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观周刊》2006,(30):26-26
普洱茶取代矿泉水:每日冲饮8杯(重复冲泡的)熟普洱茶,杯子大小250ml适宜,顺便说一下,普洱茶大多做成茶饼状。存放的时间越长越名贵,但我们买呢,以干净就好,无需追求贵的。还有重要的一点,这个方法是只喝普洱茶的,没有同时吃其他减肥食品。  相似文献   

2.
茶玉宏 《大观周刊》2006,(46):86-86
因为开茶店,所以学茶,也因此热爱茶,普洱茶热,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跑到了昌宁县龙润茶业有限公司,按照公司的规定,消费者经过一定程度的申请,可以参观到龙润茶业全透明的生产车间。很幸运,我亲眼目睹了龙润普洱的生产线,再放心地喝上一杯龙润普洱茶的同时,感慨许多。[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爱上一样东西之后,最初的感觉就是很想天天看得见,摸得着.与它一起,然后才会真正的了解。可是对于普洱茶的喜爱.最初的我不是这样的,因为不喜欢它那年久的味道,和看起来很怪异的外形.无论如何喝完一次之后是决不会再想起来的。可是现在回忆起来.最初喝的普洱茶可能是比较劣质的那种,很不卫生,那种味道不是普洱茶真正该有的味道。  相似文献   

4.
《大观周刊》2006,(16):I0003-I0003
宫庭普洱茶本不出自宫庭,皆因茶的气质华丽端庄而让人觉得有了富贵之气,是一套值得看,耐得住品饮,经得住回味的佳茗茶艺。一款来自易武的古树生茶,加一款熟茶,由一个女茶艺师和一个男茶艺师同时开泡。行云流水一番动作之后,一黄一红两杯茶汤就呈现在你面前了。男人,女人;一个是天,一个是地;一边是阳,一边是阴。当两杯茶放在面前时却不知该先喝哪一杯了?钢柔并济,阴阳结全,这就是吉人茶宴楼宫庭普洱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沈培平 《大观周刊》2006,(45):60-60
普洱曾经是一座名山。因其产出的茶性温、味香、异于他产,喜爱者日众,普洱才成为茶叶的名称。也正是普洱茶的兴盛,清政府于雍正七年(1729)正式设置普洱府。今天。普洱已不仅仅是一个地名,一种茶叶,人们赋予它的含义,似乎更多地把它看成一种文化的符号。引领着一种生活方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大观周刊》2006,(37):64-64
2005年10月.昆明市西市区出现了全球首家普洱茶体验馆.独创以“体验式学习”的方式来了解、学习普洱茶文化。一年来.来自国内外数以万计的普洱茶爱好者慕名来到体验馆,系统、全面地学习到了普洱茶的制作、贮藏等知识.同时感受到了普洱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在清新高雅的环境里,品饮到龙润茶业集团生产的各种普洱茶精品。  相似文献   

7.
陈路东  钱懿 《大观周刊》2006,(32):62-63
本喜欢喝果味饮料的孩子,也开始喝咱的普洱茶,他们只觉得拿着可爱的小紫砂杯“对饮”很有意思,看着缸里的鱼儿欢快地嬉戏.孩子们似乎开始理解快乐生活的滋味。[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正>在说普洱茶之前,先说说普洱茶产地上的世居者,他们由各种民风奇异的少数民族构成,大多居住于连绵不绝、云遮雾绕的原始森林中,最善于食用各种名不经传的野菜和野味。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思茅人的嘴不会放过任何一种植物,甚至一片树叶都不会放过,即使吃起来没什么味道,也要掐两片来泡水喝。就这样随手一掐,竟然搞出一个风靡天下的普洱茶。”  相似文献   

9.
《大观周刊》2006,(30):67-67
一、普洱茶投资介绍 云南是普洱茶的故乡,有着千年的生产饮用普洱茶历史.由于具备独特的加工工艺、发酵方式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这使得普洱茶在所有茶饮品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大观周刊》2006,(43):98-98
由于现代普洱茶创始人吴放英先生发明的普洱茶“渥堆技术”将云南的普洱茶生产从山间的茶马古道升级为现代的高速公路。从此,云南普洱茶的发展进入了大规模、高速度、质量稳定、保健功能提高的阶段,吴放英先生成为了有卓越贡献的划时代的历史人物,因此,吴放英先生的遗作《现代普洱茶创始人吴放英亲制茶品》绝版纪念套茶也成为普洱茶藏家争购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大观周刊》2006,(35):86-87
2006年7月1日,一个让所有云南普洱茶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钓鱼台国宾馆和云南龙润茶业集团签定了协议,指定龙润普洱为钓鱼台国宾馆特供普洱茶,这是整个云南普洱茶的至高荣誉。  相似文献   

12.
岁月变迁,一茬一茬的茶披着它们的或简或繁的外衣,也披着一个个文化符号,向我们演示着普洱茶发展的历史脉络。那些古老的包装有的时候成了人们辨定一款老茶的重要依据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大观周刊》2006,(28):47-47
普洱茶是21世纪云南经济起飞的加速器.更是云南休闲生活方式的缘起之处。人们狂恋普洱茶的时候,陈波也加入了其中,创办了“云福春”茶庄,并成为云南最优秀的普洱茶品牌勐海茶厂“大益”茶的代理商之一。十多年前曾经在商海经营成功的陈波,用出世又入世的心态来看待普洱茶热。他庆幸,生在云南的自己,今生因为与茶叶这片叶子结缘而收获颇丰。怀着感恩的心情,他希望将云南的茶产业做大,做成真正造福万民的产业。你可以不相信,但陈波笃信:“你快乐就是我快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普洱茶源于中国西南,有4000年的历史,是云南的特色茶种。文章回顾了普洱茶发展历史,在分析普洱茶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探讨普洱茶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及其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叶嘉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16):I0004-I0005
5月2日下午,骤雨初睛,临沧影剧院好戏连台,戏台上的幕布走马灯似地变幻着背景:第二届普洱茶神农奖公开赛、中华茶艺公开赛颁奖仪式刚隆重结束,茶品专场拍卖会又闪亮登场。毕竟,这次茶品拍卖会是中国临沧首届茶文化博览会的一项重要活动,它将开创临沧茶品拍卖的先河,商家急于在这里展示风采、拍家等待在这里慧眼识宝、茶痴们则盼望在这里以茶会友,整个影剧院大厅座无虚席。参拍的近80款拍品受到热烈追捧,整场拍卖中,无论老茶、新茶还是纪念茶都有不俗的表现。拍卖共成交茶品38项,总成交金额760500元。开拍5分钟之内,一套受委托拍卖的“中国临沧首届茶文化博览会纪念普洱茶套装”,便拍出了10800元的好价钱。  相似文献   

16.
龙毅 《大观周刊》2006,(40):74-74
怀着对普洱茶的强烈好奇,2006年国庆大假期间,我们一行四人踏上了前往思茅的普洱茶探访之旅。 乘着晨雾,我们穿行在原生态的森林中。群山连绵起伏,茶叶飘香。在景色秀丽的茶海中,一组具有浓郁的古典风格、弥漫着强烈的中原文化与思茅少数民族本土文化相交融的建筑群,展现在我们的眼就眼前。  相似文献   

17.
李涛  陈静波 《云南档案》2008,(10):31-31
<正>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里有一张制作精美的普洱茶商标,商标为32开大的一幅图画,画中一年轻貌美女子和一老寿星立于青翠遒劲的长寿松下,注视着一小童牵着的小鹿,图画左右各标有"云南改良"、"普洱贡茶"四个字。这张注册为美寿牌的普洱茶商标设计精美,工笔细腻,色彩柔美,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更难得的是,我们可以从与之相关的一组档案中,深入了解到这张商标背后的一段普洱茶往事。  相似文献   

18.
藏品分享     
《大观周刊》2006,(15):37-37
敬昌圆茶 清光绪年间,是私人制茶最为兴旺的时代。在此期间个体茶商纷纷介入普洱茶的出口业务。在制茶工艺上与同庆号不相上下的敬昌号(后改为信昌号)茶庄便是成立于此期间,并因精制高级普洱茶和其产品远销海外而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19.
9月22日.一次划时代、高质量、高品位的普洱茶盛会在昆明隆重开幕。本次茶博会是云南首次由省政府主办的高规格、大规模的普洱茶博览交易盛会.是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茶博会期间颁布实施了新的云南省普洱茶综合标准.  相似文献   

20.
细辨围绕普洱茶的种种神话,也能窥见其中的幕后之手老茶53岁的台湾人黄传芳,现在出品一种“传芳普洱”。而他最早进入云南普洱茶产区时,是在1999年。2002年左右踏足此地的北京茶商胡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