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滴定突跃范围是滴定反应中选择指示剂的依据.文章就化学分析的四大滴定突跃范围给出了简便的计算公式,并做出了相应的影响因素的探讨,尤其是在浓度对突跃范围的影响方面做了细致的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
推导出四类滴定突跃范围的计算式,应用于突跃范围的计算,结论正确,方法简便,系统性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从突路范围推导滴定分析的可行性条件的方法。文中讨论了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的突跃范围及其相应的滴定分析可行性条件。  相似文献   

4.
谈滴定突跃     
滴定突跃是分析化学滴定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滴定突跃,即计量点前后±0.1%误差范围内溶液PH(或PM)的变化范围。滴定分析一般借助指示剂指示终点,而滴定突跃是选择指示剂的依据,这正是研究滴定突跃的意义。在教学中滴定突跃一般是通过作图绘制相应的滴定...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方程,并讨论了方程中各项的物理意义及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法中,对于参加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相应电对的标准电位的大小与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电位突跃范围的大小及滴定误差、反应中两电对半电池电子转移数目之间的定量关系,未曾见到定量的描述公式。本文对以对称电对参加的氧化还原滴定体系进行讨论,推导出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公式。并进行了氧化还原滴定分析可行和性滴定曲线电位突跃范围大小的定性定量描述,且应用于计算滴定曲线电位突跃范围。均得到了满意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结合滴定曲线,系统揭示了多元酸碱滴定条件的本质、意义和关系.研究表明:Ki/Ki+1既是分步滴定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影响滴定突跃的首要指标;cspiKi是当Ki/Ki+1足够大时,决定突跃大小的关键所在.滴定前的判定程序是:先看被测物的Ki/Ki+1是否大于或等于10^5,以确定能否分步滴定;再看cspiKi是否大于或等于10^-9,以确定现有条件下能否直接准确滴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严格的数学方法从理论上系统探讨了弱酸混合酸的分步滴定问题和总酸量的滴定问题,提出了在允许误差ε=0.2%、突跃范围ΔpH=0.6条件下的混合酸准确滴定判据。  相似文献   

9.
设计出一全面正确处理酸碱滴定过程一系列问题的综合程序,该程序能计算混合酸碱溶液的pH值、化学计量点的pH值、滴定突跃范围以及滴定误差等数据,并能绘制滴定曲线,自动选择指示剂,还可为实际滴定分析提供多种信息。  相似文献   

10.
设计出一全面正确处理酸碱滴定过程一系列问题的综合程序,该程序能计算混合酸碱溶液的pH值、化学计量点的pH值、滴定突跃范围以及滴定误差等数据,并能绘制滴定曲线,自动选择指示剂,还可为实际滴定分析提供多种信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沉淀定体系被滴定离子浓度与生成沉淀的溶解度、滴定误差和滴定曲线PX值突跃范围大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探讨,推导出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公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各种类型酸碱滴走过程中,滴定百分数与氢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式,导出了滴定过程中计算PH值的数学表达式,并应用于实例计算滴定突跃PH值。  相似文献   

13.
由滴定终点误差公式出发,讨论了影响这类滴定的突跃范围大小的因素,给出了计算突跃范围的公式,明确了指示剂选择原则.并综合考虑滴定反应体系、指示剂以及酸度条件诸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图解方法,能简便、快速且较为准确地确定配位滴定的滴定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导出了一个新的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公式。该公式把终点误差(TE)与滴定反应平衡常数(K或K′)、滴定突跃(△PE)、被滴定物浓度(C)以及电极反应电子转移数(n)五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讨论了它在判断氧化还原滴定的可能性、求一定误差条件下的滴定突跃和计算终点误差等重要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酸碱中和滴定的教学中,利用pH传感器与数据采集技术绘制pH曲线,让学生体会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的pH突跃,使学生通过四重表征来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根据RFCC汽油中硫醇的特性及滴定曲线有两个明显突跃点的规律,将其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滴定突跃电位约为-100~lOOmV,酸性较强、易脱除的硫醇;第二类是突跃电位在100~300mV之间,酸性较弱、难脱除的C_5以上大分子异构硫醇。研究结果表明,稳定汽油中的第二类硫醇硫含量决定了精制汽油中的硫醇含量。控制RFCC原料中(Ni V)≯10μg/g及S≯0.55%,可使精制汽油硫醇含量合格。  相似文献   

17.
在重铬酸钾法测铁中加入磷酸,可使滴定突跃范围增大,减少终点误差.在一般分析化学教材中,对磷酸的作用仅给予上述定性论述,现对此问题从定量角度作粗浅的探讨.首先确定未加入磷酸,介质为2mol·L~(-1)硫酸的条件下的滴定突跃.根据允许误差±0.1%作有关计算.当允许误差为-0.1%时,突跃下限电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发泡剂ADC新的分解促进剂。以金属钌、钯的氯化物为发泡剂ADC分解促进剂,制备的低温性能发泡剂ADC具备突跃分解温度低、突跃分解温度范围窄、在突跃点分解速度快、分散性能良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用与讨论Ce^4+和Fe^2+的反应相似的方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对称反应,应该看滴定曲线上电位突跃点和化学计量点是否重合。重合者为对称反应,否则为非对称反应,若从反应物之间的摩尔比或看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目是否相等去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对称反应,有时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只有把对称反应的电位突跃点当作化学计量点在理论上才是严谨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化学教科书中[1-3],对于中和滴定法指示剂的选择一般总认为:只要指示剂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处于化学计量点附近的PH突跃范围内,便能满足滴定分析对准确度的要求。对于前者,很容易理解,而且被大量的实验事实所证实,无须赘述,对于后者,有时出现与实验事实不相符合的现象,本文就此作一点讨论。例如以0.1000mol·1-1的HCl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1-1NaOH溶液,化学计量点PH=7.0,PH突跃范围为4.3~9.7。选用变色范围部分处于PH突跃范围的百里酚酞(9.4~10.6)计指示剂。滴定至溶液蓝色正好褪去为终点,此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