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C 22."长年累月"不要写作"常年累月". 23."差强人意"的"差"是指大略、稍微,这个成语是指大体上使人满意,不要误用为表示"不合主观意愿". 24."彩"与"采",都是多义词,应根据不同的义项加以辨别.一般来说,在表示具体事物时用"彩",如"节目精彩""剪彩""彩排";在表示抽象意义时用"采",如"神采""兴高采烈".  相似文献   

2.
有关两会的常见错误用语有哪些?怎样规避?如何正确使用规范用语?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梳理一番将有助于相关的报道工作。 1."×届全国人大×次会议""全国政协×届×次会议"这两个会议名称中"×届""×次"的位置不同,不要写错。"两会"一词因使用较广,可不加引号。"十五""十一五"均应加引号。 2.不要随意使用简称和略称。"政府工作报告"不要简写成"政府报告"。 3."提案"与"议案""建议"。全国人  相似文献   

3.
138.淮河流域的"颍河"和地名"颍上县",不要写成"颖河""颖上县"。139."授予"与"授于"的着眼角度是不同的。向某某人或单位颁发某项奖励和荣誉,用"授予",如"向王队长授予先进个人称号"。"授于"则是从被授的东西着眼,如"把先进个人的称号授于王队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上博藏简《用曰》篇中的一些词句做出新的解释,认为简2中"不可"的""读为"嗑",意为多言;"事非与有方"的"与"读为"举";简6"错心怀惟"的"惟"用其本字本义,"错心怀惟"犹言"用心思虑";"非人是恭,厥身是卫"意指不是对他人恭敬,而是保全自身;简9"内■■众"应读为"纳奸逐众";简15的"宦"和"考"均当如字读。  相似文献   

5.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读懂老子的《道德经》一定要说清楚"道""无""自然""无为"等范畴。"道"有多义。"无"虽亦有多义,但主要是哲学义。哲学概念框架下的"无",不但不是"没有""不存在"的意思,而是表示的是"有""多"的意思,从而体现着"无"的无限性和无规定性。"无"是道的存在方式。道是无,道是一,道是体;德是有,德是多,德是用。所以,老子的《道德经》又可称做《无有经》《一多经》《体用经》。而这一有着特殊义旨的"道德"又通过"自然""无为"范畴得到强化。当然,只有在多个层面上去理解"自然"和"无为",才能揭示出它们的丰富内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主办的"图书馆与数字人文"国际研讨会上,20多位国内外数字人文领域及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就"数字人文中的关键技术""用于数字人文的数据、资源、网络、平台构建""高等教育与数字人文""数字人文与多学科应用研究""数字人文与图书馆"五大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对数字人文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对数字人文在相关学科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对国内外图书馆在数字人文方面的实践进行了分享。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当下一般高校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即时阶段性、欠缺规范性、重形式、轻功能等突出问题,引入生涯发展观,并在其视角指导下从建立系统化全面性、动态化连续性、专业化科学性、功能化育人性、大数据分析与统计等五大方面探讨大学生"全面发展""全人教育"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心理档案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嘉庆朝(1796—1820)刑科题本提供了有关清代中叶安徽民众日常家庭情况的资料,可知当时的人口、婚姻、宗族等情况,如女性寿命要高于男性,生子数量一般在两个左右,宗族之间有相互帮助也有纠纷。法律规定与实践之间存有差异。亲属之间关系密切但纠纷却不断,在"亲亲""尊尊"的儒家伦理道德下,仅靠秩序并不能减缓冲突,还得靠情感来调节。  相似文献   

9.
现实的社会系统中包含着国家、地域、城市、家庭等各种不同层次的子系统,而子系统的结构又是由很多的因素所组成的,如"人""群体""组织"等,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共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同样的,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络上聚集,在网络媒介生态环境中,我们将"社会人"称为"单向度行为ID",与现实社会系统相似的是,网络媒介生态环境体系也存在一定的结构,主要由"单向度行为ID""单向度行为部落""功能媒介""功能媒介生态""媒介生态层"五大结构组成。本文主要分析网络媒介生态结构中最基础的结构单向度行为ID和单向度行为部落的构成。  相似文献   

10.
"公不若毋多"是《战国策·秦策三》中的一句话,古来许多注家解说甚多,但没有一个解说能贯通前后。吴曾祺补注说全书"不可通者"有二十多条,此条亦是吴氏所"不敢自作聪明,敬附阙如"的一例。笔者因编《汉语大词典》,得"毋多"条卡,为此条作释费时几达三月。其文曰:"谓魏冉曰:‘和不成,兵必出。白起者,且复将。战胜,必穷公;不胜,必事赵从公。公又轻,公不若毋多,则疾到。’""毋多"只此一卡,自然是无法"敬附阙  相似文献   

11.
自18世纪末至"二战"结束,德国在一个半世纪内遭受了数次社会政治巨变,与此相应地,其礼俗互动(观)也先后经历了"礼失求诸野""俗学于礼""俗生于礼"与"礼缺造诸野"四个主要发展阶段。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梳理与分析,可以发现:首先,礼俗互动(观)以及民俗学是有政治性面向的,与社会政治背景相适应。其次,重俗轻礼或者为社会政治秩序动荡之时,或者为极权统治之时,而重礼轻俗多为秩序相对稳定之时。再次,无论重俗还是重礼,都要为礼俗起源找到一个合理解释;重俗之时,一般将其归结为民族共性,而重礼之时,往往将其解释为上层精英的创造力。最后,礼俗互动观总是立足于实证主义,再加以理性思辨;但由于其政治性面向,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人为加工,乃至偏向于功能主义、甚或工具主义。  相似文献   

12.
书院自五代末初直到近现代延续一千多年,是我国独特的教育机构。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了《中国书院大辞典》(下简称《辞典》),1997年又出版了陈谷嘉、邓洪波主编的《中国书院制度研究》(以下简称《研究》),这两部书可以说是集书院研究之大成。《辞典》收录书院以及与书院相关的人物、学派、制度、事件、文献等词目三千八百余条。查阅了数干种地方志,并检阅了唐以下四库中的各种书籍,凡有关书院的资料均—一著录。《辞典》末附《书院名录》总计全国古今书院凡七千三百多所,均从地方志及有关文献中辑出。而写人《辞典》中的书院…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中,传播媒体包括报纸、电视等的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都受到一定影响,本文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对其互动行为进行分析,从而为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电视这种传播媒体应如何应对提供一定的思考。社会化媒体环境的影响传统的媒体传播模式是喷水浇灌田园式的广播模式,是"点对面""一对多"的,这种模式使得接受"信息灌溉"的个体只能作为"广大观众""广大听众"群体中的一员存在,媒体组织一般很少会针对某个人的特殊需要组织  相似文献   

14.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动物只能适者生存,而人可以利用自然创造出各种形态的文明,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文明的创造史。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正是用"文明"来概括人类的历史。世界上先后出现过多种文明,这些文明有些已完全消失,如拉美的玛雅文明,有些仍存在,如中国文明。  相似文献   

15.
缣帛档案是一种写在光洁细薄丝绢上的文件遗存.缣帛是帛、素、缯、缣的总称."帛"字始见甲骨文,是一般丝织品的通称;"素"是由生丝制成的白帛,不经漂染、平实无华,也是书写所用缣帛的统称;"绢"也是生丝织成,轻薄如纱,常用于书写,特别是绘画;与"绢"类似的还有"缯","缣"用双丝织成,色黄.缣帛档案有着从战国到魏晋乃至宋、明、清的存在史.但由于自身的缺点,缣帛档案始终未独自在历史的舞台上表演过.它的前期伴着简牍档案的存在而起舞,后期随着纸张的普遍使用而谢幕.  相似文献   

16.
据器物形制、纹饰,铭文的立意、措辞及用语等各方面特征,判定中国国家博物馆新近入藏的伯克父甘娄盨应为春秋早期汉、淮流域一带的国族器物。铭文中表器物自名的""应读作"盨";""系"盛"字异构;部分文字如"(饙)""(盨)""(盛)""(稻)""椋(粱)"等写法和用法皆富有特色。在此基础上,对铜器铭文中"用盛黍稷稻粱""用煮用烹"等有关辞例进行了归纳,结合器物形制等作细致分析,指出此类文例常见于青铜簋、盨或簠等类铜器铭文中,器形与铭文"用盛××"或"用实××"名实相符。从文字、文义及文例等方面厘清了过去在文字释读、文义及文例理解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错误,对有关铭文的正确理解和相关铜器国族的判定皆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云南档案》2008,(10):54-54
<正>健康是需要谋划的,针对目前"流行"的脑疾病,我们不妨提前思考,为未来健康把脉,防患于未然。谋略一:多用脑"防生锈"在某些极端情绪状态下,我们常常会感觉到"大脑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当感受重大成功的狂喜、惨遭失败的绝望、遇到不幸事件的悲伤以及面临突发事件的紧张焦虑,都可能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这是脑活动受到抑制引起的思维停滞、精神衰竭现象。这种状态有时也与平时不勤用、善用脑有关。  相似文献   

18.
殷周金文常用字"尊"位于句末时,如"康侯丰作宝(尊)(《集成》2153)",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用义为"器物名",也有个别学者提出"尊"非器物名。通过对殷周铭文中所有器物名的辞例及所有"尊"器铭文文本结构的考察,我们发现:后一种说法更符合殷周铭文实际。句末之"尊"与"尊彝""、尊鼎"中的"尊"用法与用义完全相同。殷周金文中的"尊"字还没有"器物名"的用法。并由此得出:在金文研究中,如果仅作局部的文例考察、部分的辞例排比,其结论有时难免偏颇。对全部铭文的宏观研究也许可以解决金文研究中的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付费采访"又名"支票簿新闻",英文为"check-book journalism".美国杰克·尼奥纳德和乔·索茨曼对于"支票簿新闻"这一词条的界定比较随意:向消息来源付费,让他或她说出自己的故事.香港传媒评论员赵眉则称:"‘支票簿新闻'是指新闻机构主动或被动地用金钱,向包括政府公职人员,如警察、消防员、海关或医疗人员,或向商业机构或私人团体的人员,甚至包括竞争对手的人员,购买消息或通风报信,有关金钱亦即俗称‘线人(针)费'或‘针钱'.这些活动多为幕后交易,有时会涉及贿赂与贪污行为.‘支票簿新闻'也包括新闻机构用钱向新闻来源购买独家采访机会、消息或额外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文人好作悲秋文字,这自然与秋气衰杀有关。故宋玉即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辩》)之叹。嗣后文士亦多承此悲秋意绪。尊荣富贵如曹丕,亦难免有“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之感,面对“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之秋色,不禁兴起“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杂诗》之一)的悲凄,更遑论一般落拓文士了。这一悲秋意绪即如诗圣杜甫亦复如是,其“万里悲秋常作客”句即是明证。故秋总与悲联结,似乎已成古诗词中的常规。然而也有不如此者,如中唐“诗豪”刘禹锡《秋词》之一即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可谓别具一格,令人顿觉清旷。刘禹锡笔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