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宾阳炮龙节是广西最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民间节日之一。炮龙节的历史渊源和活动内容承载着深厚的传统内涵,融合了民间信仰、社会关系和民族精神等多方面的文化元素。同时,炮龙节还具有娱乐宣泄、文化传承及经济发展等社会功能。该节日是历史传统与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民族文化产业化开发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2.
安徽淮北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由于种种原因,本地区的民俗旅游一直未得到有效开发.蚌埠市具备大力发展民俗旅游的基本条件.要建设成为本地区的旅游中心城市,就必须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定位、给予资金及政策支持,要注重与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相结合,大力开发民俗旅游产品等.  相似文献   

3.
论赣台客家民俗旅游合作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台有着深厚的客家文化渊源,各自有着丰富的客家民俗文化资源,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也互有优长与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江西已推出旅游强省战略目标,着力打造"江西风景独好"形象品牌,在国家旅游政策的支持下,赣台客家民俗旅游迎来发展的最好机遇期,赣台客家民俗旅游互相借鉴与合作发展势在必行,且前景光明。建立赣台旅游机构合作联盟,整合客家民俗旅游资源,打造参与体验式客家民俗旅游产品,策划完美的"台闽赣"客家旅游线路,加强客家民俗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创意设计,加大赣台客家民俗旅游的立体式宣传与营销力度,必将促进赣台客家民俗旅游合作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进行了梳理,以宾阳炮龙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个案,指出宾阳炮龙文化的遗产价值。针对宾阳炮龙发展面临政府主导力度有待提升、缺乏明确的配套管理体系、城镇化水平低使得炮龙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受限等困境,提出政府做好引导工作、助推炮龙文化的发展,成立宾阳炮龙传承管理与研究机构并构建评估体系,提升城镇化水平,促进炮龙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等策略。  相似文献   

5.
民俗旅游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一种对游客有强烈吸引力的、具有明显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业已成为当代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回族的风俗文化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具有极为典型的伊斯兰文化特征,作为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开发潜力巨大。在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对内容进行精选。一是要重视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与其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性,突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增强回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二是充分体现并尊重回族的民俗习惯,防止将回族民俗文化庸俗化、伤害回族民族情感的猎奇行为。三是注重回族民俗文化内涵的挖掘,增强回族民俗旅游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民族文化特色。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是寻找回族民俗文化与文化旅游的契合点,重点围绕回族清真饮食、回族节庆、回族服饰、回族艺术、回族民俗观赏等方面内容来进行。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云南哀牢山区仅有的4万人口的彝族支系花腰彝创造了绚烂多彩、独具风格的花腰彝文化,花腰祭龙节就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之一。本文阐述了祭龙文化,分析了祭龙民俗的旅游价值,并提出应从四个方面对祭龙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开发。采用节庆活动的模式;树立花腰舞龙品牌,打造海菜腔、烟盒舞原生态歌舞名片;与其它习俗结合起来进行旅游开发;开辟一条滇南花腰民俗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7.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文化类型的旅游活动已经越来越热,但是丰富多彩的九江民俗旅游资源却未被开发出来。文章分析了九江民俗旅游资源的形成及特征,结合九江民俗旅游资源的实际,提出开发战略,以期对九江民俗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主体潮流之一,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和民俗旅游活动的开展是构筑地区旅游特色的关键。黑龙江省民族民俗特色浓郁,民俗旅游资源“丰饶”,民俗旅游极富发展潜力。本文从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特性的剖析认识出发,指出了黑龙江省民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主题、布局形式及项目方案等,为黑龙江省民俗旅游业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青海互助土族民俗旅游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青海互助土族民俗旅游的开发现状,采取实地踏查法、问卷访问等方法进行调查分析,并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土族民俗旅游开发的优势、弱势、机遇与挑战;分析阐述了土族民俗旅游给当地经济带来的影响,提出了构建互助土乡民俗风情旅游区的旅游发展思路;其发展模式是:建立主题鲜明的土族文化旅游区;利用节会集中展示土族文化旅游资源;建立土族文化博物馆;利用研讨会挖掘土族文化旅游资源内涵。  相似文献   

10.
旅游作为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而民俗旅游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形式之一。天津是一座具有600多年悠久传统习俗的城市,文化底蕴丰厚。本文通过分析天津民俗旅游的形成,探讨了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提出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与策略,为天津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济南的古城民俗旅游与节庆民俗旅游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济南古城区民俗旅游资源的特色与优势,对泉水人家、民风民俗、古老的街巷、丰富的节庆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针对民俗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从民俗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济南市古城民俗旅游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南宁市节事旅游资源丰富,民俗节庆气氛浓厚。近年来南宁市节事旅游不断发展,已成为南宁市旅游主打项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南宁市应充分挖掘特色节事旅游资源,引进和培养专业节事旅游人才,加大开发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强节事旅游营销宣传,以促进南宁市节事旅游健康快速发展,并最终实现南宁市旅游经济效益和旅游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耿村民间文学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极具旅游开发价值。耿村经济水平落后,旅游开发时应采取渐进式发展策略,采用民俗旅游、乡村旅游、民间文学旅游三位一体的互动、立体式开发,将耿村建成集科研、教育、休闲娱乐、购物、节庆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近期开发目标是,打造"故事人家"经营品牌,举办耿村国际故事节,整顿耿村庙会,建立生态农业园等;远期开发战略是,建立生态民俗博物馆及主题公园,并与文化产业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民俗作为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中最为绚烂多彩的部分,对旅游者具有很大吸引力。文章以徽州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类型和特点,以明确其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进而考察开发现状并重点分析开发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并最终从开发原则和开发措施两个方面提出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民俗旅游是时下一种颇具吸引力的旅游形式,民俗旅游产品是当前最具有垄断性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之一。汝城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但其开发状况不尽人意。笔者从汝城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色入手,分析了汝城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四个方面分析莆田民俗旅游资源的特色,指出其目前开发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莆田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应加强与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的有机结合,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开拓客源市场,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和政府导向等。  相似文献   

17.
民间信仰文化资源是可供开发利用、发展地方经济的资源之一。文章在界定"民间信仰"定义的基础上,阐述当前我国民间信仰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概况,将之概括为祭拜用品的生产与销售、信仰场所的进香与观光、节庆活动的旅游与商贸及神灵故事的影视与演艺四个方面,进而提出进一步加强开发利用的思考: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要坚持传统传承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要坚持以创意做大做长产业链。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旅游开发的民俗资源,也是民族文化延续重要载体.若能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且还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文章以台江姊妹节为例,深入探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民俗文化是区域重要的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实现其有效利用和深度开发不仅有利于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二月二"灯会作为宁德市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其文化内涵丰富、文化类别多样,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通过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借助旅游节庆开发的模式实现"二月二"灯会民俗文化的现代化与创新,促进其可持续传承.  相似文献   

20.
植根于湖州乡土民间的湖州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文章通过湖州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地理背景的分析,总结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及类型,提出了湖州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途径,以为湖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