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工作是思想工作,在生产和文化大跃进当中,报纸工作必须跃进,而要实现报纸工作的跃进,首先必须实现新闻工作者思想的跃进.在中共上海市委的直接领导和帮助下,上海各报的领导和广大报纸工作人员,很早就开始注意了报纸工作者自身思想跃进的问题.早在双反运动开始以前,"红与专"的问题,在各报编辑部中就有了一定程度的醖酿,编辑、记者们纷纷考虑制订个人的红专规划,有的人并且带头初步订了个人的规划.春节刚过,全市开展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双反运动,在这次伟大的战斗中,报纸肩负着开路先锋的重任,上海全市的新闻工作者,在市委领导下奋身投入了这个伟大战斗的第一线,表现了英勇顽强的精神,经受了一次重大的考验和锻炼.接着,各报先后展开了反"五气"的斗争,使上海各报工作人员的思想跃进了一步.在新民晚报编辑部内,思想斗争相当炽烈.他  相似文献   

2.
1998年1月27日,《新闻报》为一本新书作了个整版广告,这在上海书业界是罕见的,因而引起了小小的波澜.这本书就是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四十大惑》.广告称其是"98第一奇书"、 "第一部在丹麦上网的中国长篇力作"、"《四十大惑》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第一部'全息现实主义'代表作的诞生!"读完这些广告词,嗜书如命的我放下报纸,冲了出去,到最近的书店买了一本, "奇书不可不读".  相似文献   

3.
"给力"泛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我很烦"给力"两个字,因为报纸上"给力'标题泛滥让我由审美疲劳至尤生厌恶. 何为"给力'?一说中国北方土话,表示给劲带劲之意,一说系从闽南话演变而来.作为形容词用类似"牛""很带劲""酷";用作动词相当"给予力量""加油'之意.  相似文献   

4.
新闻评论中有一种普遍存在的事实材料,一般置于评论的开头部分,用以"挑开话题".这类事实材料一般新闻性、时效性都比较强,尽管它们并不一定是评论要分析和判断的对象.它们在业内被称作"新闻由头".比如,原人民日报评论员范荣康的<新闻评论学>中所说,"多数新闻评论,不过是拿新闻作‘由头',从新闻生发开去议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组织社会主义革命竞赛,是党的传统的、有效的政治思想工作方法之一,也是党报一贯采用的成功的报道方法之一.通过报纸组织和反映竞赛,必然会充分发挥报纸的组织、鼓舞、推动、批判和激励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全面跃进的形势下,重视和熟练地掌握这一报道方法,将使报纸发生极大的积极作用,大大地有利于指导和推动大跃进,保证报纸始终站在高潮的最前面.浙江日报在省委的直接领导之下,从今年春耕开始,曾经先后组织了"积肥"、"以密植为中心的农业技术革新"、"'后勤'支援'粮帅'"、"大  相似文献   

6.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71页中有这样一段话:"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100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这是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到"傻子瓜子"时说的.至今,这段话在"傻子瓜子"的包装和创立者年广九的名片上仍然保留着.在年广九眼中,这已然是改革开放的一个见证.  相似文献   

7.
报纸编辑部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编辑部的工作人员怎样才能跃进以保证报纸的跃进,编辑部工作人员怎样才能红与专,要想红与专首先应该解决哪些问题,这是报纸编辑部面临的重要问题.沈阳日报是采取这些步骤进行这些工作的.二月上旬曾开展过反浪费运动,但只是算了一下经济账,没有算政治账和思想账,因而运动不够  相似文献   

8.
那时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从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来到当时的广播电视部,除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蔡小林还有好几个听起来不错的选择: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广播学院."那时广播还是很辉煌的."蔡小林说,自己从小是听着有线喇叭成长的,尤其崇敬"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央广. 一进台,蔡小林就值早班,"凌晨3点上班,到上午9点下班,正好做‘新闻和报纸摘要'".他的新闻敏感很强.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陪同上级档案部门到某基层单位验收档案工作.上级档案部门又指出了"制度上墙"的问题,我见基层档案员摆出一副心有不服,似要辩解的样子,赶快对其使了个眼色,便对上级领导说,"主要是我们近来一段时间强调得不够,今后一定加强'制度上墙'的宣传".  相似文献   

10.
为了让报刊发挥宣传、鼓动和组织的作用,中共波阳县委会领导邮局和各人民团体掀起了一个报刊发行和读报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据九月初统计,各种报纸发行数,由今年一月份的一万四千二百八十一份,跃进到八万一千七百五十份;各种杂志由一万一千零七十五份,跃进到一万五千八百六十六份.全县平均每7人有一份报纸;每38人有一份杂志.为了加快投递速度,已实现乡乡逐日班,村村通邮路,报刊直接送到户.读报运动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全县有读报组八千五百三十五个,已形成"人人读报,天天读报"的新风气.关于如何搞好报刊发行和读报运动,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2011年2月10日,浙江某报几乎用三个整版的篇幅,集中报道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各地"新春播新绿"的热烈气氛与动人场景.然而,同日全国十多家报纸不约而同出现上班第一天"义务植树"的报道,或文字,或图片.某报通版的植树照片,主图的文字说明是某村老人们相约"去棋盘山上植树",可画面近处的两人是在锄草,远处的两人也不像是在植树.针对这一组同质的、异化的新闻,有人评说:"学生的高考中有命题作文,如今,新闻采写似乎也有'命题新闻'一说,即总编辑向部主任命题,部主任向编辑命题,编辑就给跑线记者命题.'节后植树'也许是一条'命题新闻'吧,所以有那么多的报纸做了同一道作文题".  相似文献   

12.
少留疑团     
初秋某日,我的一位从外地来武汉出差的朋友,拿着一份武汉当地的报纸问我:这报上说武汉将举行`两会一节',请问`两会'是什么会,`一节'是什么节呀?我笑着反问:报上没有说明吗?他道:说明了我还问你干吗?我拿过报纸细看,包括几篇报道迎接`两会一节'的消息和一篇相关评论在内,果然均未注明`两会一节'到底是什么会,什么节,而篇篇都只有`两会一节'的简称. 笔者虽然生活在武汉,但一时未留意这件事,因此对`两会一节'的具体名称也不大清楚.问周围的人,他们也说不出个名堂来.最后到单位的资料室翻报纸,才在某报10多天前一则有关此事的新闻发布消息中…  相似文献   

13.
议程设置的基本思想来自美国的李普曼,他在<民意>一书中说:"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1963年,美国政治学家科恩在谈到报纸作用时说:"报纸或许不能直接告诉读者怎样去想(what to think).却可以告诉读者想些什么(what to think about)."这句话言简意赅地概括了议程设置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开场白] "文革"中没有劳动过的人(中青年)几乎没有,可是像我这样到一百多个行业劳动过的,大概也不多. 这段特殊的劳动经历是与我在"文革"中的特殊地位分不开的.什么"特殊地位"呢?简单地讲是两点:一、我没有入派.没入派的好处是两派都不把我往死里整,坏处是两派都不会亲我,保我.二、我的年龄决定我不可能是叛徒、特务、走资派,连个芝麻大的疑点也没有.因此,我公开声称:一、我不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我是"党'外'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无'权派".二、对我"不可不用,不可重用".不可不用,是因为我不是"三种人";不可重用,是因为两派都不亲我.再加上,我的处世哲学是:对两派保持距离,对两派中的个人没距离.因此,我人缘比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全民大跃进的新形势,促进报纸从内容到形式大大地跃进了一步,反过来,报纸也为全民大跃进加了一鞭,使报纸成为大跃进的号角.自去年十月以来,陕西日报结合形势的进展,共出了五十三个专页和重要专栏.这些专页和专栏的共同特点是:一、报纸通过典型宣传,提倡了一种革命的跃进精神,批判了形形色色的右倾保守思想.如1957年11月24日报道龙王庙的专页中所提出的"山高没有铁锨高,石头没有镢头硬"的口号,宣扬了人力可以征服自然的英雄气魄.1958年4月6日关于宜君县领导同志深入群众苦干苦学的报道,提倡了同群众共甘苦、  相似文献   

16.
(一)在一日千里的大跃进形势下,河南日报的面貌不断地变化,工作不断地跃进.河南日报跃进的基础,主要是由于我们坚持开展了报纸工作的两条路线斗争,它象一条红线一样,贯穿在报纸工作的各个方面.无产阶级办报路线同资产阶级办报路线这两条路线的斗争,几年来,一直在河南日报编辑部存在着,而在整风和反右派斗争中,则发展到异常尖锐的地步.隐藏在编辑部的二十七个右派分子,乘整风之机,向党向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发起了猖狂进攻,恶毒地攻击党对报纸的领导,诬蔑省委"对报纸干涉过多,限制了报纸的自由和独立性"攻击报纸的中心工作宣传是:"枯燥无味,缺乏共同兴趣".一句话,他们企图篡改河南日报的政治方向.一部分右倾思想严重的同志,传播资产阶级新闻观点,追求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和兴趣,他们的错误言论助长了右派分子的气焰,使右派分子的反动言论有了市场.在这种  相似文献   

17.
去年西德货轮"约瑟夫·罗特"号抵台时,船上的我国海员受到台湾同胞热烈的欢迎和接待.这的确是一件不寻常的喜事,因此各报都有报道,十分鼓舞人心;上海一家报纸还为此发了一篇文章,题为"青春作伴好还乡".文章感情充沛,从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吟咏生发,说出了大陆——台湾广大骨肉同胞统一祖国的愿望,最后归结为一句话:"现在,大陆十七位海员在台湾同自己的同胞会见,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个美好的前景:"'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时代来到了".文章的立意是很好的,提出这个问题也很及时.但是里面有一个经不起推敲的"致命伤",那是杜甫这首诗的特定的政治背景.据《旧唐书·史思明传》,宝应元年十月,仆固怀恩等屡破史朝义军,次年正月,史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与一位资深外包编辑聊天,其谈到自己在执行一个项目时遇到的一些事情.大意是这样的,这本准备出版的新书,其文字全都在报纸上以"专栏"的形式发表过了,简单说,就是专栏文章要集结出书.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图书编辑,其最主要的工作是"编"书.但要"编"出一本本好书,成为优秀的编辑,离不开"读书".编辑家陈原曾经说过,编辑"自我修养的头一条,应当使自己成为'书迷'".  相似文献   

20.
一 当复旦大学出版社准备将近年来出版的学术著作中挑选一部分精品作为博学文库重新出版时,我首先想到了许道明教授的<京派文学的世界>和<海派文学论>.真个是白云苍狗,不意间,许道明教授已然仙逝两年,可以说,重新审定和出版这两部著作,不只是对许道明先生的怀念,不只是对其学术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发扬,更是对海派和京派研究的深入."小说历史的延续不是因为作品增加,而是'发现'的连续不断."①其实,对于学术研究,其历史的发展也是"发现"的连续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