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了平面物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分析和求解约束反力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物理习题中,经常出现某些物理变化在一定的约束条件限制下进行.这种限制物理变化的约束条件常可分为明约束和隐约束.原题中已经给出约束条件的,叫明约束;原题中没有直接给出约束条件,需分析推理后,才能找到的约束,叫隐约束.现行高中物理教材的各种版本中,虽都未曾提及"约  相似文献   

3.
在物体的实际运动中,会受到各种约束的限制,物理学称作约束运动。根据约束情况不同,对物体所受到的约束反作用力进行分析,给出一般的判断方法,通过三个示例具体说明约束反作用力的求解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学物理中所涉及到的圆周运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体只受主动力(如万有引力、库仑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称为无约束圆周运动,如人造地球卫星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所做的匀速圆周运动;负电荷在库仑力作用下绕固定正电荷所做的匀速圆周运动等.另一类是物体除受主动力外,还受约束反力(如悬线的拉力、轨道的弹力等)作用.从而被限制在某个轨道上做圆周运动,称为有约束的圆周运动,  相似文献   

5.
6.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 s打一次点,因此纸带上的点迹就表示和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点迹的位置,就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比如物体的即时速度、加速度等.  相似文献   

7.
8.
9.
《物理教学探讨》2 0 0 2年第 3期登载了陈玉青、孙霞二位老师的《并非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文 ,笔者认为文中有三个地方不对 :①将电场设想成看不见的“细绳”、“细棒”。②将小球拉细绳的力和细绳拉天花板的力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静电场中两个电荷相互作用的库仑力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类比。③物体间万有引力、电磁力不是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在此提出特与二位教师商榷。电场、磁场、引力场等就象时间、空间这些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物质一样 ,不能看作是物体来处理。原文通过举例说明什么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小球…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日语中表示存在的动词“ある”(有る、在る)和“いる”(居る)进行了考察。在总结以往日本学者有关“ある”和“いる”的用法的基础上,对“ある”和“いる”的使用范围做了具体分类。  相似文献   

11.
高空中物体的重力势能该如何表达,本文通过缜密推理,给出了几种表达形式,并指出了一些常见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从图形加工过程中语义变量的分类和图形加工过程中语义效应涉及到的研究领域的两个角度,对图形加工的语义效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错在哪里     
1.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1的轻质弹簧,竖直放在桌面上,上面压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另一劲度系数为K1的轻质弹簧其下端与物体上表面连在一起.要使物体在静止时下面弹簧承受的压力由mg减为mg/3应将上面弹簧的上端点A竖直向上提高一段距离d的大小是多少?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一道力学题目条件欠妥的原因,并提出修正方案;举例说明了在解决有关绳子的拉力与杆的弹力等相关力学问题时,在特定情况下绳子或杆的受力形变量是不可忽略的物理量,是必须考虑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运动和静止”探究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仙 《物理教师》2002,23(5):29-30
1 教材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初中物理中比较重要和关键的教学内容之一 ,是以后几节教学内容的预备知识 ,也是今后学生研究运动学的基础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学难点是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由于不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已形成了错误的“前概念” ,他们常误认为 :在地面上移动的物体一定是运动的 ,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这样的“前概念”势必会干扰学生对“运动相对性”的学习与理解 .2 教学设计思想(1 )运用“问题教学法” ,揭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所谓问题教学法 ,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围绕实践问题展开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一个球体做滚动的两种情况分析入手,总结了各物理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殷中伟摩擦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人们充分利用它.例如在自动传输、车辆制动等。人们又在极力减小它。因为它磨损机械.减少机器寿命.消耗能量。有关摩擦现象的本质众说纷坛.至今也没有一致的认识。有人认为摩擦力是表面的啮合作用引起的切向力...  相似文献   

18.
摩擦力有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之分.解题时要弄清是哪一种,要对照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或物体的平衡条件去考虑物体向有无摩擦力,再考虑它的方向、大小、种类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日语中表示存在的动词“める”(有め、在る)和“いる”(居る)进行了考察。在总结以往日本学者有关“める”和“いる”的用法的基础上,对“める”和“いる”的使用范围做了具体分类。  相似文献   

20.
在选运动物体为参考系时,研究对象相对运动物体的速度,等于研究对象对地的速度减去运动物体对地的速度,可求出相对位移、相对加速度等物理量.对两个相对地面都运动的物体,若选其中一个为参考系,就能转化为只有一个物体运动的问题,从而可简化求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