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经历了从分部门应对单一灾害到多部门协同应对复合灾害的发展变化,但是应急管理体系中仍然存在着分灾种、重处置、分部门等问题。依据全风险、全过程、全参与的应急管理理念,以综合协调性和集中统一性作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改革的主要方向,采取分步骤、渐进式发展策略,分别从国家、省级、县(市)级层面创新管理体系,建立并完善相关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公共危机应急救援力量的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公共危机应急处置科学、合理、高效。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对公共危机管理方面进行全面公共危机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救助政策保障每一位公民最基本以及最真实的利益得以普及,这同时也是政府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的必然条件。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启动突发性时间公共应急措施以及应急联动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公共应急体系初步形成。然而在政府的公共应急救援中,公安消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相似文献   

3.
卢文刚  张宇 《学会》2013,(4):5-11
现代应急管理需要政府、NGO、企业以及媒体等多元资源和力量的有效参与协同。该文对民间应急救援组织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对由蓝天救援队倡导成立的中国紧急救援联盟的发展简况进行了概述,对从中反映出的中国民间应急救援组织发展特点以及过往受限于中国国情的发展困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2006-2015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2698篇国内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法和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该领域文献增长规律、来源分布、主题内容和前沿热点等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国内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研究整体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初步形成核心研究机构群,研究内容主题结构趋于明显,并挖掘出该领域在"基础理论研究"、"新媒体下信息传播与新闻报道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研究"、"公共危机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等5个方面的前沿热点。  相似文献   

5.
从日本核泄漏谈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共危机管理不仅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而且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以日本核泄漏为背景,拟从公共危机管理角度讨论如何建立政府应急管理,阐述"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之理念。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多方救援协作背景下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决策问题,首先提出了基于信度分配函数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数据形式化表示;其次定义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救援需求与多方救援力量匹配度的概念,并给出衰减因子以实现对不同救援力量间抵达时间、救援能力以及救援效率的区分;最后设计了一个两阶段的救援需求与救援能力多属性匹配算法,用以支持有效应急救援策略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日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法律、法规基础和行政主体及其分工,进一步介绍了日本的应急组织体系、灾害救援体系以及应急教育、社会应急宣传和动员,总结了日本应急管理体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铁路客运业历经六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特定的客运公共危机应急反应体系,在深入分析这一应急反应管理体系特定理论预设和行动逻辑的基础上,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要加强理论研究,进一步廓清铁路客运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以求确立新的危机观.同时,这也是建构我国现代铁路客运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体系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9.
参与处置公共危机是军队的一项重要职能.从我军参与处置“非典”危机、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等一系列重大危机事件的情况来看,军队在处置公共危机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结构性缺陷和多元化漏洞.探究我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对于提升我军在公共危机状态下的应急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科学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可视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具有多主体、多因素、多尺度、多变性的特征,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复杂性科学问题。应急管理包括风险评估、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决策指挥、救援处置、恢复重建等关键环节,并且广泛涉及紧急环境中人员/群的心理及行为。文中从突发公共事件若干典型案例的分析出发,基于国内外应急管理基础研究大跨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试图凝练出我国应急管理基础研究最近5—10年内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五大板块:应急管理体系的复杂性科学问题,应急心理与行为的科学问题,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获取及分析的科学问题,多因素风险评估和多尺度预测预警的科学问题,以及复杂条件下应急决策的科学问题。文中初步给出了这五个板块的内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科学问题的研究和突破,需要理工文管(管理科学、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基础自然科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各自的努力及其交叉与融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美国公共安全通信研究实验室(PSCR)创新挑战赛发展历程、重点领域、竞赛模式进行分析,得出PSCR挑战赛目标明确、紧跟发展、赛制透明、产权明晰等特点突出。针对我国应急救援体系、技术装备、产业发展现状与不足,从政府引导、成果转化、赛制转型、演练试点等角度出发,提出新时代下中国围绕创新挑战赛推动公共安全应急救援先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建议,以期为我国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最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是公共安全保障的核心问题.建立和完善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对我国各级政府来说是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课题.借鉴国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经验,分析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从组织结构、人员、物资、资金、信息、法制、信息系统、社会参与等八个方面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疫情从发生到快速暴发流行,对我国现行以《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核心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制度体系形成了重大的挑战。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预防控制、疾病控制与公共应急事权配置、信息公开发布及防控紧急措施合法性等方面,均暴露出原有体系的明显短板和不足。因此,亟须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尽快依法决定在疫情严重的局部区域宣布紧急状态;而在后续修法、立法中,要完善新发突发传染病风险应对防控制度体系,建立常态化公共卫生预警的法律机制,依法有效维护公众健康知情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共危机管理领域里基于性别的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个引人关注的共识是女性需要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分析了公共危机管理中女性面临的问题与自身优势,分别在家庭、社会分工中定位了危机管理女性角色,从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改善有关政策环境、保障女性权利、加强女性防灾减灾技能的培训等建议,以使女性利用自身优势,更好地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连漏油事件暴露出我国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表现为脆弱性、粗略性、有限性、滞后性以及盲目性。在总结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的思路,即立法先行,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机构建设,通信网络、专业人才全力保障,社会整体共同作业。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应急响应系统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急响应是维护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动态安全性的关键问题 .提出了基于层次化模型的计算机应急响应系统体系结构 ,从安全服务层、系统模块层、安全研究层的角度对系统的功能需求、模块划分和相应的技术支持给出了明确的定义 ,针对计算机应急响应系统所关注的事件响应、安全监控、入侵追踪、灾难恢复等问题 ,结合向用户提供的安全咨询、安全公告、安全状况分析等服务功能 ,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  相似文献   

17.
应急资源的多元信息化储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急资源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中国传统的分地区分部门分灾种的应急资源实物储备存在诸多弊端,为此提出多元信息化储备.由单一化变为多元化,即储备主体由单一的政府部门转变为政府、军队和企事业单位相结合,储备方式由实物储备转变为实物储备与市场储备、技术人才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由实物化转为信息化,即实时掌握应急资源的自身特性、生产厂家、专业人才和关键技术、现有实物储备和各储备点的相关信息,形成反应迅速、调度灵活的联合储备体系.可实现储备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浪费,提高储备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储备总量,减少储备损失,合理化储备的品种结构数量.  相似文献   

18.
制定我国《紧急状态法》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紧急状态法》的立法动议已呼吁多年,但始终未提上立法日程。本文结合政府危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政治性紧急状态”和“社会管理性紧急状态”的分类,梳理了国际上紧急状态立法形式,探讨了我国《紧急状态法》制定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立法选择;《紧急状态法》的基本内容及体系;如何强化政府危机管理职能;危机应对预案的法制化;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信息系统以及如何约束紧急状态下的公民义务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