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为出发点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问题,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一个重要视角.从原初马克思主义的建构过程来看,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学说建构过程的主要逻辑理路体现了原初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一致性,即原初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涵所在;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性来看,阶段性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为中心向各个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为主要出发点,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问题,基于发展史视域来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全新的一个重要视角。文中分别从马克思主义构建原初,阶段性发展期以及不同国别形态来着重分析其不同发展史视域下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说发展史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说形成、发展及其演变的历史,遵循历史与逻辑相一致,整体与部分、过程性和阶段性相统一以及理论联系实践的划分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说发展史可以被划分为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拓展时期和创新时期等五个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内在逻辑图景,主要由四大范畴奠立:一是人,表征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内在逻辑的出发点;二是自然,表征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内在逻辑的前置范畴;三是社会,表征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内在逻辑的中心范畴;四是实践(社会活动),表征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内在逻辑的纽带。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正是由这种内部逻辑要素的相互链接和交互作用来架构和彰显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说发展史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说形成、发展及其演变的历史:遵循历史与逻辑相一致,整体与部分、过程性和阶段性相统一以及理论联系实践的划分标准,可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说发展史划分为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拓展时期和创新时期.  相似文献   

6.
石瑞红 《文教资料》2013,(4):165-167,171
正确处理案例教学法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关系,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成败的重要问题。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是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出发确定案例教学的适用性。二是确保案例教学环节的整体性.凸显马克思主义的典型分析方法。三是提高案例教学对理论整体性的“驾驭”能力,案例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准确把握概念的整体性;以综合性案例统领相关理论问题,体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以案例分析的特殊角度体现思想政治理论各门课程教学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基本原理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是一个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它的意义在于,它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本真精神的追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认知、一个理论斗争问题、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认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思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认识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原本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传统"三大学科"特别是哲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基本经验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意义在基本原理体系中的体现、无产阶级实践的新鲜经验和最新理论成果在基本原理体系中的反映等,是体系建构中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在历史演进和逻辑推演上是统一的,这种双重统一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证明。从理论的历时性和共时性角度探讨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关系,不仅有利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结构的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而且有利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专注于无产阶级的命运和全人类的解放,这种批判性总是指向于人的异化这一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方法论特征既是肯定性与否定性的统一,更是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不仅仅指向于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更为关涉整个人类社会及其发展。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价值功能来看,还是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百年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来分析,批判性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初心,它只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采取的特殊的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批判性具有更为深刻的核心意旨,其深意在于对社会运行在更高层次上的秩序化建构与完善。只有这样去认识,才能避免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简单化理解,从而突显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对于加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理论界围绕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整体性的内涵、加强整体性研究的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逻辑主线或总体性范畴等角度挖掘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就什么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及如何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取得了重要成绩。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还存在不足,需要从哲学高度、直面现实的深度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1.
第三次分配是以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为表征的新型分配模式,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的重要制度成果。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寰宇中,分配形态将随着人类生产方式变迁的大致轮廓经历三个历史位阶,第三次分配从属于分配形态的历史高阶,是通达“基于需要的按需分配”理想图景的重要节点。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第三次分配的生成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从现实逻辑来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新分配制度的生成提供了基本前提;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及其衍生的共享伦理思想为新分配制度注入了伦理道德的意蕴;从制度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内在先进性和人民性的实践外化助推了新分配制度的最终生成。第三次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有机构成部分,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研究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第三次分配的生成逻辑,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长远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是近年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概念自世纪之交出现后,随着探讨的深入逐渐形成了作为马克思主义“固有属性”意义上的概念形态,形成了“整体性问题产生原因”和“如何把握整体性”两大问题域,并在两大问题域内部进一步形成系列次级问题域。在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上,国内学界应有意识将“坚持历史与实践的整体”纳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问题域,并需在现实关切、理论视野、创新话语等方面继续深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联动型动力机制指的是有效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历史与逻辑、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等逻辑互动的各种动力构造要素的有机组合;其精神实质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及发展的契机,促进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协调发展、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性和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建构是整体的建构。以往学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世界观的学问,或看成认识论,或看成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学说,都不能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哲学基本问题为“纲”,以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为“目”的系统化的学说。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关键是要把握其哲学的逻辑体系及其意义延伸。  相似文献   

15.
确立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无论是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还是对于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现实,都是十分必要的.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2.坚持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脉相承;3.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同时还要做到:在研究视角上,坚持从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入手而不是纯粹从概念入手;在理论形态上,坚持以唯物主义辩证法为代表的新的理论形态,而不是以传统形而上学为代表的旧的理论形态;在研究与表述方法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把握和弘扬基本精神上、放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上,而不能放在翻新词句和建构体系上,更不能用西方现代或后现代思想家的理论甚至黑格尔的思维模式来诠释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面向现实,以批判现实、认识现实、改造现实为主旨;面向人民群众,以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为己任;面向发展,坚持理论与实际的动态统一、与人民利益的动态统一.当前,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既是民族精神建设的需要、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也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需要:1.有利于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2.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奠定基础;3.有利于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地位与作用;4.有利于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5.有利于回答现当代西方思想家特别是哲学家的诘难;6.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普及.  相似文献   

16.
文献建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文献建构,要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基本特征、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类文本、拓宽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的范围、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功能。从人才培养上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文献建构分一级学科层面和各二级学科层面。一级学科层面的文献建构,要反映各二级学科在文献建构上的共性要求、涉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逻辑体系、引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方向。各二级学科的文献建构,要反映各二级学科培养具有自身专业要求的专门人才的需要,它们在文献建构上必然有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主义,从内容上看是关于"一切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的社会机体"的发展规律的理论科学,是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内容内在的逻辑统一;从过程性视域看,是以无产阶级解放为价值旨归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学说。马克思恩格斯这些基本观点无论是对于当下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还是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探索的逻辑进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探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形态的不断探求、时代形态的不断建构和中国形态不断彰显的逻辑进程.不断深化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决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构建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形态建构与重大基础理论双向推进、不断转化研究范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个科学的整体体系,其整体性包括研究方法的整体性、理论内容的整体性、逻辑结构的整体性、历史发展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由原来政治学一级学科中的一个二级学科,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学理根据之一,就是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科学体系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必须反映和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阐释,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来看,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统一中展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彰显了基于实践、民族和时代特色的理论发展,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凸显的是理论深入人心的接受认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贯彻立足当下的理想性、基于利益实现的认同性、尊重差异的层次性的原则。进而集中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相统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动主体与接受主体相统一以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视角,在理论建构、领导示范、制度安排、传播方式以及话语方式上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