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来的房子不再用人工修建,而是由机器人修建,机器人是科学家精心设计的智能工程创造者,用它们修建房子比人工修建要快好几倍,而且它们可以严格遵照设计图纸进行修建,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相似文献   

2.
《发明与创新》2014,(1):34-34
在2013国际活机器展上,科学家们研制的各类机器人纷纷亮相。它们形态各异,功能强大。通过让这些机器人复制生物功能,科学家能够进一步了解大自然中的生物。或许有一天,当机器人的生物功能接近人类,人们的生活格局将被改写。  相似文献   

3.
有些科学家相信,我们将最终变成一种生物机器人,这是一种由微电子和生物体组成的结合体,它可以是具有人类大脑的机器,也可以是具有电子大脑的肉身。这些科学家说,在未来,也许我们的子孙会面临一种选择:要不要做一个机器人?因为假若选择了要,他们便可以即刻拥有一些超凡出众的能力,如精准的记忆力、高超的演算能力等,而改变的过程也可能就像做外科手术一样简单。这种事会不会真的发生,目前我们还不能妄加论断,不过科学家们已经制造出了一些奇怪的东西,它们看上去很有未来“生物机器人”的雏形,让我们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吧。  相似文献   

4.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机器人已经具备了走路、说话、表演、分析和推理等能力,未来它们还将会发展到什么高度呢?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对此,很多科学家预言,未来机器人的智能将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越人类。如果这一预言真的实现的话,那么未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生产劳动将会实现智能化和无人化,这意味着工农阶级将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5.
微机械技术的进步,使科学家们能够设计出象昆虫一样的机器人,它们装有各种传感器、光学装置及通信设备。随着进一步的微型化,科学家们预言,他们将会设计出肉眼几乎看不到的象螨虫一样大小的微机器人。这样的机器人能够进入间谍或侦察人员绝对无法进入的地方执行各种侦察与破坏任务,也能对飞机或卫星系统无法发现的地方(如茂密的树叶下)进行侦察。微机器人的优点是体积微小,轻巧灵活,造价低廉,不易损坏,尤其是伪装成各种昆虫一样,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与大型机器人系统相比,更受军方和情报人员的青睐。预计在今后的15—30年内这种昆虫式微机器人将会成为隐蔽战线的“小精灵”、特种战场的神兵奇旅。  相似文献   

6.
腾讯科技讯(过客/编译)为了解野生动物的社会性群体行为生物学家们必须要守候它们几天、几周甚至是纪念的时间。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正在设计机器生物来近距离模仿它们血肉之躯的兄弟姐们,这样它们就能被大自然所接受。从古比鱼到蟑螂的各种机器生物正带领科学家们了解动物世界的秘密。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I0008-I0009
[导读]科学家在未来几百年或将研制更加智能化机器人,可能精确复制任何人的大脑。腾讯科学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在未来几百年或将研制更加智能化机器人,可能精确复制任何人的大脑。届时人类将如何对待这些“复制品”?科学家可以对它们进行实验,如果不再需要能否直接销毁?毕竟它们仅是人工智能机器人而已;或者我们应当从法律和社会层面上像人类一样赋予它们一些权利?  相似文献   

8.
阎庚 《世界发明》2003,26(1):42-43
设在巴黎的索尼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是一家国际知名的科研机构,在那里工作的人用各种语言交谈,如英语、法语以及日语等,除此之外还夹杂着另外一些非常奇怪的不知为何种语言的词汇,如“wabaku”,甚至是不易识别的、不太容易让人听懂的短语。这些语言是实验室的科学家卢思铁先生研制出的机器人用语。卢思铁先生正在开发一些会说话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有一个特点,即使是最为才华横溢的语言学家也不能同这些机器人进行亲切友好的谈话,因为机器人所用的不是任何一种现存语言,而是它们自己独特的语种。  相似文献   

9.
雷珊 《内江科技》2014,(2):145-145
<正>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类型的机器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逐步走向人们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它们除了能说话、会走路,在有些时候甚至能够帮助人类进行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火灾抢险时候,可以运用机器人进入火灾深处,对存在生命进行探索,这样就能在保证人类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机器人发现存在的生命,并且,在赋予机器人红热感应,其嗅探能力不比人类探索能力差。那么您可能会问,机器人可以有感觉吗?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给出了答案。近日,这些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机器人"皮肤",可以赋予机器人灵敏的"触觉",其能够感受到遇到的外界的  相似文献   

10.
《今日科苑》2017,(7):7-7
科学家们创建了一种轻巧、低调的柔性机器人护踝,它们能减少中风患者的行走困难,令其迈步更为正常。美国的中风幸存者超过700万,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永远无法完全恢复行走能力。近年来,机器人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给患者恢复行走带来了希望,但大多数的辅助性外部装束为刚性、笨重的设计产物,  相似文献   

11.
正当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忙碌于各种太空任务时,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正参与到他们的日常工作中。这些机器人正变得越来越智能,人们希望在未来的太空任务中让它们承担更多的工作。第一台进入太空的机器人Dextre第一台登上国际空间站的机器人是被称为"机器人勤杂工"的Dextre,它于2008年开始服役,至今仍在运行。这个机器人有时被安装  相似文献   

12.
据报道,也许科学家们仅能梦想拥有像功画电影《星际总动员》中陆地植被探测员(EVE)那样的太空机器人,但现实中美国研究人员正致力于研制新型太空船、飞艇和漫步者探测器,并计划在探测遥远太空时实现机器人智能勘测。  相似文献   

13.
<正>许多人可能都看过美国科幻电影《终结者》,里面的机器人不用吃饭,不用睡觉,力大无比,它们的能量都来自一块电池。虽然这看起来不可思议,但是,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制造更好用,更廉价的电池,有朝一日这个梦想有可能会实现。  相似文献   

14.
读者互动     
2009年05期李毅读者问:未来的机器人会有感情吗? 赋予机器人情感,这个美好的愿望在很多科幻电影都有体现。那么人类真的能赋予机器人情感吗?就目前的科学技术而言是很难实现的。现在的机器人都只能简单地执行人类早已编辑好的程序,正因如此,机器人不会有自己的思维,更不用说情感了。但当下科学家已对生物智能计算机着手研究,我想机器人有感情的那一天也是指日可待的。  相似文献   

15.
机器人不是人,是机器,但须当人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器人的存在和发展将重塑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家园提供难以估量的正能量,但它也引发了包括负面影响在内的新问题,这些源于机器人具有某种类似人的智能属性,本文对此进行了简单讨论,文中依据智能程度将机器人分成三类:无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及生物机器人,分别称1.0,2.0,和3.0机器人,重点讨论2.0机器人的技术特征并以此为基础简要讨论了人与机器人和机器人与社会的问题,指出机器人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成员,为使机器人健康发展,应该关注机器人的权利及法律地位,将制定与机器人相关的法律应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6.
早在2000年,任福继就敏锐地意识到随着工业机器人在医疗、生物制造等多领域的广泛应用,未来工业机器人势必会由工业制造向智能服务迈进,而服务机器人也并非只是机械地帮助人们洗衣、擦地,而是能与人类进行"情感"交流,甚至是无障碍"对话"。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国》2007,(2):10-1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的使用正变得越来越频繁。美国的科学家们日前表示,他们已经成功地研制出可以利用脑电波进行控制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18.
正1.自主无人智能技术近年来,机器人、人工智能、无线网络和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军用无人系统自主技术水平和能力快速提升。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近日发布报告称,未来战争将转向一种全新的战争模式,无人和自主系统将扮演核心的角色。2015年8月27日,美国海军演示了50架无人机同时自主飞行的场景。这些无人机由两名操作人员控制,进行了基本的主从式协作飞行,并通过无线链路交换信息。有人预测到  相似文献   

19.
纳米机器人     
《世界发明》2005,(1):126-127
纳米技术风头正劲.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希望借此研究出超小型机器人或者发动机。医生希望能得到一种可以长期在病人体内工作的医疗机器人,而电子产品发烧友希望只花几分钱就能自动升级电脑——纳米技术能帮他们实现这些愿望吗?抛开你对这种科幻电影中常见技术的一切恐怖想象,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即将改变未来生活的超微纳米机器人吧。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5):I0016-I0016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研制的最新人形机器人R2近日在国际空间站上开展工作,科学家研制该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了接管空间危险任务,研究团队将R2机器人喻为“第七船员”,意味国际空间站上第七名机组成员,此外,研制空间机器人的技术也有助于汽车和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R2机器人有着与人类相似的外观,但是只有上半身,这是因为在空间站中“脚”的用于并不大,美国宇航局正在对这款新型机器人进行严格的测试,科学家们通过地面远程指令对机器人输入命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