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档案是建构社会记忆的基本要素,档案工作是构建社会记忆的实践活动。本文分析了档案社会记忆观理论的兴起时代背景,阐释了档案社会记忆观的基本内涵,建议我国档案界应担负起职业使命,抓好工作着力点,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建构和传承提供档案支撑。  相似文献   

2.
通过介绍"城市记忆工程"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本文分析了档案记忆观视野下,档案编研为"城市记忆工程"的开展提供的理论和实践支撑,进而论述了城市记忆工程"为档案编研提供的新的发展空间,并就新形势下档案编研工作参与"城市记忆工程"的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档案记忆观是档案学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档案学理论,在此理论的观照下,档案学的研究边界得以扩大,档案的属性和功能有了新的认知和发展,档案学研究范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综述国内外档案学社会记忆研究现状出发,探讨档案记忆观理论下的档案基本性质,回顾国内外档案记忆观的研究历程,从而厘定和探讨档案记忆观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4.
《兰台世界》2019,(Z1):105-106
<正>档案因其记录社会活动的客观性、完整性和稳定性而担当起"社会记忆"的重任。档案记忆观是从社会记忆和集体记忆的视角,对档案产生新的认识。档案记忆观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和角度,即用记忆的角度看待档案。本文从档案记忆观的视角出发对广播电视档案及其管理工作进行审视和思考,以期促进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和提升广播电视档案价值。一、档案记忆观的内涵档案记忆观是档案学的一种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问题是档案记忆观研究的首要问题,也是档案记忆观的理论基石和走向深入的前提。本文以档案的记忆属性为出发点,全面阐述了档案与社会记忆存在着承载关系、转化关系、建构关系、佐证关系和控制关系等五种关系。  相似文献   

6.
《档案记忆观的理论与实践》是有关档案与集体记忆、社会记忆的最新力作。该书呈现五大特点:研究方法多元化、研究视角扩展化、整体与局部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内容夹叙夹议;具有三大价值:为记忆工程的开展提供指导和参考、充实档案学研究成果、深化档案领域服务范围。  相似文献   

7.
档案记忆观为企业档案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企业档案是构筑企业组织记忆的基石,以多维视角开展档案收集工作,以宏观鉴定为指导的科学的鉴定工作,以及丰富的档案提供利用服务,是真实、完整的企业组织记忆构建、维护、传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档案是建构集体记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要素,数字档案是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收藏和开发是构建档案资源的基本途径。根据当代档案记忆观和资源观,有必要大力加强档案数字资源建设。建议构建"中国记忆"大型数字资源库,以真实丰富的数字资源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建构和传承提供文献支撑,促进档案事业社会影响力和公众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李依玲 《档案管理》2020,(1):30-33,59
知识管理作为新兴的管理模式在商业活动中被广泛应用,将知识管理应用于档案记忆再生产中有利于科学系统地获取、组织、存储、共享档案记忆,挖掘档案记忆的知识价值,为知识创新提供资源的土壤,为档案记忆的传承与发展带来新视角。文章首先从档案、记忆、知识的关系,知识管理理论与档案记忆理论的研究路线的相似性,知识管理理论为档案记忆再生产提供方法论指导三个方面对知识管理理论在档案记忆再生产中应用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然后勾勒出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记忆再生产架构,提炼出三条应用方式:以档案部门为主体的记忆重构,以公众为客体的记忆生成,档案部门与公众相互作用的记忆升华。  相似文献   

10.
档案学界已经开始了档案记忆观的研究,研究内容丰富多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电子文件与社会记忆关系方面的研究涉及较少,以电子文件为栽体的数字记忆研究未受到重视,在已经进入数字时代的今天,数字记忆应当成为档案记忆观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1.
档案记忆研究不只是一种理论观点、一种理论解说,它对阐释理解档案现象、探讨解决档案理论与实践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从档案记忆工程、媒体对档案记忆展演、国家记忆传承、档案部门构筑社会记忆、档案学理论创新等5个方面对档案记忆研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释,以表明“走进记忆之门”的档案学,还要进入记忆的堂奥。  相似文献   

12.
文章剖析了“世界记忆”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有关“世界记忆”的实践价值,以期促进档案学理论创新,谋求现代社会档案价值共创,档案资源共享以及全球合作的有效呈现.  相似文献   

13.
档案记忆再生产研究是运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和当代社会记忆理论,对档案记忆的生产(生成)与再生产行为及其过程进行多方位、整体性探讨,旨在探索发现档案记忆再生产行为的内在机制与本质规律。作为档案记忆研究的自然延伸和再度阐释,档案记忆再生产研究具有整合档案记忆研究既有成果、开拓档案记忆研究新空间、助推社会记忆研究新发展、打开学科知识交汇的新门径等学术价值;需要我们探索解决其中涉及的科学性问题、本体论问题、合法性问题、体系化问题、关系性问题、方法论问题,以构建一体化的档案记忆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十三五”期间,我国档案学科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社会、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推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在档案学原创性基础理论研究、档案学研究平台、团队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较薄弱,学科影响力尚需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期间,我国档案学科仍将关注人文、管理和技术三大研究取向,更注重这三者的交叉与融合,重点对文件档案管理数字转型、档案记忆理论与数字记忆、档案与数字人文、档案社会化趋向与文件档案管理理论创新、文件档案治理、古文书与档案事业发展史、文献遗产保护与修复及档案学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等领域开展研究,开创开放、多元、创新的学科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作为档案学演进的一股重要潮流,后现代档案学已成为继古典档案学与现代档案学之后的又一创新性理论样态。探析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思想实质是理解与深化这一理论样态的重要基础。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思想实质体现在其理论批判性、思维更新性和多元主张性。其中,理论批判是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基本立足点,区别于传统档案学理论的僵化模式;思维更新是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发展活力源泉,区别于传统档案学理论的固有认知;多元主张是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区别于传统档案学理论的确定性倡导。  相似文献   

16.
档案价值鉴定论作为档案鉴定理论是诞生以来认可最普遍的档案学思想,从档案的保存价值、价值判别主体、判别标准、价值内容等多个方面,逐步揭示了档案鉴定的一般规律,在中外档案鉴定的历史实践和现实工作中得到普遍遵循。但是,价值鉴定论把档案的“保存价值”建立在档案“未来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不仅超出了档案工作者的能力极限和实践操作的可行性,而且使档案鉴定陷入“主观臆测”的悖论。对此,档案鉴定应立足于鉴定环节的基本职能,从档案作为“社会记忆”的本质出发,以档案的社会记忆作用为鉴定依据和标准,判别文件的“保存价值”,从主客体和主客观方面建构档案记忆鉴定理论。  相似文献   

17.
陈艳 《档案学研究》2018,32(6):133-137
南非档案学家哈里斯作为“解构主义”的突出代表,其在档案记忆方面的观点一反传统的“档案是历史的镜子”的观点。本文从哈里斯对档案工作者的定义出发,从档案鉴定、档案收集、档案著录和电子文件四个方面介绍哈里斯的档案记忆观。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积累了无数的社会记忆,这些记忆中有很大一部分以档案为载体不断被激发及延续。档案编纂工作按一定主题整合分散的档案,在此过程中将留存于这些档案中的社会记忆串连起来,用以唤醒、传承社会记忆,实现记忆意义的生成与深化,这既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档案记忆再生产的过程。社会记忆再生产理论拓展了档案编纂工作的性质与功能,基于此对编纂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进而推动档案编纂工作的调整与优化,推动其社会功能放大。  相似文献   

19.
档案记忆观的主要理论来源包括后现代主义、社会记忆理论、新史学理论;档案记忆观历经孕育期、形成期,正向成熟期发展。国内外研究主题从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两个层面展开,成果丰富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在意义探寻中深化理论向度,在比较框架中拓展研究题域,在研究方法中注重社会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