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更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文章结合实际,就高校知识产权人才教育与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从目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出发,分析现行人才培养的现状,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制约国内大学上水平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相对国外一流大学,国内高校知识产权人才薄弱、能力不足、专业化程度不够。针对国内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分类管理的特点,以及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分类管理和培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知识产权人才管理机制、加强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强化知识产权专业化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造就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而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人才培养基地,高校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参与者与实践者,但我国高校在知识产权法律硕士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就目前高校知识产权法律硕士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构建高校知识产权法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深入,高校生源竞争日趋激烈。而生源质量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起点和高度。结合高校自身办学实际,全面、深入分析影响生源质量的成因及制约因素,研究、制订吸引优质生源的措施及对策,对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实现成渝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要素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而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在于知识产权人才补给。目前成渝地区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存在较大缺口,尚不能满足知识产权相关行业的需求,原因在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存在多方面的实践问题,主要包括高校师资力量紧缺且不均衡、知识产权专业定位不明确、知识产权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岗位需求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积极推动成渝高校协同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这一协同培养机制的基础上,建立"校内+校外"的资源共享平台、"内培+外引"的师资联动机制和"知识产权+"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实践型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作为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主要基地,其人才培养的症结在于高校与社会(企业)的隔离、理论与实践的脱离、技术与法律、管理的脱节。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实践型知识产权人才是现实所亟需,应借鉴J.M与MBA模式,强化多学科交叉培养,开设知识产权学位课程;强化高校与企业人才培养的融合,注重在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加强和企业的联合培养。  相似文献   

7.
对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及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研表明,目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专业及其人才培养存在如下问题:人才培养数量少;培养层次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配;师资力量匮乏;人才培养经验不足,学科建设体系尚不完善。为此,各高等院校应加强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将知识产权以必修课方式列入教学计划,大力发展双学位和法律硕士教育,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师资培训计划,以及设计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与知识产权跨学科培养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8.
高考志愿设置改革对地方高校生源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源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育质量,招生政策是影响生源的杠杆。某地方高校生源在高考志愿改革后,出现城市生源和中心城市生源比例上升,生源分数段呈现扁平化趋势,且专业志愿满足率下降。它与信息不对称、高校综合实力差异存在因果关系。要改变新政策所造成的生源质量弱化现象,地方性高校应当从培养师资增强实力、制定合理的分专业制度、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着手,增强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体现在生源结构和就业空间的单一性矛盾、高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错位、就业期望值与岗位需求的差异等几方面。基于这些困境,从政府、社会、高校、大学生等多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旨在为缓解当前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说明了林业类高校知识产权概况,然后分析了林业类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现状,最后论述了林业类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包括创新培养模式、强化相关领域部门互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造就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是实施河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而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文章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教育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研究生生源中的"级差现象",源自于生源选拔方式、知识储备、实践基础等方面的不同,也因此导致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起点以及实践能力的差异。文章以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材料加工学科为例,对高校科研人才培养中因"级差现象"产生的问题及其对策作一探讨,强调创新培养方式,发挥团队优势,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实现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民族高校肩负着培养民族地区专业人才重任,具有民族特殊性,笔者在分析西藏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和西藏学生现状基础上,给出西藏特色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原则与思路,即人才培养必须服务于西藏经济、社会和信息化建设,人才定位要符合西藏生源特点和西藏单位对人才技能要求。从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探索大类招生、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为主体、强化软硬件建设及多元化、多指标学生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西藏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高校研究生招生也出现了扩招的情况.在各高校快速发展,提升办学水平的同时,在研究生的招生与人才培养方面也遭遇到招生竞争、人才培养失衡、区域差距明显、生源分布不均衡、优秀生源不充足等许多挑战与机遇.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工作已经成为未来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高校办学水平和地位提高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关于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源于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知识产权教育与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具有明显的互动关系。在我国知识产权教育中存在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师资力量不足、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选择科学合理,特别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教育方式,如加强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加快知识产权师资培养和培训;提高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层次和水平等,对于完善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依法确定知识产权法律归属,有利于维护高校自身合法权益。目前,高校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在人才培养、商标权等被侵害、知识产权流失、专利成果维持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要完善高校知识产权法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重视高校知识产权商标权的法律保护,高校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的立法完善和设立专业的专利实施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的精髓在于应用,然而,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在专业结构、课程教材以及教学内容上普遍存在着与企业实践需求严重脱钩的情形。校企对接是高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人才联合培养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将在校学生的学习与企业的需求完全对接,实现学校的教学资源与企业的社会资源整合与共享,有力提升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质量。优化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校企对接模式的路径,需要校方和企业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开发、教学师资以及实践基地等五个方面来共同参与和完成。  相似文献   

18.
高校生源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经进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已对现行高等教育体制的方方面面形成冲击和挑战,生源质量就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生源质量决定高校教学工作的起点,影响着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目前各高校间生源竞争日益激烈的问题,本文从高校的知名度和综合实力、地域条件等八个方面分析生源质量的影响因素,总结出吸引优秀生源的举措和对策,从而为保证和提高生源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知识产权人才十分紧缺,西部地区尤其突出。知识产权人才作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拥有理工科背景是西部地方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重点。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指引下,西部高校应当结合地方特色,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引进联合培养机制、建立层级清晰的分类型人才培养体系、设置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课程、以实践教学为导向加强学生实务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20.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而高新技术产业更是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只有制定实施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才能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激励科技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校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推动知识产权战略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提升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软实力,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发展。文章对天津市18所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