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陈子昂小六岁,而又比陈子昂晚二十八年卒的张说是初唐过渡到盛唐的主要诗人之一。如果说陈子昂诗的主要成就在内容的革新与其苍劲诗风的建立上,而又失之于只崇汉魏,鄙视六朝,忽视南北文学合流,质胜于文的话,那末张说的诗则体现了魏晋与齐梁诗风的结合及南北文学融合的倾向,如果说陈子昂在诗歌形式上致力于五言古诗,并写了一些五言近体,七言近体诗无所建树的话,那末张说在近体诗上创作全面,而且有的近体诗具有相当的成就,它标志着诗的创作从初唐跨入到盛唐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南朝绮丽柔靡的诗风,陈子昂鲜明地提出以兴寄、风骨为中心的文学革新理论,并在创作上积极地实践这种新的理论,这对唐代诗歌的繁荣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也对初唐以后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初唐的诗坛,经过王、杨、卢、骆“四杰”的努力,开始逐步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是,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扫除齐梁诗风的任务,却是由比“四杰”稍后的陈子昂来完成的。继后,唐诗发展到“盛唐”跃入繁荣的顶峰,也有着陈子昂的不朽功绩。笔者拟就陈子昂在唐诗繁荣史上的功绩略谈如下浅见: 陈子昂是初唐杰出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歌革新家。他的文学才华和政治见解都出类拔萃。他处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其文才曾被武则天赏识,然面武则天只重他  相似文献   

4.
在唐代的诗歌发展史上,陈子昂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改变了对前代文学不加区别、全盘否实的状况,把建安文学与齐梁文学区别开来,并把风雅、比兴与建安精神统一起来,从理论上真正解决了唐代诗歌向谁学习汲取的问题,为唐诗的发展找到了重要的精神源头,陈子昂在唐诗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歌继承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向前发展,已达到更高的成就:“(?)华极盛,体制大备”(《唐诗别裁》凡例)。李白的诗歌,是唐代诗歌的高峯。他继承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主张,反对齐梁以来的绮丽华靡文风,对唐代诗歌的革新作出了很大贡献。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多方面向古典诗歌学习,获得了丰富的养料;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给他创作的影响特别大,这正是他对唐代诗歌的革新起了巨大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李冰阳在《<草堂集>序》说:“卢黄门(藏用)云:‘陈拾遗(子昂)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以尽。”这对他一生从事诗歌革新的评定是很恰当的。  相似文献   

6.
鲁迅认为,凡是伟大的文学天才,总是具有不可摹拟的独创性。他在《不是信》里写道:“诗歌、小说虽有人说同是天才即不妨所见略同,所作相像,但我以为究竟也以独创为贵”。杜甫无论是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五绝和七绝,都有着琳琅满目的独创。难怪白居易说“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茫万丈长”。天才正表现于他的独创。鲁迅认为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天才,如果将他与古代第一流的伟大诗人比较,杜甫则不似古人还像今人,他“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诗人。  相似文献   

7.
论陈子昂     
陈子昂是唐初的著名诗人,他在唐代文坛上所作出的重要贡献,那是早有定评的。然而,说到陈子昂的政治态度,看法就很不一致了。有骂他的,也有捧他的。骂得最凶的是王士祯,说陈“子昂真无忌惮之小人”;捧得最离奇的是《中国文学发展史》,说陈子昂的论述“都是符合法家思想的治国之道的”。  相似文献   

8.
李白对陈子昂非常敬佩,二人在诗歌创作、诗歌艺术主张等方面都有继承关系。李白以复古为革新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与陈子昂一脉相承。李白曾经认真模仿过陈子昂的诗歌,在具体的诗歌语言技巧和构思方面的学习则更多。  相似文献   

9.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前驱者。他高唱“汉魏风骨” ,反齐梁 ,复汉魏。在诗歌内容上要求抒发真实情怀 ,关心社会现实 ;在形式上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继承风骨而不守旧 ,接受声律而不拘泥 ,并且在创作上 ,也努力实践自己的革新主张、创造风骨、声律兼备的新诗体  相似文献   

10.
陈子昂诗歌在唐宋时期受到众多诗人、评家的关注。尤其卢藏用的陈子昂文集序一出,更是引起两代人对陈子昂诗歌的批评。除批评外,两代诗人对陈子昂诗歌的摹仿,也是其诗歌接受的重要方面。本文拟从阐释史和影响史的角度切入,探究不同阶段陈子昂诗歌地位受到不同阐释和其《感遇》受两代诗人摹仿创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前驱,他高唱“汉魏风骨”,反齐梁,复汉魏,在诗歌内容上要求抒发真实情怀,关心社会现实;在形式上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风,继承风骨而不守旧,接受声律而不拘泥,并且在创作上,也努力实践自己的革新主张,创造风骨,声律兼备的新诗体。  相似文献   

12.
夏尔·波特莱尔(1821—1867)是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创始人,也是在散文创作和文艺评论上独树一帜的文学家。他的诗集《恶之花》、散文《巴黎的忧郁》都是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之作。 说到波特莱尔对文学的贡献,一般论者都喜欢引用波特莱尔本人的夫子自道:“什么叫诗?什么是诗的目的?就是把善跟美区别开来,发掘恶之美。”他因擅写“恶中之美”而备受非难。但是,高尔基却从他的作品中读出了这样的意义:他“生活在邪恶中而热爱着善良。”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波特莱尔创作的丰富与深刻又是“恶中之美”所不能包容得了的。波特莱尔也说过:“诗在本质上是哲理,但是由于诗首先是宿命  相似文献   

13.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2)的诗歌理论和他的诗歌一样,曾被一些人完全否定。有的苏联文学史家说:华兹华斯为《抒情歌谣集》所写的序言,是“英国文学上反动浪漫主义的宣言”,有的文学史家说:华兹华斯提出写普通人和日常事的文学主张“是有其极为反动的意义的”,他关于想象的理论,也是“唯心透顶”的等等。应该如何实事求是评价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看来是一个很有必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子昂生活在武则天时代。他抱着“贤圣遇合”的美好理想,积极进取,但却连遭打击,受挫蒙冤。但他的文学成就却为唐代乃至中国文学作出了突出贡献:他高张以革新唐初诗风为目的的复古旗帜,以成功的诗歌创作践履了自己提出的诗歌主张,扫荡了齐梁以来绮靡的形式主义诗风,开辟了唐代诗歌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一 从创作的角度出发来进行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研究.我们过去对古代诗歌理论研究,多是从各个时期的研究角度出发,没有能把研究工作和当时创作的实际结合起来.今后,我们的眼界可以更开阔一些.文学史上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对中国古代文学、古代诗歌的研究比较有影响的一些理论家,往往本身就是作家.他们经常从当时创作的要求出发,对过去以及当时的一些文学理论、文学创作进行有益的研讨,提出自己的理论见解.我是研究唐代文学的,就以唐代为例.初唐中期,如王杨卢骆四杰、陈子昂等都对当时文坛崇尚齐梁绮靡文风提出过批评."四杰”之一的杨炯在<王勃集序>一文中,明确提出要反对当时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所谓"龙朔文体”的绮靡文风,中有云:"思革其弊,用光志业.”王勃、杨炯当时提出改革文体,是从当时的创作也就是改革那时的文体出发.稍后的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云:"仆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风雅不兴,以耿耿也.”也是从创作出发,提出如何改变当时文坛风气.文学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中唐时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提出的一些理论主张,北宋时江西诗派黄庭坚的一些诗歌见解如点铁成金等,一直到明清时众多的诗歌流派及其诗歌理论创作主张,都是从自己的诗歌创作及当时的创作风气着眼,而不单纯是为了搞研究而提出自己的理论见解.所以我们今后的诗学研究应该更多的以当时的文学实际出发,来研究他们的主张.单纯的文艺批评、文艺理论对创作的影响并不大,南朝时刘勰的<文心雕龙>,无疑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巨著,但以其对当时和稍后的隋唐诗文创作的实际影响来说,并不是很大,甚至还不如当时搞创作的人提出的主张影响大.前些年南开大学的罗宗强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思想通史>曾提出,我们搞文学思想史研究应当与作家本身的创作体现结合起来,也是说的这个意思.这很值得我们搞诗学研究的人注意.  相似文献   

16.
陈子昂127首诗歌中近体诗有53首,学者评论有褒有贬,尤在格律上存在分歧。作者对陈子昂近体诗歌的格律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发现其57%的句式是完全符合今人总结的唐律句式,93%的诗歌采用了粘式律,其中不乏格律谨严尤为古代诗评家推重之作。但也有一些不合"正规"之处。进一步详考之下作者认为造成失范的原因有三个:第一,很多被视为违拗的句式其实可以当做"变式",在唐人的诗作中多能找到应用;第二,陈子昂后期的复古思想是其主要诗歌旨趣,使得他在作诗时不拘泥于近体的种种限制;第三,写作空间的限制从客观上造成了诗歌格律上的疏于苛求。  相似文献   

17.
本学期八七级“古代文学”课学习内容包括隋、唐、五代文学和宋、辽、金文学两部分。现把隋、唐、五代文学的学习重点与具体要求谈一下。 隋、唐、五代三个时期中,唐代文学成就最高,是本学期学习的重点。唐代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要求同学们必须掌握每一时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重点。 初唐(618—713):这时期可分为两段。前五十年是南朝形式主义文学的延续,后五十年,“四杰”突破了宫体诗的题材,沈、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陈子昂明确提出反对南朝诗风的文学革新主张,为唐诗的繁荣开辟了健康道路。这一时期“四杰”与陈子昂是重点。  相似文献   

18.
《文学评论》1988年第2期上刘石同志《陈子昂新论》一文,如其题目所标,是一篇力求立意新颖之作。作者想“从历史的和宏观的眼光,从整个文学史发展进程的角度去评说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我们赞扬作者这种研究方法。可惜刘石君虽标格甚高,而实际论述却未遵此旨。刘石君的结论是陈子昂的“革新运动是以一种偏颇纠正另一种偏颇”,所以他认为从唐代以来乃至今天的文学史界,对陈子昂的高度评价“过分夸大其诗歌理论的历史作用,过分抬高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是不恰当的”。他提出“为什么被捧高的陈子昂不能  相似文献   

19.
元兢有突出的诗歌声律理论的贡献,还是追求诗歌新变的初唐先驱。他标举谢朓诗为审美对象,事实上是对当时流行的"上官体"的疏离和反拨,目的是托古以变今。谢朓诗情与景会,生命意识的忧伤,以及语言清丽洗练的特质,客观地影响了唐诗的创作。"玄晖诗变有唐风",从这一点说,元兢的激赏和推介产生了作用,不应该忽视其在诗学史上的影响。元兢和陈子昂相比,追求诗歌新变的目标和内涵是不同的,尤其是审美和思想的差异,艺术和明道的不同。元兢没有复古明道的明确主张,没有突出的思想影响,仅局限于艺术鉴赏的感性层面,背离了文学的传统核心价值取向,因此没有也不可能得到如陈子昂那样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正>陈子昂文学家、政治家、营销高手、公关大佬最会炒作的文学家,用出色的营销手法把自己炒作成顶级流量宫廷文学时代的非主流,想作为却往往被无视目标是星辰大海,结局是一片浮云营销扬名,公关立功正是长安最热闹的时候,百无聊赖轧着马路的陈子昂,突然被一阵喧闹声吸引。陈子昂当然也无法摆脱凑热闹的本能,他奋力地挤进人群一看,原来是有人在千金兜售胡琴。"这琴我要了!"陈子昂的话让人群一下子炸开了锅。正当大家对这如此豪爽的土豪行为感到震惊时,他却微微一笑说:"在下正巧擅长弹这种琴,明日将在宣阳里演奏此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