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三十年前,是农村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大幕,而一旦拉开,这个大幕从此再也没有也不会落下.既然是拉开帷幕,当然要有一个或者一群主体来完成这个拉开的过程,并从此在这个舞台上演绎一幕幕历史的活剧.在农村,这个主体就是广大的农民.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帷幕徐徐开始降落,在即将迈过新世纪门槛的时刻,当人们回首这场行将终结的世纪剧,特别是把目光投向中国这一幕时,我们便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激动.因为这个世纪对中国人民来讲,它显得太不寻常了,这种不寻常所包括的内容实在太多.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 "荷赛"犹如一个舞台.这个舞台总在"上演"着一幕一幕的"悲剧".本届"荷赛"年度照片颁给了瑞典摄影师保罗·汉森拍摄的反映巴勒斯坦人哀悼一对在巴以冲突中丧生儿童的作品.悲愤的人群怀抱着中弹而亡的孩子,直奔镜头方向,气氛紧张,悲伤和愤怒的情绪跃然而出.战争、冲突、贫困、饥饿,纵观"荷赛"五十余年来的历届年度照片,这些元素可谓贯穿始终.新闻摄影增加了"悲剧"的力量,因为我们看到的不是演出,而是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4.
春天的脚步刚刚离去,在北方或是南方,暴雨成灾、高温干旱的异常天气变化,使人有点透不过气来.6月底,<出版史料>第二期出版,按照几年来的习惯,每期出版后总要跟宋原放同志通一次电话,听听他的意见和要求.这回我还没有来得及跟宋老通话.却在电话中传来了王仿子同志低沉的声调:宋原放同志走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使我久久不能平静,往事一幕幕出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5.
"妖魔化中国"这个概念,最早是1996年新华社记者李希光等人在合著的《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一书中提出的,当时是针对美国掀起的一股反华浪潮,而美国的一些主流媒体借机大做文章,对中国极尽造谣毁谤之能事,播发了大量不利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负面报道.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后,便出现了富有戏剧性的一幕,美国人马上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中国妖魔化美国"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6.
"老太太,往哪儿瞅,瞧我这儿啊.别苦着个脸儿,笑笑.好呐,您哪!" "咔嚓"一声,小脚老太太就被装相机里去了. 这是80年前发生在北京城里的一幕.  相似文献   

7.
熊能 《青年记者》2008,(1):37-38
1979年的大年初一,中国内地媒体的一幕历史性突破,在解放日报悄无声息地上演了.睽隔13年之久,解放日报这一天在全国媒体中率先恢复刊登商品广告.  相似文献   

8.
胜利之师睡马路 1949年5月25日,上海全境解放,激烈的枪炮声渐渐平息.次日一早,市中心的居民推门而出,莫不被眼前的一幕所感动.只见街沿旁、屋檐下,到处睡满怀抱枪支、和衣而卧的解放军指战员,征战的硝烟还残留在他们疲惫的脸上,酣甜的睡梦中却没有胜利者的骄矜,他们宁肯露宿街头,也不愿打搅上海市民的清梦.敏感的摄影记者当即拍下了这感人的一幕.  相似文献   

9.
这一幕并不陌生,去年夏天的一次献血活动,省档案局馆的同志也是踊跃报名,只是,这次献血的队伍更长了。医务人员感动之余,或许对这个单位的"奇怪"现象有些不解。其实并不难理解,因为在他们流动的血液里,永远有着对社会的无尽责任和关爱。这就是档案人的品质所在,精神所在!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电视上,凡打着“现场直播”标记的节目,都是很有吸引力的。比如世贸组织的部长们在多哈开会的那天,很多人就守在电视机旁,想见证一下中国“入世”的历史性一幕。但从晚上9点直等到12点,还是不见荧屏上的“帷幕”拉开,实在熬不住,零点左右就钻了被窝,那一幕只好留待醒后再看重播了。这没办法,北京和多哈就有这个时差,要怪只有怪自己的眼皮不争气,不过也有一点想不明白:既然大会通过中国入世的那一幕要在凌晨1点多才拉开,那为什么要在几个小时前就开始“现场直播”呢?这么长时间的直播,播的人肯定很累,看的人其实也…  相似文献   

11.
青春无悔     
时间无论对谁都是公正的,也是无情的.她是一江春水,不舍昼夜,汩汩滔滔,东流到海不回头;她是一树春花,花开花落,却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就在这无尽无穷的流转之间,多少童年的欢笑、青春的向往、成年的辛劳,还有浩首的追思在展示、在传递、在碰撞、在交织……在这一幕一幕之中,有什么会是永恒?又有什么会永驻心田,让人铭记不忘?  相似文献   

12.
在2008年记者节前后,曝出了近年来有关记者的最大丑闻,相信许多年以后记者同行仍会为这一幕感到耻辱,这一幕将会永远钉在中国新闻业的耻辱柱上:一群真真假假的记者竟然在一场矿难之后,像乞丐一样排着队向欲瞒报的矿方争领“封口费”。  相似文献   

13.
2009芭莎明星慈善夜上的焦点一幕是周迅收到了一栋紫檀屋。这栋紫檀屋是由成龙捐出,房祖名388万元拍下,代表王先生送出。这个王先生是谁?没有人去追  相似文献   

14.
凶手也是妈妈的孩子这个故事寄自遥远的墓地。美国的朋友玲子,目击了那惊魂一幕。惨剧来得过于突然:美国学生S,某一日闯进幼儿园一连枪杀了几个孩子,之后开枪自杀。  相似文献   

15.
中央电视台的这个镜头是典型的"抢镜",它让人们忽视了国家领导人关注的内容,也让亿万观众的视线发生了转移。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内蒙古棚户区访贫问苦,当他在一户居民家和户主坐在床边拉家常时,躲在柜子里的小男孩从柜子里跳出来,钻进被子里。这一幕,被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拍摄下来,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亿万观众的面前。这个新闻采访中的"意外"事件,被许多新闻媒体捕捉,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  相似文献   

16.
商业“间谍战”是大众在电影中最喜欢看的一幕。很不幸,今天这一幕却在中国钢铁业上演了。世界第三大矿业公司、总部在澳洲的力拓矿业集团(下称力拓)爆出在中国的“间谍门”事件,凸显了中国在商业保密机制上的软肋。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月14日,这一天对于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张建英法官和中国网通福建分公司的法律顾问刘伟来说,是一个灰色的日子,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一幕是他们谁也不曾想到的:被告方浦郑勇在二审时割脉了.  相似文献   

18.
书业内外     
伟人后辈书市逮盗版 据《北京晚报》《中国青年报》报道:“周恩来竟被写成‘周恩赖’,我的爸爸成了‘我的白爸’,真是太不像话了!”看到自己用心血凝成的书变成这副模样,周总理的侄女、《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的作者周秉德女士难掩心头的愤怒。闻讯赶来的执法人员对这个出售盗版书的书摊进行了查处。这是近日发生在北京冬季书市上的一幕。记者在现场调查中  相似文献   

19.
谈古都档案的征集北京市档案馆王振民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而历代帝王的所在地─—都城,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这个特殊的舞台上,曾上演过一幕又一幕回肠荡气、今后人回味无穷的历史剧。收集和征集古都形成的档案资料,再现历史,察...  相似文献   

20.
纪实·政论·抒情──评《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同志骨灰撒放记》张万象这是邓小平同志丧事活动中的最后一幕。1997年3月2日上午,按照邓小平同志的遗愿,他的骨灰撒进了大海。这个最朴素、最庄严的仪式是在短短几小时里完成的,真正撒骨灰的时间不到半小时,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