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意义】分析高校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网络结构及演化特征,有利于推动高校信息的有效传播,提升舆 论引导力。【方法/过程】以高校官方微博为例,本文对高校新媒体信息传播网络密度特征、网络中心性特征、网络结 构特征、地域路径及情感路径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BA无标度网络模型对高校新媒体信息传播网络结构的演 化特征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结论】高校新媒体信息传播网络具有较小的聚类系数、较短的网络平均路径,节点 的度分布符合幂律规律;高校新媒体影响力正在突破传统地域影响;高校信息传播中以积极情感为主,网络舆情事 件对情感影响较大;随着节点增加,网络平均度经过前期快速增长后会稳定在某个恒定值左右,网络平均路径长度 则一直呈现增长趋势。最后本文提出了改善高校新媒体信息传播网络结构的建议。【创新/局限】在今后的研究中 需要进一步扩大数据样本和时间跨度。  相似文献   

2.
马全恩  张娟 《情报科学》2018,36(7):30-35
【目的/意义】微信公众号的复杂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符合人际交流特点。论文在经典 SIR模型基础上 构建微信公众号传播网络并研究其传播机制,对微信后台进行信息监管及传播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 基于 SIR的信息传播 BA无标度网络模型,并提出影响其传播的因素,通过 Netlogo仿真工具实现信息传播复杂网 络影响因素的仿真。【结果/结论】实验表明目前阶段对微信公众号网络的监控难度很大,不应该仅通过“意见领袖” 或阻碍“再次传播”来控制,而应多采取“揭露真相”或“疏导”等方式进行引导。此外,对不同信息在微信公众平台 网络中进行目标配送,会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网络是数字出版产品研发风险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明晰风险信息网络传播机理是规避数字 出版产品研发风险的基础。【方法/过程】探究数字出版产品研发风险信息网络传播的内涵与规律,基于复杂网络理 论构建数字出版产品研发风险信息网络传播动力学模型,并对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结论】研 究结果表明:网络的平均度、初始情况下处于传播者状态节点的度值、个数以及第一次接触度值最大节点传播的信 息后向外传播的概率越大,风险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范围越广,传播时间越持久;由人们主观意愿决定的接触者状 态节点转变为免疫者状态的概率越小,风险信息的网络传播范围越广、时间越持久。  相似文献   

4.
汪兵  段尧清  周鹏 《情报科学》2018,36(5):131-136
【目的/意义】在线学习情境下包含师生两类节点的关系网络,是在线学习信息传播区别于传统同质节点社 会网络的重要特征。构建这类结构复杂的关系网络,并深入研究其信息传播规律,对社交行为及学习效果具有重 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基于对在线学习交互数据的统计,通过理论分析和网络统计构建了师生交互关系网络模 型,并用该模型拟合真实的高校在线学习交互模型。【结果/结论】通过模拟师生交互关系网络模型的信息传播发 现,在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信息的传播速度与网络规模、信息的发布者并没有显著关联,而与教师在社会网 络中的传播者转移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微博社区网络结构特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舆情的信息传播机制。【方法/过程】以社会网络的 角度分析了微博社区网络静态结构特征,同时构建了微博信息传播模型,实证分析了微博社区网络静态结构特征 对舆情传播的影响研究。【结果/结论】实证结果显示,微博社区的网络结构规模、密度以及节点特征参数对舆情信 息传播的受众度、流动度及影响力方面均有显著影响,存在着紧密的内部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本文利用用户在健康信息问答过程中产生的真实数据,从网络结构和信息主题两个维度对网 络健康社区中的健康信息传播网络及主题特征进行研究,进而为社区的建设和维护提供建议。【方法/过程】首先,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不同时间阶段的健康信息传播网络进行指标测度和可视化呈现,探究其网络结构特征;然 后结合LDA和已有词表,对社区内健康信息进行主题识别和提取,分析健康信息主题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结论】本研究发现实验选取的网络健康社区内部的健康信息传播网络具有小世界效应,用户流动性大,关键节点变 更快;用户健康信息问答的内容集中在若干主题,且部分主题随时间呈现一定变化趋势。【创新/局限】网络健康信 息的生成和传播源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本文从网络结构和信息主题两个维度开展研究,更符合其内部机理, 研究更加深入和具象;网络健康社区种类众多,本文只选择其中一个社区进行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研究舆情在可调聚类系数的加权无标度BBV网络中的传播机制,为控制舆情发展提供参 考。【方法/过程】在经典BBV网络的基础上加入三角连接,使得原有网络模型具有可调节聚类系数这一特性,并引 入SIR模型,通过节点之间边的动态权重值来决定网络中三种状态之间的转换概率。【结果/结论】本文BBV模型中 节点度分布、点强度分布和边权分布整体上满足幂律分布,三角连接率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网络模型聚类系数的 大小,模型中节点度与节点强度二者满足一定的线性关系。三角连接的引进可以有效提高网络中的聚类系数,可 以满足大范围调节聚类系数的网络建模。  相似文献   

8.
熊建英 《情报科学》2021,39(1):41-47
【目的/意义】为有效约束社交网中隐含风险的信息传播,研究一种基于信誉的信息行为动态管理机制。【方 法/过程】通过节点身份认证与历史行为计算节点信誉值,利用敏感词的风险权值计算内容的风险指数后并进行风 险类型分级,综合节点源信誉与内容风险指数提出一种基于社交网节点信誉授权的信息传播控制模型(RBDC)约 束不同类型信息转发权限。【结果/结论】仿真结果表明,相比无限制的信息传播情景,对内容风险与用户信誉进行 细粒度的分类与并构建转发权限映射关系,可以显著限制高风险信息传播速度与传播范围。【创新/局限】在保障社 交网用户属性数据真实与敏感词风险词表有效维护的情况下,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构建的RBDC信誉授权传播抑制 模型可以实现信息传播动态调整机制,抑制风险信息传播,也有利于促进网络节点的自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twitter网站上的转发和评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表明,用户的信息传播能力服从幂律分布。在此基础上,对以上2个实证数据集进行可视化仿真研究,结果显示某用户的微博被转发的人数越多,其对信息在网络中传播扩散的作用越大,但是不同的网络,关键节点对信息传播的影响程度不同。幂指数的大小决定了无标度网络中关键节点出度值的分布范围,幂指数越大,关键节点的出度值分布越均匀,其对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范围的影响相对越小。  相似文献   

10.
刘小平  田晓颖 《情报科学》2018,36(1):96-101
【目的/意义】为了解媒体微博信息传播规律与特征,识别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媒体微博节点与类型,更有效 地对信息传播进行监管和引导。【方法/过程】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选取新浪微博中的部分媒体微博为研究样 本,测度其社会网络结构特征,并结合中心度与LeaderRank 算法测度媒体微博影响力。【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媒体 微博社会网络整体较为紧密,信息在媒体微博网络中的传播速度较快,网络节点之间的整体凝聚性强;网络结构与 节点位置决定着成员的影响力程度;具有高度影响力的核心节点的资源控制能力与话语权相对较大,可以通过改 变中心度、聚类系数等手段引导核心节点,控制信息传播态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针对社会网络中节点地位评估创新研究的不足,本文引荐一种新的社会网络节点分析指标, 即节点的结构权力(Structural Power,简称SP)指标。【方法/过程】首先,给出SP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用示例说明SP 的科学性、合理性;然后,选取我国10所高校情报学领域合作团队为例,计算10个合作团队中成员的SP值;之后,构 建10个合作团队的合作网络,获取网络中成员的中心性指标;最后,就合作网络中节点成员的SP值与其中心性指 标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结论】实证研究表明:SP指标与中心性指标呈显著相关性;SP指标能同时兼顾与其他节 点的连接数量、第三成员同时与考察成员和其他成员的连接关系,其他成员之间的连接关系等,是基于整体网络连 接关系的一种社会网络中节点的结构权力地位与评价指标。【创新/局限】本研究提出的SP指标既能评价社会网络 节点中某一成员的中心地位,又能兼顾其他成员在整体网络中的多种关联。但当社会网络中某一节点的SP值发生 变化时,该节点对网络信息的控制能力和整体网络的信息接收能力、传播能力也会发生变化,怎样动态评价节点的 SP值是未来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解析了微博舆情话题的传播、微博网络拓扑结构特点、微博网络中的信息传播特点,发掘舆情 传播过程的影响因素,继而对在微博网络上发生的舆情扩散进行有效的控制。【方法/过程】在传染病动力学的SIR 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部分无知者直接变为免疫者以及具有衍生效应的SIR改进模型。结合微博网络拓扑结构 进行了有向无标度网络的设计,并利用微博网络的信息互动模式对感染率以及转化率进行了改进,最后对此模型 进行简单的因素分析。【方法/过程】构建的微博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变化符合实际生活中微博网络舆情的传播变 化,并分析了各个影响微博网络舆情传播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覃志华  刘咏梅 《情报科学》2017,35(5):119-124
【目的/意义】近年来微信已成为民众社交的首要平台,同时也逐渐成为谣言传播的主阵地,但目前针对微 信谣言传播的研究尚不多见。【方法/过程】将微信网络划分为朋友圈网络、群网络和公众用户网络,生成了微信谣 言传播加权有向三层网络,在此网络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兴趣衰减效应的线性阈值谣言传播模型,并利用多主体仿 真平台Netlogo对该模型进行仿真。【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微信群的存在改变了个人用户网络节点的度分布,且导 致当节点信任度较低时微信网络比微博类网络更有利于谣言的传播;节点信任度与谣言的传播力度显著正相关; 增大谣言传播阈值和减小谣言传播兴趣值,能有效抑制谣言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潘骏  沈惠璋  陈忠 《情报科学》2018,36(7):45-50
【目的/意义】为了探讨如何有效管理群体事件在微博中的传播,文章分析了群体事件发生时事件参与者在 微博中的发言行为特征。【方法/过程】秉持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的研究理念,通过引入复杂网络的相关知 识对真实案例的微博传播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来探寻群体事件微博传播中的网络特征以及事件参与者在微博发 言中的行为特征。【结果/结论】发现群体事件的微博传播网络是具有无标度性质、小世界特征和较高集聚系数的复 杂网络。群体事件的微博传播不但存在周期性、个体异质性和阵发性等特点,而且从 K核分解的角度来看,陈发性 具有自相似性,处于 K核分解中心层的用户通常能在群体事件的微博传播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微博舆情监管是政府推进网络社会治理所面临的难题。对微博舆情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 解微博舆情传播规律,为政府监管微博舆情提供建议。【方法/过程】首先通过分析微博舆情的社交网络结构特点, 对BA无标度网络进行改进。随后将模糊观点与Deffuant-Weisbuch模型融合,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模糊相似度的舆 情演化规则。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分析微博舆情演化特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模糊观点的类型对舆情演化的周 期与规模有影响。用户对于热门发现微博的关注度对舆情传播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欺诈信息在网络中广泛传播使得网络欺诈不断滋生蔓延,探究基于“受骗者-欺诈者”双边的 网络欺诈信息传播机理,对实现网络欺诈的科学预判和及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引入生态学理论,分 析网络欺诈信息传播主体及其竞合关系,构建网络欺诈信息双边传播模型,并通过Python编程进行仿真和实际案 例分析,讨论网络欺诈信息双边传播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网络欺诈信息传播与传播主体的影响力、信 息自然增长速率和初始状态密切相关。模型能够模拟设定条件下的信息传播过程,并为有效抑制网络欺诈信息传 播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企业集群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推动自身的转型和发展,专利作为技术创新的产物,被广泛应用于技术创新的研究中。本文基于企业合作专利数据构建创新网络,在传染病传播SIR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创新活动在复杂网络中的扩散机制和规律,以及不同参数对创新扩散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合作专利的创新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的特性;创新扩散的速度和规模与网络结构、网络规模、节点属性以及感染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舆情监管关乎社会稳定,区块链作为当前一种重要的应用技术,关于区块链社交网 络的信息传播特征和规律研究将有利于对区块链社交应用的舆情监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过程】基于区 块链和信息传播理论,通过爬虫采集区块链社交网络应用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Gephi进行数据可视化 并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此基础上,对整体网络下的社群进行对比分析,重点讨论了声誉分与用户 度的关系情况。【结果/结论】区块链社交网络为无标度网络;社群间的平均聚类基本一致并且较低;用户发帖量服 从幂律分布;声誉分高的用户在区块链网络中的影响力较大,其在舆情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创 新/局限】基于区块链社交网络应用,本文分析了区块链整体社交网络及区块链社群网络的舆情信息传播特征及规 律,后续将采用动态网络、超网络方法对区块链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特征及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易明  张雪  李梓奇 《情报科学》2022,40(5):3-10
【目的/意义】研究社交网络中影响辟谣信息传播效果的因素,丰富了辟谣有效性的理论,为相关部门制定 提升辟谣信息传播效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过程】基于流行三要素理论总结辟谣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 情感分析、社交网络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验证影响辟谣信息传播效果的因素。【结果/结论】粉丝数、情感倾向、“真 相陈述”和“直接反驳+真相陈述”的辟谣方式、原创性、“文字+图片”、休闲时间、网络规模、网络密度和平均路径长 度显著影响辟谣信息的评论数和转发数;辟谣信息中含有@显著正向影响转发数,含有链接显著正向影响评论数。 【创新/局限】基于流行三要素理论对社交网络中辟谣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提炼,并考虑群体因素,利用社 交网络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但是本文未考虑到平台因素和粉丝个人属性因素等, 后续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由于微博消息发布的自由随意性,微博中的虚假信息泛滥,且难以识别,信息冗余、信息失衡 等问题也很突出,这给人们通过微博获取资讯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方法/过程】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通过微博中“关 注”与“被关注”的关系构建媒体领袖间的关注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相关方法对该网络中的主流媒体进行识 别,分析评价网络中的节点在消息传播方面的作用,并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分析媒体领袖间的关系网络对消息 传播的影响。【结果/结论】据此提出一些有利于微博消息传播和扩散的建议,帮助人们通过微博获得真实、准确、全 面的资讯,也有利于改善微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