鉴于此,本文拟就清太祖、太宗时期对漠南蒙古的关系和政策,试加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分析了化安全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从三个方面阐释了我国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社会转型时期,国家控制力对化安全的要求;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化安全观;充分利用WTO规则和化例外原则,保护民族化。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生活着近7万名蒙古族民众,其中成吉思汗所属的奇渥温部后裔约占半数以上。几百年来,在对西南环境的适应过程中,他们形成了以山区农业为主的经济生活,原来的游牧化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但是,他们通过家谱、墓碑、口授的方式,传承着家族的历史和自己作为蒙古人的执信念。西南蒙古族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其中内涵着宝贵的民族人资源。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大学蒙古文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其50年发展历程可分为初创尝试期、低迷停滞期、复苏发展期和繁荣深化期。初创期成果主要在当代文学与文学批评、民间诗歌与尹湛纳希研究方面;发展期成就主要在文学理论遗产整理研究、文学史总体研究、史诗研究等领域;繁荣期主要在文学理论研究、诗学研究、古近代文学研究以及现当代文学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在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总体格局中发现并弥补队伍建设、史料建设及扩展领域等方面存在的缺失与不足,并着力突出特色和优势,是我校蒙古文学学科发展进入崭新历史时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青海蒙古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在清政府的民族政策不断调整下,从人口、阶层、婚姻、文化、习俗等社会结构方面发生巨大了变化,本文从社会结构角度研究这段时期青海蒙古社会的变化,分析这些因素在青海蒙古社会变化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耶律楚材是蒙古汗国时期杰出的契丹族政治家、思想家,曾受成吉思汗和窝阔台两住大汗的任用。在我国多民族犬家庭的形戍过程中.在蒙古民族由游牧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过程中,他提出过一系列具有远见卓识的建议,尤其是他将封建统治阶级长期统治中原地区的主要经验——以儒治国,提供给蒙古统治者加以实行,加速了蒙古社会封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15世纪末至16世纪前半期,整个中亚地区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时期,原来游牧于钦察草原的乌兹别克(旧译月即别)部大举南下,进入河中地区,取代贴木儿王朝建立了乌兹别克王朝—布哈拉汗国;而被逐出中亚的贴木儿后裔则在印度、阿富汗境内建立了“莫卧儿帝国”。从乌兹别克部分化出来并联络了其他操突厥语和蒙古游牧部落的哈萨克部落联盟,也在这时期获得了迅速发展,占据了巴尔喀什湖至伊犁河和七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在这种形势下,由于受到诸游牧部族的排挤,察合台后裔所领蒙兀儿请部被迫转入新疆南部各绿洲,建立了以叶尔羌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1.
清代中期蒙古族家族文学与文学家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蒙古族家族文学研究一直为学界所冷落。清中期的蒙古族家庭文学因其民族融合进程中的文化地位及文学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清中期出现了法式善、和瑛、博卿额等文学家族,这些家族因为有着很好的文化传承和文学修养,家族多能文之士,文学创作也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2.
清代蒙古地方法规有关民事法律行为的规范,是在继承北元时期诸法典中的民事法律规范内容的基础上,对物权、债权债务、婚姻家庭和继承权等方面进行的更为详细的规定,成为蒙古封建扎萨克诺颜自主裁决的独特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3.
清廷宣布“筹备立宪”后,为了将蒙古地区也纳入筹备立宪的统一轨道,对理藩部提出了筹备“藩属宪政”的要求。为此,理藩部拟订了筹备藩属宪政应办各项事宜并设立专门机构,并对各盟旗进行了广泛的调查。随着资政院的成立与第一批蒙古王公议员的产生以及各地咨议局的成立,对蒙古地方传统的制度体制的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但由于清政府的迅速灭亡,这些筹备措施未能得到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4.
满蒙联姻     
满蒙联姻作为清朝奉行不替的国策,始于皇太极时代,经过皇太极和福临两朝的发展,到康乾时代趋于完善,乾隆后至清末作为既定国策沿袭。同前代相比,清朝的满蒙联姻具有制度性,通过大规模、多层次、持续性的互相通婚,满洲贵族与蒙古王公结成政治联盟。满蒙联姻对清朝统一中国、巩固政权和治理边疆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早在蒙元时期,儒学便传入蒙古地区。有清一代,清朝所辖蒙古地区东至东三省,西至新疆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北至大漠,南至长城沿线。儒学在这些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传播,产生了或深或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清水河县黑矾沟明清古瓷窑址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现遗存明、清古瓷窑25座,大部分保存完整。经专家认定:黑矾沟古瓷窑址群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烧造瓷器的民窑作坊遗址,是我国北方民窑"磁州窑"系列在晋蒙交界处的传承与发展。该古瓷窑址群对研究明清时期北方瓷系陶瓷生产历史、发展脉络以及蒙、汉交界处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文化、民族风情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黑矾沟明清古瓷窑需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7.
降清是钱谦益一生中的最大转折,他内心充满悔恨,决意不再著述。然而,顺治四年,钱谦益涉嫌卷入山东起兵案,他开始以诗来表明自己的复明心迹。顺治五年,钱谦益因卷入江阴黄毓祺案而被管制于南京。管制期间,他与遗民故老广泛交往,并最终融入了遗民的文化圈,完成了他入清后的心态转换:从誓断笔墨、佛门忏悔到怀明反清、以笔报国的心态转换。  相似文献   

18.
清末新政时期。贡桑诺尔布等一批觉醒的蒙古王公接受新化新思想,在蒙古地区实行了一系列的革新活动,提出因地耕牧以筹生计、筹设公司以兴实业、速修铁路自主经营的积极主张。其基本宗旨就是以兴办实业来振兴蒙旗经济。  相似文献   

19.
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土地出租中永佃权是普遍存在的,出租土地者主要是蒙古族。出租的土地在契约中称作户口地。地契反映出归化城土默特蒙古族户口地的实际运作与官方史料记载是不同的。地契中土地出租价格的变动反映了蒙古族地权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宁祺寺是清代呼和浩特地区黄教15大寺庙之一。内蒙古图书馆观存该寺清代蒙文档案中有放高利贷和出租土地房屋的契约,收取布施和苏木银的帐簿,对了解研究该寺的经济收入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